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 | 以目光为匙,打开河南医药大学雕塑里藏着的“跨时空对话”

  在静谧的校园一隅,雕塑无声伫立,却以凝固的姿态诉说着流动的时光与精神,当学子驻足凝视的瞬间,那些关于坚韧、创新、家国情怀的育人故事便在此刻生根发芽。

  今天,让我们走进河南医药大学,站在雕塑下静静倾听藏在砖石与线条间的信仰与传承,开启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

白求恩

  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11月12日凌晨因败血症医治无效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终年49岁。毛泽东称其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吾白求恩,昔跨重洋而来,赴烽火之境,执刀济世,救死扶伤,以仁心践医道。今观河南医药大学,学子潜心研素问,名师沥血授岐黄,愿此杏坛春永驻,英才辈出济沧桑。

饶秀珍

  饶秀珍,惠民医院护士学校首任校长(惠民医院护士长)。1910年来到中国,在河南工作30年(1910—1940年),1940年离任。从1924年起,她与其他传教护士一起为河南护理工作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1936年,她撰写了中文护理课本《传染病》,并很快分发到中国各地。

  立杏坛与病榻之间,常欲与诸君言。岁月如梭,当倾心血,育护才、济苍生。吾承南丁格尔仁爱之志,盼诸君怀济世之心,探护理之奥。自昔至今,吾历三十载春秋,冀诸君效先贤之德,传护理薪火,愿长守初心,与诸君共谱护业华章。

李奕

  李奕,平原省医科学校首任校长。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八路军115师卫生处处长兼鲁西军区野战医院院长、晋鲁豫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冀鲁豫行署卫生局局长,兼任哈利生医院院长、晋鲁豫卫生学校校长;1949年任平原省卫生厅厅长、党组书记;1950年主持重组平原省医科学校,兼任校长;1959年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学习,后任天津市卫生局第一副局长、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铁道部铁路总医院院长等职,1992年逝世。

  值医道蒙尘,贤才难觅之时,吾心怀兴医宏愿,乔装涉险,星夜赴泰安觅良医,志在救黎元、兴医业。及建校,师资匮乏,余遍历南北,苦心延揽贤才,方有今日之基,尔等当勤修仁术、砥砺医德,承此医道薪火,勿负前人劬劳。

21世纪之光

  昔燃一日星火,汇作浩瀚光芒,照彻三院征途,指引济世方向,以微光铸辉煌。今立医科殿堂,学府育得千枝秀,仁术传扬万家康,愿此明灯长不熄,共护苍生岁月祥。

生命之焰

  《生命之焰》雕塑,象征着医学守护“生命”,其力量如同火焰,无比神圣、无私伟大、无限升腾。从地面破土而出三组盘旋上升的线条造型,蕴含中国文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观。雕塑中心的“火焰”,寓意着DNA双螺旋结构,呈现了人类对生命的崇尚 ,展现了医学人文的光辉。“火焰”相互缠绕,盘旋而上,是生命之美与力量之美的完美诠释,寓意“医学”与“教育”相辅相成,教学相长,持续发展,超越创新。

  焰起文明之初,承济世之愿,绕螺旋之形,聚仁心之光,以炽热映医魂,立医药大之园。线条盘旋喻大道,双股交织显精魂,愿此圣火长明耀,仁术薪传佑万生。

日晷

  位于康宁花园中部的日晷雕塑,象征时间的珍贵与流逝,体现对知识的探索精神,寓意“知行合一”,传递历史与文化的厚重、这些寓意共同构成了日晷雕塑在校园环境中独特的象征意义,既与教育理念相契合,也为校园增添了文化气息。

  立光影之间,尝思与诸君言,光阴如箭,勤学不辍,吾承古圣察天观时之智,望诸君继往圣绝学,探真理之渊,晷影循日,恰似知行合一之道,学贵躬行,方得真知。自昔至今,吾历千载风霜,冀诸君怀慕先贤,传华夏文脉,愿常伴左右,共赴韶华。

  每一座雕塑都是凝固的历史,是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种,它们矗立在校园的晨昏里,见证着学子们从青涩走向担当,目送着医者仁心代代相传。愿每一位驻足凝望的你,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将这份跨越时空的信念化作守护生命济世苍生的行动,让校园的精神之光永远闪耀在医学征途的前方。

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崔静工作室

  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崔静工作室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网络人才培养”为方向,精心组织开展网络教育各项工作,努力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强化大学生思想引领的“最大增量”。工作室开展有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工程,开设有《大学生媒介素养》选修课,创办有学“习”读书会等教育和活动载体,并积极探索建设“校本部+临床学院”协同育人机制,将网络教育覆盖到在医院实习见习学生,以契合青年学生兴趣爱好的形式广泛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将思想引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融为一体,线下与线上协同推进,形成网络育人合力,为培养现代化高素质创新人才助力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