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 | 高考后的夏天,无可比拟!

  2025年高考落下帷幕,“高考”这两个字好像带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总是会带着我们回到那个夏日,回到那段值得铭记的青春。

  今天,一起来看河南高校学子高考后的独家记忆,拼贴那份滚烫的青春底片。

郑州大学

“背包、车票、陌生的地名,成了探索新世界的坐标”

郑州大学商学院会计专业2023级学生刘嘉伟

  高考结束的两年后,我坐在大学的图书馆,当目光掠过落地窗,看到暮光将梧桐叶染成蜜糖色时,那个被高考结束铃声定格的下午,忽然在记忆中清晰起来。

  记得考完回校整理物品,我与同学陆续道别。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我突然意识到,这些熟悉的面孔将渐渐在记忆里模糊。一丝怅然涌上心头,但时光向前,我仍需前行。收拾好东西,我向老师道别,最后一次望向校门,挥手作别。

  成绩公布后,我和朋友们相约去旅行。背包、车票、陌生的地名,成了探索新世界的坐标。曾经只在课本上见过的地方,真实地展现在眼前。站在异乡街头,我明白了:生活没有标准答案,而是充满无限可能。

  如今回望,那个夏天像一道分水岭,隔开了懵懂与清醒。那段旅程带给我的,不仅是离别和新奇,更是面对未知的勇气。大学开学时,我已不再是那个只会埋头做题的高中生。那个夏天教会我:成长,就是走出熟悉的角落,去拥抱更广阔的世界。

高考后在仰天湖大草原旅行

河南科技大学

“这场独自赴约的日出,是我送给自己最好的‘毕业礼物’”

河南科技大学农业装备工程学院

农业电气化专业2023级学生张子烨

  高考的最后一声铃响结束后,我和同学们一起坐着大巴车,被接回学校。在此之前,我想过很多高考结束后的场景,兴奋地跑出考场、大声欢笑......但那天下午和往常没有任何区别,车窗外的景色不停变换,我也意识到,属于我们的人生篇章开始快速翻页了。

  高考后的第一件事是去奔赴只有自己的一场“毕业礼”。第二天破晓时分,我便已站在微凉的山顶,依稀记得,万籁俱寂,唯有光在奔涌。那奋力挣脱黑暗的太阳,多像刚刚挣脱题海与考卷的我们。十二年寒窗,不也是一场漫长的等待破晓?青春何尝不是一场日出?站在光与夜的分界线上,我为自己的青春篇章认真作序——“前路可期”,这场独自赴约的日出是我送给自己最好的“毕业礼物”。

高考后去爬山看日出

河南师范大学

“我看到了自己,也找到了未来——在高考后的那个夏天”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专业2024级学生郑舒畅

  高考结束的那一刻,我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心情。汽车颠簸地载着我穿过一个又一个隧道,开过一道又一道桥。终于,我回到家。

  乡村特有的清新空气灌进我身体里的那一刻,我方觉得一件事已然落幕,而另一件事在此刻开始。我要开始思考,未来我该选择什么专业,但关于这个问题,此刻的我还没有任何头绪。

  这个问题在几天后得到了答案。那是一个黄昏,我和妹妹牵着狗,在雀儿山旁边的草滩里散步。牛筋、飞蓬、狗尾、鼠曲草……河边的合欢树摇摆着,各式各样的小虫子从我们的脚下跑过。就在这样美好的一刹,我想到了未来——我想学生物,我想留住这一刹的感动。

  草滩包裹着我——自然的孩子,它给予我思考,给予我启发。在这里,我看到了自己,也找到了未来——在高考后的那个夏天。

高考后走过的乡村小道

河南工业大学

“世界如此广阔,每个角落都有未知的精彩”

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24级学生贺丽萍

  蝉鸣撕开六月,笔盖合上的瞬间,如释重负的叹息与窗外烈阳撞个满怀。高考结束后,我和朋友撸串畅聊,还一起去看了清晨的日出和期待已久的电影,把备考时缺失的快乐统统补回来了。

  说走就走的旅行提上日程。云雾在陡峭的丹崖间游走,古刹隐于苍松翠柏,中华道教第一山的清风拂过脸庞,黄帝向广成子问道的景象浮现在眼前……世界如此广阔,每个角落都有未知的精彩。

  解锁新技能,打开新世界大门。我开始学习做菜,研究食谱,为家人准备一顿丰盛晚餐,看他们满足模样,成就感油然而生;开始学习摄影,捕捉生活美好瞬间,定格晨曦微露与繁星闪烁。

  如今,我手掌的茧渐渐消退,记忆也随之模糊。直到2025年高考再次刷屏,我才读懂“年年岁岁花相似”的深意——原来某个瞬间的价值,总要在成为回忆后才逐渐清晰。

高考后的旅行

河南中医药大学

“不只是一段旅程的终点,更是人生新篇的序章”

河南中医药大学

本草书院中药学类2024级学生杨小可

  高考结束铃响起的瞬间,我攥着准考证的手微微发颤。当最后一抹夕阳沉入教学楼,我知道,属于我的盛夏故事正式拉开帷幕。

  和几个好友一拍即合,我们踏上了旅行的路途,充满了对未知的憧憬。首站抵达南京,在梧桐掩映的街道上,我们穿梭于中山陵的石阶,感受历史的厚重;夜游秦淮河畔,畅玩红山动物园,夫子庙前,我们吃着鸭血粉丝汤,讨论着诗句里的金陵往事,文化的脉络悄然在心底扎根。转身奔赴威海,我们骑着电动车追逐海岸线,在火炬八街定格漫画般的风景,在猫头山的悬崖边等待橘子味的日落。夜晚的沙滩上,我们赤脚奔跑,欢笑与潮汐共鸣,在广阔天地间放下了所有的焦虑。征服泰山的过程充满挑战。我们凌晨摸黑登山,台阶仿佛永无尽头,但彼此的加油声从未间断。当云海在脚下翻涌,第一缕朝阳刺破天际,我们相拥欢呼,深刻体会到坚持的意义。旅行归来的同学聚会,成了回忆的狂欢场。碰杯声中,我们约定带着这段旅程赋予的勇气与情谊,走向各自的远方。这些滚烫的记忆,至今仍是我面对生活时,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高考后的夏天,不只是一段旅程的终点,更是人生新篇的序章。它教会我在山河壮阔中拓宽眼界,在同伴扶持中懂得珍惜,在未知挑战里积蓄勇气。如今每当回望,那些热烈的盛夏记忆依然鲜活,时刻提醒我:心怀远方,步履不停,生活永远值得全力以赴。

在动物园留念

洛阳师范学院

“世界绝不仅有面前的这一片天地”

洛阳师范学院开阳书院二号学生社区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专业学科教师班2024级学生苏鹏萱

  高考结束后,我站在教学楼四楼的天台上看着落日的余晖,竟有怅然若失之感,但不久之后便也有一种自由的感觉。

  不甘于仅通过文字来领略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收拾好行囊,我便开始了我的探索之旅。在西北,沿茶德高速行驶,有幸与蜿蜒千里的祁连山脉支脉同行;在柴达木盆地中穿行,我深刻体会到了戈壁的荒凉。在山西,各种琉璃装饰随处可见,我被大同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鸱吻所震撼,被非洲馆的新奇所吸引,深感文化差异之奇妙。阅读阿来的《尘埃落定》,我感到心绪复杂;阅读麦家《人间信》,中国人融入骨髓的亲情观令我大受触动。

  我想说,世界绝不仅有面前的这一片天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些曾经看到的,都将在平静的傍晚渗透进你的骨髓,成为你的一部分。

《尘埃落定》观后感

河南城建学院

“它让我学会了耐心与倾听,更懂得珍惜与长辈相处的机会”

河南城建学院能源与建筑环境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24级学生穆籽舟

  高考后的那个夏天,我走进社区敬老院,开启了一段温暖的志愿服务之旅。初到时,我为老人们打扫房间、整理床铺,看着杂乱的空间在手中变得整洁有序,心底涌起一丝满足。后来,我开始参与更多陪伴活动:教几位奶奶编织手工艺品,从笨拙地起针到共同完成精致的杯垫;和老爷爷们下象棋,在“楚河汉界间”感受他们的智慧与沉稳。最难忘的是为一位失明的爷爷读报,当他认真倾听,还不时分享自己见解时,我真切体会到被他人需要的价值。

  这段经历至今仍深刻影响着我。它让我学会了耐心与倾听,更懂得珍惜与长辈相处的机会。当我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老人们面对岁月沉淀出的豁达与坚韧,总能给我力量,激励我积极应对。在敬老院志愿服务的时光,不仅点亮了那个夏天,更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精神财富,指引我在传递善意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看老爷爷们下棋

郑州科技学院

“背包重量化作勋章,我战胜了那个怯懦的自己”

郑州科技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23级学生来文博

  高考后的夏天,我背着登山包踏上了五台山徒步之旅。当包压上肩膀,“挑战”的重量扑面而来,这场三天两夜的重装徒步,成了我探索未来的前奏。

  第一天,30斤的装备让我举步维艰,几次想放弃,是“驴友”的鼓励让我坚持。抵达西台顶,霞光染山,我懂了坚持是与自己“较劲”。第二天,狂风细雨中,团队默契互助,陌生人间的信任温暖着我。站在北台顶,望着翻涌云雾,我明白青春需要勇敢体验。

  返程回望,背包重量化作勋章,我战胜了那个怯懦的自己。那个夏天,徒步让我拥有强健体魄,更磨炼了我的意志。它让我懂得,未来充满可能,只要迈出第一步,有坚持的韧劲,就能超越自我。如今,我已带着这份勇气与坚持,踏入大学校园,未来无论遇到什么,我都有信心去挑战、去超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

登山途中

信阳农林学院

“时光的笔触里藏着的是比高考作文更真实的18岁”

信阳农林学院园艺学院园艺技术专业2024级学生张慧杰

  回望那个蝉鸣聒噪却充满期待的夏天,记忆依然鲜活。高考结束的当晚,我撕掉倒计时海报,却意外发现“自由”并非只是昏睡三天——它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探索自我的新世界。

  素描课上,老师常说:“阴影不是错误,而是让物体立体的关键。”我笨拙地擦改着线条,仿佛也在笨拙地学习如何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后来,我鼓起勇气出发旅行。眼前的风景如梦似幻,溪水低语、光影摇曳,我静静沉浸在这份唯美之中。置身于广阔的自然里,我仿佛才开始真正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感受那份久违的、源自心底的宁静与平和。

  如今,我书架上仍叠放着几张素描画,时光的笔触里藏着的是比高考作文更真实的18岁。那个夏天教会我的,或许是如何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像对待一张白纸那样——既敬畏规则,也拥抱失控的美。

圆柱与圆锥素描习作

郑州西亚斯学院

“此前,历史是试卷上的考点;那刻,我才懂它是民族的厚重注脚”

郑州西亚斯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2024级学生林钰菲

  2024年高考后的夏天,我走进烟台市博物馆。当看到“1895年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烟台换约”“由中共胶东特委创建的第一支胶东人民抗日武装——山东省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的有关内容时,历史课本里的文字化作真实史料,屈辱与抗争扑面而来。斑驳的文字、泛黄的纸张,诉说着山河破碎的悲怆,也见证着同胞救亡图存的热血。此前,历史是试卷上的考点;那刻,我才懂它是民族的厚重注脚。在博物馆驻足的时刻,我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明白了先辈们如何在苦难中挺起脊梁。

  这段经历,让青春跳出考试的框架,让我学会敬畏与共情,读懂课本外的山河岁月,知晓今日安澜,皆因有人曾披荆斩棘。如今身处大学,再忆这段经历,我更觉珍贵。它让我懂得,在求学生涯中,要始终怀揣对历史的敬畏,将个体成长融入民族叙事;让我明白新闻专业的笔与镜头,就像博物馆里那些史料,沉默却有力。

博物馆展厅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敢于把课本里的‘知识点’走成脚下的‘经纬线’”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文化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2024级学生夏紫妍

  当英语卷子最后一个作文的笔迹落下,十二载寒窗苦读终于落下了帷幕。我没有埋头大睡,而是揣着攒了三年的零花钱,和朋友踏上了前往香港的旅程。

  我们漫步在维多利亚港的夜色里,天星小轮劈开粼粼波光,我第一次看见摩天大楼与海面相接的震撼图景,尖沙咀的钟楼钟声混着街头艺人的萨克斯旋律,让我忽然懂得“远方”从不只是地理概念,更是眼界打开的瞬间。驱车驶过港珠澳大桥的清晨,钢铁巨龙在海面上蜿蜒成银灰色的丝带,云层透过车窗在脸上投下流动的光影。那一刻,我突然醒悟——原来跨越伶仃洋的不只是桥梁,更是少年对“可能”的胆怯与憧憬。

  如今翻开相册,大桥的航拍图压在书桌玻璃下,香港街头的蛋挞香气仿佛还萦绕在鼻尖。“你看,世界比试卷上的坐标系辽阔得多。”那个夏天让我明白,所谓成长,是敢于把课本里的“知识点”走成脚下的“经纬线”,而远方的风,早就在十八岁的夏天,吹开了往后人生的扉页。

港珠澳大桥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平凡日常的褶皱里,早缀满熠熠生辉的细节”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财经学院管理会计专业2024级学生武佳泽

  高考后的盛夏,我绷紧的神经终于松弛。清晨无需再与闹钟赛跑,酣眠成了奢侈的馈赠。当我拿起尘封的相机,才惊觉习以为常的世界藏着诗意。

  暮色里,公园的孩童蹒跚学步,父母含笑张开双臂,连晚霞都染上温柔;街道旁,行人裹着匆忙的影子掠过,将玻璃幕墙折射的落日余晖抛在身后。直到夕阳把天空染成蜜糖色,城市才放慢节奏,晚风也眷恋起暮色的温度。

  原来,平凡日常的褶皱里,早缀满熠熠生辉的细节。这份发现,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的前行之路。它教会我,往后无论多忙碌,都要保持感知美好的能力,在琐碎中寻找光芒,将每个平凡日子都过成值得珍藏的故事。

  那个关乎“未来”与“可能”的夏天没有标准答案,无论是每一次勇敢出发还是与自己温柔对话,都是青春最美的序曲,愿同学们永葆赤诚与热忱,在人生长路上,续写更加精彩动人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