8月21日晚,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南阳理工学院承办的“‘逃课’这点心事儿”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采用线上直播形式,带领全省高校师生一同揭秘“逃课”背后的心理动因。线上观看终端数量达16.6万,点赞量达30万,线下全省高校师生分别集中、自行观看学习。
今天,和我们一起看我省高校师生的收看情况和学生们的学习心得。
收看情况
郑州财经学院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郑州商学院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安阳学院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河南体育学院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河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郑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河南新乡工商职业学院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心得感悟
河南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生张振康
原以为逃课无非是偶尔不想上课的任性选择,但这堂心理健康公开课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公开课上,主讲教师没有简单批判逃课行为,而是通过案例分析和师生交流,带我们深挖其背后的心理根源,让我对逃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公开课上分享的案例很真实:有人逃课是内心“逃避失败”的焦虑在作祟;有人是因找不到学习意义而逃课,也是对学习目标的迷茫。这些案例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心态波动。最让我受启发的是应对支招环节,主讲教师告诉我们,逃课不是“解决办法”,而是“问题的掩盖”,只有直面内心的困惑和学习的难题,才能真正突破困境。
这堂心理健康公开课不仅解答了“为什么会逃课”的疑问,更教会我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自身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学会积极面对学习中的挑战。未来,我会试着用公开课上学到的方法,主动沟通、主动调整,不再用逃避面对问题,而是以更坚定的心态向阳成长。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自动化学院学生张鑫彤
这堂公开课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逃课背后那些难以言说的心事。当我在“时间拍卖”中选择“宿舍补觉”时,从未意识到这可能是对压力的逃避,看完情景剧中主角的故事,我才知道连续失败会让人陷入“习得性无助”——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害怕努力后再次失败。而另一个情景剧主角的随波逐流,让我警醒:没有目标的自由终会使人沦为迷茫的囚徒。最触动我的是第三个情景剧中的主角,他用逃课反抗父母的控制,却不知如何真正“做自己”。
公开课教给我的不仅是分析,更是方法:用“找、辩、练”三步对抗消极念头,用“生涯之树”规划未来路径,用“黄金沟通法则”与父母温和而坚定的对话。我终于明白,逃课不是在逃离课堂,而是在逃离那个未被看见的自己。如今,我会在抉择时多问一句:此刻的逃避究竟是为了放纵还是成长?这堂公开课给予我的,正是直面迷茫的勇气与走向清醒的力量。
郑州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学生高甲甲
观看完公开课后,我恍然发觉,逃课并非简单的违纪行为,而是一颗颗心灵在困境中无声的呼救:可能是对现实压力的暂时逃避,或是对未来方向的深切迷茫,亦或是生命在寻找突破的本能挣扎。
最触动我的,是公开课中师生的讨论与互动,使我深受启发:真正的勇气不在于永不逃避,而在于觉察自身困境的智慧,在于拥有再次面对困境的决心。我们内心的恐惧与迷茫,如同阳光下的影子,越是背对它,它越显狰狞;唯有转身迎向,才能发现它原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并因我们的正视而失去威力。愿我们都能拥有直面逃避的勇气,在觉察中接纳,在接纳中成长,最终向着阳光,走出属于自己的坚实道路。
商丘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播本2301班学生沈渝昊
8月21日晚,我认真观看了“‘逃课’这点心事儿”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内心深受触动,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感悟。公开课通过《沉溺》《迷茫》《挣脱》三个情景剧,生动展现了三种典型的逃课场景,让我仿佛看到了身边一些同学的真实写照。在情景剧中,我看到了有的同学因沉迷游戏而逃课,有的因对未来感到迷茫而逃避课堂,这让我深刻意识到,逃课并非简单的行为问题,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心理动因。
师生对话、共同支招的环节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主讲教师们没有一味地批评逃课行为,而是以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引导学生积极觉察自己内心的困惑,勇敢面对问题。这让我明白,遇到困难时,逃避不是办法,只有正视并努力解决,才能真正实现成长。作为大学生,我们正处在人生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学业、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逃课或许能带来一时的轻松,但从长远来看,却会让我们失去提升自我、积累知识的宝贵机会。
这次公开课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更加坚定了认真对待每一堂课的决心。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主动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同时,我也会鼓励身边的同学一起努力,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共同营造优良的学风,向阳成长,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青春。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商学院2024级市场营销本科1班学生舒千
观看“‘逃课’这点心事儿”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后,我对大学生逃课现象有了更立体的认知。公开课深入探讨了逃课行为背后的心理逻辑:有人因课程与职业规划脱节而缺乏动力,也有人是用逃课对抗对未来的迷茫,把逃避当成了暂时的“避风港”。主讲教师分享的应对方法很接地气:比如用“目标拆解法”把大课程拆解成小任务,用“主动提问”建立与老师的连接,用“同伴监督”形成学习共同体。这些方法让我明白,解决逃课问题的核心,是重建对学习的掌控感和意义感。
这堂公开课最触动我的,是引导我们看见内心的真实需求。未来,我会试着用更理性的方式面对学习中的困境,既不盲目坚持,也不轻易放弃,让每一次走进课堂都成为自主选择的结果。
安阳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升本2404班学生吕游
通过观看“‘逃课’这点心事儿”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我收获颇丰。公开课详细剖析了逃课背后的复杂心理,可能是学习压力大想逃避,可能是对课程不感兴趣,也可能是受外界诱惑。这让我认识到,逃课看似是简单的违纪行为,实则反映出我们内心的困扰和矛盾。
通过公开课的学习,我认识到,遇到问题不能一味逃避,而应该积极面对:若觉得学习压力大,可以尝试寻找学习的乐趣或与老师沟通,也可以掌握一些正确的减压方法。这堂公开课就像一盏明灯,为我照亮了今后对待学习的正确道路。今后,我会不断端正学习态度,勇敢地去面对困难、解决困难。
信阳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2024级学生杨蕊萌
观看“‘逃课’这点心事儿”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后,我深受触动。公开课通过《沉溺》《迷茫》《挣脱》三个情景剧,生动展现了逃课的常见场景,让我仿佛看到了身边同学甚至自己的影子。师生对话剖析逃课心理动因的环节让我意识到,原来逃课的背后可能是对课程的迷茫、被外界诱惑沉溺,或是对现状的无力挣扎。这让我意识到,当自己或同学有逃课念头时,最重要的是积极觉察内心的真实想法。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勇敢面对学习中的问题,而不是选择逃避。遇到困难时,主动求助也是一种智慧与勇气。这次公开课不仅是一次警示,更是一次温暖的提醒,让我更加明白,唯有真诚面对自己,积极面对问题,才能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
2024级建管1班学生寇安冉
我观看了“‘逃课’这点心事儿”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后,收获颇丰。公开课上,主讲教师用生动的情景剧展现了常见的逃课场景,让我感同身受。原来,逃课背后有着复杂的心理因素,比如学习压力过大、对课程缺乏兴趣、人际关系困扰等,这些问题我或多或少也遇到过,以往只觉得是自己不够努力,现在才明白,它们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
在分析逃课心理动因时,主讲教师的讲解让我深受启发。我意识到,当自己产生逃避上课的念头时,不能一味自责,而是要冷静下来,剖析内心真正的原因。只有直面问题,才能找到解决办法。这次公开课不仅让我理解了逃课背后的心理奥秘,更让我学会了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作为心理委员,以后再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和压力,我会积极和老师、同学沟通,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选择逃避。同时,我也会主动去探索课程中的乐趣,培养学习兴趣,合理安排时间,缓解压力。
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车辆工程学院
2024级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02班学生张保怡
观看了“‘逃课’这点心事儿”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让我对看似常见的逃课行为有了更深入的心理层面认知,也收获了不少关于自我管理和情绪调节的启发。
这堂公开课,让我触动的是对逃课动机的拆解,原来逃课背后可能藏着多种心理状态,有的同学是因为找不到学习意义,有的因为逃避父母给的压力。这些分析让我意识到,逃课更像是一种“信号”,提醒我们关注自己的学习状态、情绪状态。
这次公开课让我明白,面对逃课的冲动,要先停下来问问自己:“我到底在逃避什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今后,面对学习我要更主动,也让自己更从容。
许昌陶瓷职业学院
2024级婴幼儿托与服务与管理二班学生赵倩倩
本次公开课通过《沉溺》《迷茫》《挣脱》三个情景剧,生动展示了典型的逃课场景,深入解析了逃课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它将逃课背后的心理挣扎与成长蜕变娓娓道来,引发了我深刻的共鸣与反思。
这堂课促使我反思自身的学习态度。我深刻体会到,面对学业压力,我们应当正视自己的情绪,而非选择逃避。唯有主动沟通、积极寻求支持,并调整好心态,才能走出困境。其实,逃避行为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对压力的恐惧、对失败的焦虑、对人生意义的追寻,或是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同时,我也真切地感受到,真正的成长始于对内心困惑的坦诚面对,只有重视心理健康,我们才能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实现自我成长。今后,我将更加珍视学习机会,勇敢地面对问题,用实际行动突破迷茫,让心灵与学业共同成长。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2024级康复系学生陈思如
作为大学生,看完这堂心理健康公开课,我对逃课行为有了新认知。三个情景剧像面镜子:《沉溺》情景剧中沉迷游戏逃避课堂的学生,背后是对学业压力和失败的逃避;《迷茫》情景剧里不知学习意义的学生,正是因为缺少了明确目标;《挣脱》则让我们看到与父母主动沟通、找回节奏的可能。
主讲教师解析逃课背后的心理,让我明白逃课可能是内心的“求救信号”,当心理问题积累时,逃课成了错误的“喘息”方式,对此,我们要“积极觉察,勇敢面对”,在有逃课念头时,该先问自己:是跟不上进度,还是对未来迷茫?与其逃避,不如主动沟通、直面问题、修正方向。
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24检验班学生桑梦怡
观看了“‘逃课’这点心事儿”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我收获颇丰。公开课上,主讲教师深入剖析了逃课背后的心理原因,让我认识到逃课可能是学生面临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困扰等问题时的一种逃避方式。这让我不禁反思,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其实也常有想逃避的瞬间。同时也让我懂得,作为同学或朋友,当身边人出现逃课的倾向时,应多些关心与帮助,去理解他们内心的煎熬。
公开课还强调了自我调节的重要性,遇到困难要积极面对,而不是选择逃避。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更加关注自己和身边人的心理状态,遇到问题及时调整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应对,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健康快乐地成长。
河南女子职业学院
2024级大数据与会计班学生石紫涵
“‘逃课’这点心事儿”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引导学生正视逃课的问题,在认知、行为和心理状态调节等多个方面对我们都有着显著的帮助。公开课通过三个生动的情景剧,展现了不同同学逃课的场景,这些情景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同学们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真实问题。
逃课不只是简单的“不想上课”,在其背后藏着很多复杂的心理因素。逃课看似是一个简单的行为选择,实则是我们内心困惑和压力的外在表现。作为学生,我们要积极面对这些问题,不能一味逃避,可以主动去找到学习的热情和方向。面对学习压力,要学会合理规划时间,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遇到困难及时向老师和同学求助。未来,我会更加珍惜每一堂课,遇到问题积极解决,不再让逃课成为自己逃避的手段。
读懂“逃课”行为背后的“潜台词”此次心理健康公开课揭秘“逃课”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机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实现真正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