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 | 漫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驻足领悟雕塑中跃动的育人密码

  在静谧的校园一隅,雕塑无声伫立,却以凝固的姿态诉说着流动的时光与精神。当学子驻足凝视的瞬间,那些关于坚韧、创新、家国情怀的育人故事便在此刻生根发芽

  今天,一起漫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驻足领悟雕塑中跃动的育人密码。

孔子像

  图书馆内

  “钧瓷”孔子巍然静立于知识殿堂,先生目光深邃,仿佛穿透千年烟云,无声地叩问着每一位入馆的学子。那份沉淀的智慧与庄严,让踏入书海的心自然升起对学问的敬畏。

孔子讲学浮雕

  实验楼

  砖雕壁画《孔子讲学》,凸凹的石壁再现杏坛春风,师者谆谆,弟子孜孜,恰似当年大成殿书声,仰望这流转千年的师生问答,仿佛在告诉大家,学问贵在躬行实践,贵在代代相承。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前身之一是于1948年建立的郑州市立初级师范学校,校址位于郑州孔庙(今郑州东大街文庙)。该庙供奉的是中华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学校早年的教室就是供奉孔子圣像和牌位的孔庙“大成殿”。自建校之初,学校就流淌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绵绵血脉……

树·影

  教科楼东侧

  钢骨为干,镂空纳万象。似巨树擎天,荫蔽求知路。如书卷半展,智慧影婆娑。东来紫气穿堂过,百年树人志不移,它是开放包容的呼吸孔,更是育人使命的无声誓言。

  《树·影》似书,似树。其镂空造型,既迎东来紫气,也纳八面来风,象征学校开放、包容。雕塑立于校园之中,寓意学校像参天大树,荫蔽师生。“大树”昭示着学校乃育人圣地,肩负“树人”使命。学校是学生心中的大树,这里就是校友的“根”;学校记录着莘莘学子的青葱岁月,这里留下了他们的“影”。

放飞

  图书馆北侧

  旋转的意象托起振翅群鸽,破壳而出,直冲云霄,硬币象征财经根基,谷穗代表丰饶学养,它名曰“放飞”道尽了大学最动人的篇章。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青春被点燃,梦想被托举,一届届学子如羽翼渐丰的鸟儿从这里飞向广阔天地。

金属浮雕

  图书馆内

  沉默的铜墙,是时光的熔炉;流转的硬币,刻下财经的基因。东西哲思在金属的光泽里交汇、碰撞,无声宣告着这方土地的追求与荣光,每一次靠近,都仿佛听见历史的回响,与未来的召唤,在铜壁间共鸣。

  雕塑无声,育人弦歌不辍,财大的这些铜像、石影、钢构,是凝固的校训,更是无言的课堂。它们静立于四季流转的校园,在每一次不经意的驻足与深情的凝望中,将“博洽通达·弘毅致远”的精神基因悄然镌刻进学子的血脉,成为他们奔赴星辰大海时,心底最深沉的力量与回响。

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沙家强工作室

  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沙家强工作室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基于先前大学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个团队而设的网络教育平台。团队所打造的《大学美育》慕课被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采用,全国有1800余所校次150余万学生选修,在国内影响广泛;《大学美育》获批第二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依托“美育工作室”尝试开展专业课程美育;在南京大学等高校作多次美育讲座;美育相关成果获河南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美育相关案例2024年被学校确定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示范案例。工作室积极为学校“大学工+书院”育人模式服务,探索“五育并举”框架下育人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