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研修第一天!河南思政名师们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实践中收获成长……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全省高校师生认真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7月1日—5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开展“牢记嘱托践行初心 感恩奋进挺膺担当”思政名师专题实践研修活动。

  7月1日,此次实践研修活动启动仪式举行,号角吹响,全省大中小学百余名思政名师便踏上了研修学习之旅。

  第一天的实践研修进展如何?跟着六支研修团队的脚步一起来看。

智造队

  7月1日中午,智造队展开破冰讨论。队长汪青松对本次研修活动的意义、纪律进行强调,对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队员涂凯迪、王强、何迎亚、丁晨分别就不同研修地点对接情况及具体行程安排进行说明。7月1日下午,智造队2支备课小组先后前往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和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地集体备课,并对未来两天的拍摄工作进行堪景、演练,深刻感受河南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具有河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破冰讨论

  实地集体备课

沃野队

  7月1日下午,沃野队赴新乡平原示范区中原农谷开展实践研修活动。团队实地参观了中原农谷展厅,了解农业科技“一核三区”建设规划;走进平原示范区高标准农田区域服务中心,考察现代农业种植模式与农田建设成果,实地感悟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与粮食安全“国之大者”。

  中原农谷展厅

  平原示范区高标准农田区域服务中心

  团队队员通过考察种业创新与现代农业实践,沉浸式体悟习近平总书记粮食生产“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的殷殷嘱托,读懂“攥紧中国种子、端牢中国饭碗”的战略要义,强化了以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省的使命担当。

碧脉队

  7月1日下午,碧脉队走进黄河博物馆,赓续治河文脉,汲取精神滋养;走进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看绿水青山映照育人担当。

  黄河博物馆

实践研修第一天!河南思政名师们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实践中收获成长……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

  一部黄河治理史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科学求实”的奋斗史诗。团队队员们驻足于黄河博物馆,在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感受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深刻思考“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及黄河文化如何成为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

文焰队

  7月1日下午,文焰队开展破冰讨论与集体备课。期间,大家深入讨论研修细节,仔细打磨录课稿件,思维激烈碰撞,为提升研修质量、产出优质教学内容提供有力支撑,让团队协作与研修筹备稳步推进。

  破冰讨论与集体备课

惠风队

  7月1日下午,惠风队奔赴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从张庄村的幸福路启程,队员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昔日调研的足迹,依次探访了村委旧会议室、桐花书馆、书香博物馆及村史馆等特色项目,并与当地干部群众展开深入交流,全方位、深层次地了解昔日兰考最大的风口之地,如何成功蜕变为兰考县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县域治理“三起来”重要指示、推动乡村振兴的典范与标杆,探寻张庄村发展巨变背后所蕴含的“幸福密码”。

  张庄村

  与当地干部群众深入交流

赤源队

  7月1日上午,赤源队开展集体研讨,学习会议相关讲话精神,修订完善研修活动日程安排,逐一确定前期筹备过程中的各项细节。研修途中,成员在高铁上分组研讨微课拍摄脚本,打磨讲稿。7月1日下午,赤源队走进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紧随讲解员的步伐,学习其如何将承载厚重历史与伟大精神的故事讲得鲜活生动、直抵人心,并拍摄微课部分宣讲内容。

  集体研讨

  分组研讨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研讨备课,学思践悟,一天的学习之旅告一段落,思政名师们意犹未尽,纷纷表示收获满满。

  智造队队员 刘春德

  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河南理工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党委书记

  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之际,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开展“牢记嘱托践行初心 感恩奋进挺膺担当”思政名师专题实践研修活动可谓正当其时,恰逢其势。此次实践研修整体设计安排时间紧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必将进一步拓宽大家的视野,丰富实践经验,升华思想境界,提升能力素养。

  作为智造队的一名队员,我将全身心投入团队的集体备课、研讨交流、拍摄创作等工作中,充分结合实地走访、专题研修、沉浸体验等形式,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时的足迹,实地探访展现河南产业发展的重要企业,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脑去思考、用心去揣摩,努力与团队成员共同产出一批高质量主题思政实践成果。研修结束后,我将认真总结好、使用好研修成果,并把成果融入到思政课堂、育人实践、网络引领,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具体行动,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把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沃野队队员 刘红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河南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中原农谷正是河南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关键举措,通过科技创新解决种业领域“卡脖子”技术问题,守护着中原大地的“饭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注入“中原智慧”。在这里,我看到了“藏粮于技”的生动实践,实地感受到了“中国碗装中国粮”的科技力量。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要把这份震撼和感悟传递给学生,不仅要讲清楚“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的战略意义,更要点燃学生心中的家国情怀,让他们明白,守护国家安全的宏大叙事,就蕴藏在一粒粒创新的种子、一亩亩丰收的粮田之中。我们要共同培育的,不仅是田间的良种,更是青年一代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定信念和行动自觉。

  碧脉队队员 乔新杰

  河南省高校青年宣讲名师工作室(培育)主持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大学党政办副主任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与青年宣讲人,参与此次实践研修,是一次触摸历史文脉、汲取宣讲力量的精神跋涉。启动仪式上领导的殷切期望,让我对讲好黄河故事的使命倍感振奋。走进黄河博物馆,千年治黄典籍、历代水利智慧,勾勒出中华民族与水共生的壮阔图景;而黄河文化公园之行,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巍峨矗立,诉说着华夏文明的根脉传承;大禹治水浮雕栩栩如生,镌刻着先民战天斗地的开拓精神。这些鲜活的场景,与我在学校讲授的思政课形成呼应,为我的理论宣讲注入了更多实践底气。

  作为来自以“黄河”为名高校的宣讲人,我更懂得将黄河精神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意义。我将以此次研修为契机,深挖黄河文化中的思政富矿,用青年视角解码文化基因,以鲜活案例讲透精神内核,让黄河文化在宣讲中焕发新生,激励更多青年学子勇担传承使命,在时代浪潮中书写文化自信的青春答卷。

  文焰队队员 程秀红

  河南省高校青年宣讲名师工作室(培育)主持人、郑州旅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在党旗飘扬的7月1日,文焰队以“循迹溯源悟思想、文焰生辉传薪火”为主题,踏上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修之旅。在出征仪式上,领导的讲话如声声战鼓,将文化传承的重任交到我们手中。各队队长汇报分享的研修方案,每个环节都表达着践行初心、挺膺担当的决心和信心。

  下午疾驰的高铁,载着我们来到了研修第一站——安阳。夕阳下会议室里的交流研讨,气氛和谐而热烈。大家为明日殷墟之行反复推敲研修细节,在思想碰撞间彰显了团队的团结协作。

  从集结时的壮志满怀,到线下研讨的激情碰撞,我深刻感受到了传承的力量。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以此次实践研修为起点,将文化自信的火种带回课堂,在学生心中点亮,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教师的使命担当。

  惠风队队员 范会平

  河南省高校青年宣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郑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七月的第一天,惠风队踏上了兰考张庄这片承载着时代记忆与精神力量的土地。到达时,大雨滂沱;返程时,夕阳西下。所到之处,秩序井然,所看之间,绿意盎然,所见之人,洋溢着幸福的笑脸。

  张庄村,一个有历史、有故事的地方,地处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曾是兰考县最大的风口,也是焦裕禄书记的防风防治风沙最先取得成功的地方。如今的张庄村,一派火热气息,幸福路两旁红墙黛瓦、装饰古朴的店铺和印有花生糕的招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三五成群的中年妇女聚集在张庄布鞋的手工坊,一针一线纳着千层底,春光油坊的芝麻香油阵阵醇香,弥散在整个街道。

  走进张庄村委,泛黄的工作笔记与发展规划图,无声诉说着基层党员干部扎根乡土、实干为民的赤诚,让我们深刻领悟思政教育需扎根人民、服务人民;“书香博物馆”里,墨香与历史厚重感交织;漫步“梦里张庄”,曾经风沙肆虐的盐碱地,如今已成诗意家园,桐花步道串联着欢声笑语。这片土地的蝶变,是党带领人民攻坚克难的生动缩影,映照出共产党人奉献精神。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我们丈量的不仅是地理尺度,更是心与心的距离。研修首日,惠风队收获满满,将把所见所感化作育人养分,让红色基因与奋斗精神浸润学生心灵,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创新答卷。

  赤源队队长 赵晓芳

  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河南大学网信办主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7月1日,赤源队认真学习落实启动大会会议精神,研究讨论工作行程,并满怀热忱从郑州启程,奔赴信阳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馆内,国家一级文物锦幛上,历经岁月洗礼的字迹依然闪耀着信仰的光芒;国家一级文物土地法令大纲的青砖墙,无声传递着“耕者有其田”这一理想的生动实践。在讲解员饱含深情的讲述中,队员们仿佛跨越时空,真切感受到大别山深处无数革命先辈为信念矢志不渝、奋勇前行的壮阔身影,心中升腾起澎湃的敬意与深切的感怀。

  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红色基因库。从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到根据地建设的开拓奋进;从英雄烈士的感天动地,到红色精神的永恒价值,队员们每一次聆听都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与自我教育。大家深知,唯有持续深化革命传统与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将红色基因深深融入血脉,让这精神的火炬代代相传、永不熄灭。

  此次学习之旅,不仅是对峥嵘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新时代使命的深刻思考与力量汲取。赤源队将以此次实践研修为崭新起点,把在博物馆中感悟到的强大精神动能转化为砥砺前行的实际行动,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坚定信念、锐意创新,努力为谱写河南思政育人工作的时代新篇注入澎湃的红色动力,让红色精神在青年一代心中扎根、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时代光华。

  研修团队仍在路上,让我们一起期待接下来他们的实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