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把握新时代伟大成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开展“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足迹,以社会大课堂铸魂育人,在学思践悟中坚定信念,在知行合一中感恩奋进,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目前,“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已开展三周,全省高校学生积极参与,#青心豫你山河行#话题累计浏览量达454.9万,参与人数2.4万,共发布作品6.5万个。
全省高校参与情况已更新,你的学校参与情况如何?一起来看(数据截至7月18日23:59)
新浪微博平台参与情况
开封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八朝古都”之称。
记忆中的开封,是什么样的?是在鼓楼夜市里面的“I❤CHINA”;是立着孔子像的守望阁;是灯火通明的鼓楼夜市;是到处都有的文化传承的小巷;是人山人海的万岁山;是闻名久远的清明上河园;是“天下首府”的开封府;是“大名寺之一”的大相国寺;是耸立的铁塔公园……还有包公湖、朱仙镇、岳飞庙、禹王台公园、黄河湾风景区等旅游文化胜地。生活在开封,我很骄傲。朋友们,总要来趟开封旅游。
@MD-任性观lyn
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城东十二公里,汉魏洛阳故城西约一公里,北靠邙山,南望洛水,是全球唯一具有中、印、缅、泰四国文化风情佛殿的国际化庙宇。距今已有约两千年历史,是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后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第一古刹”、中国佛教“祖庭”“释源”之称,因有“白马绕塔”说、“白马驮经”说、“佛祖乘马”说、“‘莲花’音译”说等多种说法而得名。
@无聊啃猪蹄
我以青春视角,探寻河南的独特魅力。
漫步河南博物院,一件件珍贵文物,是历史的“密码本”。贾湖骨笛悠悠传来八千年前的乐音,云纹铜禁的失蜡法铸造,尽显古人智慧。这些文物,承载着河南厚重的历史,让我触摸到岁月沉淀的温度。
走进乡村,现代农业活力尽显。智能温室里,无土栽培的蔬菜蓬勃生长;金黄麦田中,收割机穿梭,丰收喜悦满溢。河南作为农业大省,正以科技赋能,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我用镜头记录下这充满希望的田园图景。
智能制造车间里,机械臂精准舞动,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有序运转。河南制造业的蓬勃发展,让我看到产业升级的强劲动力,这是河南奋进新时代的生动注脚,我定格下科技赋能产业的精彩瞬间。
夜游开封汴河,两岸灯光璀璨,宋词乐舞婉转。文旅融合让古老城市焕新,游客们沉浸式体验宋风古韵。从历史走向当下,河南文旅的创新发展,传递着文化自信,我用影像留存这份独特的浪漫。
“青心豫你山河行”,让我以青春之眼,见证河南历史文化的深厚、发展成就的丰硕。未来,我愿继续以青年担当,讲好河南故事,让更多人看见中原大地的美与力量,让青春在传播家乡魅力中闪光。
@YopbsnOvO
我带着初见的热忱与澄澈,撞入河南的千山万水间。或许是在嵩山听禅钟与松涛共鸣,看少林武僧的拳脚划破晨雾;又或是沿黄河故道踏沙而行,让奔腾的浪声漫过指尖,触摸三千年文明的褶皱。太行的峡谷里藏着丹霞的浓烈,伊洛河畔的石刻正与卢舍那大佛的目光交汇,每一步都踩着历史的经纬,每一眼都撞见自然的馈赠。我这颗年轻的心,在山河间得以舒展,既读得懂峭壁上的沧桑,也收得下田埂间的晚风。青春与河南的相遇,从来不是走马观花的路过,而是在行走中原大地的过程中,让灵魂与这片土地完成一场温柔的相拥。
@是亻尓
7月1日,我参与了乡村墙绘活动,这是一次充满意义的艺术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艺术与乡村文化的融合之美。
在创作过程中,我感受到乡村墙绘不仅是简单的绘画,更是与村民、环境的互动。我们以当地特色为主题,如丰收景象、传统民俗等,让墙面成为传递乡村文化的窗口。村民的热情参与让我明白,艺术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激发大家对家乡的自豪感。
技术上,乡村墙绘比画布更具挑战性。墙面粗糙、天气多变,要求我们适应不同环境,灵活调整绘画方式。团队协作也至关重要,从设计到上色,每个人各司其职,最终呈现出一幅和谐的作品。
这次经历让我认识到,艺术不仅是个人表达,更是社会服务。乡村墙绘让艺术走进生活,美化环境的同时,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精神。未来,我希望继续用画笔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李李薇薇薇薇薇
7月2日至3日,河南农业大学许昌校区“‘渠’向未来”实践团走进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武旺小学与安阳市第二中学,开展“红旗渠故事进校园”活动。实践团成员结合参观红旗渠纪念馆、采访修渠老人的所见所感,以宣讲和问答形式为同学们讲述红旗渠故事,展现了当代青年在弘扬红旗渠精神中的担当,用实际行动肩负起宣传红色文化的重任,为传承红旗渠精神贡献了青春力量。
@河南农业大学
7月5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黄河青年护卫团”实践队走进河南省南水北调博物馆,探寻调水工程的科技密码,感悟生态保护的时代使命。博物馆内,“长渠缀珍”展区格外引人关注,通过参观展览及工作人员的讲解,队员们认识到“长渠缀珍”以文物为珠,以水渠为链,既实证了中原文明连续性,又凸显了工程与文保的共生智慧。让公众在清水北送的当代奇迹中,读懂土地之下的中国。随后,指导教师为队员们讲述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队员们认真观摩博物馆内陈列的图文展板、出土文物等珍贵资料。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实物观察,队员们学习到文物保护如何与大型工程建设实现“双线并行”。
@软萌舒芙蕾
7月6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三支实践队伍分别前往河南省科技馆、辛亥革命十一烈士墓、“辉县人民干得好”展览馆等场所,在沉浸式体验中有所感、有所悟。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匠心机电,科创未来。郑州轻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学子深入探索河南科技馆挖掘机械原理,与小朋友们一起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科普“盛宴”,走进企业广场实地观摩智能制造生产线,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团队成员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用青春力量助力科学精神的传承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
@Sunflowerices
7月12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相豫河南” 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安阳殷墟博物馆研学,探寻中华文明之源,感悟殷商文化底蕴。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队员们参观了甲骨文展厅、青铜器馆等核心展区,沉浸式感受殷商文明辉煌,聆听 “一片甲骨惊天下” 的传奇。大家结合专业探讨文化传承方案,未来将继续探访河南文化地标,传承历史文脉。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暑假期间,郑州轻工业大学实践队来到学校电气实验室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现代电气工程研究的深层技术架构。在参观中,队员们感受到无线电的魅力,了解到电气工程学科正经历着从传统电磁理论向智能化、系统化方向的范式转移。
@不是莫比
许昌学院风信戏曲曲艺社以青春之声传播传统文化社会实践小组走进社火文化馆开展了一次生动的非遗文化学习之旅。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小组成员们系统学习了社火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馆内陈列着的各式社火道具如色彩斑斓的脸谱、精巧威武的高跷、栩栩如生的舞龙舞狮装备,每一件都承载着匠人的智慧与传承,引起同学们驻足细看。
通过互动展板和影像资料,大家还了解到社火不仅是热闹的表演,更蕴含了祈福纳祥、弘扬正能量的文化内涵。“原来社火不止于表演,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地域文化的记忆。”一位组员在参观后感慨道。
这次参观不仅让大家近距离感受到社火的魅力,更深刻体会到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离开时,许多同学意犹未尽,纷纷表示要将这份文化瑰宝分享给更多人。
@三花的铲屎官
七月的宜阳,阳光把红旗广场的地砖晒得温热,就像这片土地下涌动的热血。我参加了当地的党史讲解活动,作为这次的讲解员,站在宜阳红旗广场上,我的心也跟着热了起来。
“回望辉煌历程 再谱时代华章”的图片展前,看着人们驻足凝视、俯身细语,我忽然觉得,这些定格的画面从来不是沉默的影像——它们是会说话的,诉说着宜阳人用百年青春写就的答案,这让我对讲解的内容更有感触。
“新时代篇章”的展板前,围满了带孩子来的家长。看着照片里返乡大学生教老乡直播卖苹果,“90后”工程师调试设备,志愿者们服务老人,我真切感受到了新时代青春的力量。
暮色渐浓,广场上的红旗依旧猎猎作响。望着展板上“宜居宜业 富强宜阳”的字样,我忽然懂得:传承是前辈交托家乡未来时眼里的信任,担当是我们接过接力棒时脚下的坚定。这些照片里的人或许没留下名字,却用青春刻下了共同的誓言——爱家乡就是爱祖国,守家园就是守初心。
@我是小刘Fairy
开封,这座八朝古都,承载着华夏文明的厚重底蕴。它位于河南省中部,因黄河而生,因汴河而兴,历经千年风雨,见证了无数朝代的兴衰更迭。
开封的美,在于它的历史沉淀。从夏商古都到北宋东京城,这里曾是繁华之极的国际大都市,留下了《清明上河图》般的繁华记忆。如今,开封铁塔、龙亭公园、清明上河园等景点,依然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开封的美,更在于它的烟火气。这里的夜市热闹非凡,小吃琳琅满目,灌汤包、炒凉粉、花生糕,每一样都让人回味无穷。开封人热情好客,古都的韵味在他们的笑容中延续。
开封,是一座活着的历史博物馆,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故事,每一处风景都值得细细品味。
@洛L49307
在河南,最爱胡辣汤掺豆腐脑,再蘸个油条,那叫一个美味。
@用户5838689051
“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省高校学生利用暑假社会实践和所见所闻,近距离品味家乡历史文化,切身体验新时代伟大变革,在我行、我学、我讲、我拍中,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自信心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