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工第四党支部举办“绘心·传艺·珐琅润心”非遗融合心理疗愈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以党建为引领,创新“非遗+心理”融合模式,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滋养初心,在艺术创作实践中疗愈心灵,为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注入新动能。
活动伊始,讲解人以自制珐琅书签为载体,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非遗珐琅工艺的历史渊源、制作流程及艺术价值。党员教师们通过近距离观察珐琅作品的细腻纹理与绚丽色彩,深刻感受到传统工艺中蕴含的匠心精神与美学智慧,为后续环节奠定了文化认知基础。
非遗珐琅工艺讲解
在绒花制作体验环节,党员教师们根据讲解从扭丝、塑形到组装,专注完成绒花作品。这一过程不仅让参与者体验到手工艺创作的乐趣,更通过专注与创造的沉浸式体验,实现了心灵的放松与疗愈。随后,党员教师以绒花或珐琅为灵感,自由创作绘画作品。支部特邀郭凤霞老师从“绘画心理学”视角,结合作品中的色彩运用、构图特点及意象表达,为教师们进行个性化心理状态分析。这一环节将艺术创作与心理疏导有机结合,帮助教师们通过作品表达内心情感,增强自我认知。
绒花制作与绘画创作
最后,支部书记韩彩虹对活动进行总结。她指出,本次主题党日活动是支部深化“党建+心理”育人模式的重要实践,全体党员教师要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增强文化自信,以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提升育人实效。未来,支部将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重要指示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师生心理健康工作,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注入新活力。
支部书记韩彩虹做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