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静谧的校园一隅,雕塑无声伫立,却以凝固的姿态诉说着流动的时光与精神。当学子驻足凝视的瞬间,那些关于坚韧、创新、家国情怀的育人故事便在此刻生根发芽。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河南科技大学,探寻校园雕塑背后的故事与精神力量。
古朴庄重的兽面纹方鼎,诉说着千年智慧与校训精神,见证四季的华佗雕像,交织着先辈与青春的医脉传承,寓意深远的陶行知雕像,传递着教育家的思想光芒……
它们共同构成了河科大校园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滋养着无数学子的成长。
“鼎”立心间
兽面纹方鼎矗立在河科大校园中轴,无声诉说着千年的智慧与河科大人的精神追求,它不仅仅是一处景观,更是“明德博学,日新笃行” 八字校训的立体诠释与无声见证。
明德之重器,博学之熔炉;日新之见证,笃行之基石;青铜不语,自有千钧之诺;鼎立无声,响彻时代宣言。
这尊铜鼎早已超越了器物本身,它是河科大精神的具象表达,矗立在每个河科大人的心间,提醒师生不忘来时路,勇担新使命。
风“华”正茂
在河科大医学院门前,华佗像静静伫立,他身着长袍,捻须远眺,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旧目光如炬。这里每天都上演着跨越时空的对话,是历史与现代的交织,更是医心的传承。
无数个“早八”路上偶然抬头对视,那深邃的眼神仿佛在说:“孩子,医学之路漫漫,需永葆热忱”
当困难和挫败感来袭,总有人来到华佗像下倾诉,指尖抚过他粗糙的衣角,恍惚间仿佛看到千年前他在山间尝百草、潜心钻研医术的身影,心底响起“再试一次”的呐喊,那是一种信念,一种承载着青年学子奋发向上的责任与担当的呼唤。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华佗像见证着一届又一届医学生的成长,从初入校园时的懵懂青涩,到如今能独当一面的沉稳从容,这尊雕塑见证了他们的蜕变。“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在他的注视下愈发清晰而响亮。
华佗像下的时光对话从未停歇,它用无声的力量将医者精神深深镌刻在校园的每一寸时光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医学生,在守护生命健康的道路上步履不停、矢志不渝。
“行知”合一
坐落在河科大的校园一角,有一座陶行知雕像,这是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材1999级毕业生为纪念毕业二十周年所敬赠的。
陶行知是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雕像上雕刻的“人人尽其材, 点石成金”体现其教育理念,承载着校友对母校的深情与对后学的期许,意在倡导因材施教 挖掘学生潜力,传承他“爱满天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教育思想,激励师生践行教育初心。
星霜荏苒,精神始终熠熠如新;风雨同舟,情怀依旧拳拳滚烫。校园里的雕塑饱经岁月摩挲,却将时光的刻痕凝练成永恒的生动,在河科大师生心中点亮不灭的信念 ,纵历千重洗礼与磨砺,初心不改、砥砺前行。
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沈兰工作室
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沈兰工作室由河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党委本科生工作部、校团委联合打造,工作室成员均为学校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工作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立足网络开展思政育人工作,未来将致力于:依托语言文字,聚焦思想引领,勇担育人使命,让网络思政育人更有温度;依托微视频,聚焦青年领航,发挥朋辈辐射作用,让网络思政育人更有广度;依托微宣讲,聚焦大学习,发挥理论宣讲作用,让网络思政育人更有力度。
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霍玉敏工作室
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霍玉敏工作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以研究生为主体,通过各官微平台,共同打造网络宣传教育新矩阵,形成校院平台联动新格局,“一点多线”发挥“网络+”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