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引路人 | 李倩工作室辅导员的毕业“记”,纸短情长!

  蝉鸣又起,毕业季如约而至,青春的航船又将起程。大学时光的无数个黎明和日落中,辅导员们用温暖的坚守,为青春写下最动人的注脚。

  今天,一起来看河南省高校辅导员李倩工作室辅导员的毕业季故事。

做一粒向下扎根的种子

刘欣欣 河南中医药大学尚真书院学业助导中心主任

  初夏的风裹挟着蝉鸣,栀子花香里揉进了行李箱的滚轮声。又是一年毕业季,还记得去年毕业的小刘在大凉山的云雾中书写温暖,成为孩子们依赖的“刘老师”;前年离校的小张在乡村工作,把“鸡毛蒜皮”的件件小事写成基层治理的论文。他们像种子般扎进土壤,用根系触摸大地的心跳。这个季节,作为一名一线辅导员,我总是既欣慰又忐忑——欣慰于毕业生们羽翼渐丰,即将展翅高飞;忐忑于如何将母校老师们的叮嘱一同装入行囊,目送学生远行。

辅导员寄语

  离校前,我想对毕业生们说:请做一粒向下扎根的种子。今年的7月,你们即将跃入人海,请记得真正的大树不会悬浮生长。不要害怕迷茫时的不知所措,也不要担心漫长的沉淀会淹没热情,那些看似“停滞”的蓄力,恰是穿透浮躁迷雾的光。要记住:迈出脚踏实地的每一步,都是通往梦想的坚实阶梯。

  在校的同学们,我想说:别把青春消耗在短视频的虚幻浮光里。去实验室见证凌晨四点的晨光,在志愿服务中读懂人间烟火,让图书馆的墨香浸透年轻的灵魂。青春不是等待,而是在每个努力的当下积蓄破土的力量。

凤凰花开寄锦程,青春奋进正当时

左倩 河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学工办副主任

  凤凰花开的路口,蝉鸣裹挟着离别的絮语,那些浸透汗水与欢笑的故事,早已镌刻成青春最动人的注脚。2010年秋天,总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男生小肖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个来自偏远县城的外语专业新生,永远穿着洗旧的藏蓝色外套。第一次英语晨读时,他的发音带着浓重的乡音,读错单词后脸红到耳根,从此再也没主动发言。某天,我偶遇在语音室独自练习听力的他,便鼓励他进外语角。当他终于自信地站上外文电影配音赛的舞台时,他眼里闪着我从未见过的光。

  对在校生而言,大学的温暖藏在无数个“第一次”里:或许是鼓起勇气敲开教授办公室的门,却收获一整个下午的专业答疑;又或许是在外语角用并不流利的口语说出第一个句子时,被异国留学生竖起的大拇指点亮的夜晚。

  对毕业生而言,未来的惊喜藏在每个“坚持”里:就像小肖在语音室千百次打磨发音,明白成长是把自卑碾碎成进步的铺路石。那些你反复修改的论文、主动争取的实习、熬夜准备的比赛,终将在某个时刻,让你听见梦想拔节的声音。

辅导员寄语

  愿你们带着梧桐叶的沙沙声启程,把每个看似平凡的日子,都过成未来回望时闪烁的星。

以专业守护生命,用仁爱温暖人心

王琪琪 河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智慧康养护理行业学院)辅导员

  “以专业守护生命,用仁爱温暖人心”,这是我陪伴2021级护理学子最深的感悟。初遇时的他们,青涩又懵懂,眼中闪烁着对护理专业的好奇与憧憬。作为辅导员,我珍藏着他们在护理道路上蜕变的每个瞬间:暑期下乡义诊中,细心为老人测量血压;新生儿护理实训时,托起仿真婴儿那微微发颤却异常坚定的臂弯;中医护理实训课堂上,凝神静气点燃艾条,手持艾条俯身施灸的侧影;护理技能竞赛中,心肺复苏按压节奏与监护仪提示音完美契合的瞬间;更难忘重症监护模拟课上,在“患者”病情骤变时展现的快速评估与团队协作。始于金秋的课堂求知,终于盛夏的执甲出征,此刻我们不说再见,因为这只是新的起点。

辅导员寄语

  致在校生:请珍惜你们在课堂上汲取知识的时光,在护理实训室锤炼“一针见血”的精准,在医院见习中体悟“大医习业”的真谛。每个晨读温书的黎明,每次在模拟人身上进行操作的专注,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积淀守护生命的底气。

  致毕业生:当你们佩戴燕尾帽走出学校,愿始终铭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初心,时刻践行“敬业修德、仁爱奉献”的院训精神。无论在前沿ICU还是基层卫生站,都要让中医药文化的仁爱智慧在护理实践中绽放异彩。

时光不负有心人,岁月终将见证成长

尼丽柯 河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辅导员

  蝉鸣渐起,凤凰花开,又到了告别的季节。我总想起实验室里的小李,他像株静默的绿萝,在实验室最角落的位置扎了根。那三年,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认真整理实验仪器,仔细记录实验数据,那时谁都没觉得这“打杂”的男孩有什么特别,直到后来他拿着录取通知书冲进办公室,眼睛亮得像星星:“老师,实验室三年的积累让我在面试时成功逆袭,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洗烧杯的清晨、等实验数据的深夜,都为我的科研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我由衷地为他感到开心。

辅导员寄语

  还在校园的你们,别总把“随便”挂在嘴边。小李的故事,不过是把“洗烧杯”洗出了耐心,把“记数据”记出了细致。就像你们觉得无聊的“早八”课,可能藏着未来的关键灵感;嫌麻烦的社团活动,或许会成为未来人脉的温暖结点。所以,请认真对待每个清晨黄昏,图书馆的灯光、操场的汗水、辩论赛的激辩,都会成为你生命里扎实的年轮。

  即将远行的毕业生们,人生不会永远顺遂,但请相信:你读过的书会变成底气,熬过的夜会变成经验,流过的泪会变成韧性。人生不是轨道,是旷野。愿你们在风雨中扎根,在阳光里生长,每一步都走出自己的独特风景。

药性需配伍,人生贵调整——苦寒之后,自有新生

时润泽 河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专职辅导员、本科生第一党支部书记

  四月深夜,学生小张来电哽咽:“老师,我考研复试差2分……没未来了。”这个曾获三年奖学金的女孩在电话里泣不成声。次日药植园谈心时,我指着忍冬藤道:“生用清热解毒,炒炭却能止血——换种炮制方式,价值犹在。”梳理调剂方向时,我着重强调她参与大学生科研苗圃的实践经历,这正是复试突围的亮点。最终指导她调整心态,在调剂窗口期锁定五所医科院校精准投递,两周后她成功被录取。

  作为辅导员的我们,何尝不是学生的“药捻子”?当他们在高压锅中煎熬时,我们既要像黄芩般清热解郁,帮他们破除“唯名校论”的心火;更要像“路路通”那样疏通脉络,在看似断头的小径旁,指出被忽略的曲径通幽。

辅导员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毕业临别之际,我想赠你们一套“望闻问切”的处世心法:“望”时代需求如观舌苔,“闻”民间疾苦如辨药香,“问”自我初心如采病史,“切”生命脉搏如诊脉象。此去或遇黄连之苦、半夏之辛,但请相信,所有淬炼终将沉淀为陈皮般的醇厚。当今后某天的白大褂染上岁月的药香,你们会懂得:所谓精彩人生,不过是把每个平凡的日子,熬成治愈世界的良药。

保持深耕的耐心,时光会告诉你沉淀的价值

李倩 河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学工办主任

  当最后一张毕业证被领走,热闹的办公室变得冷清,我才知道离别的时刻真的到了。难忘的毕业记忆里,总有那么多鲜活的面孔。但有一个瘦小的身影,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他曾一度丧失理想和追求,在酒精和电子游戏中麻痹自己,旷课和挂科成为常态,甚至提出退学申请。在和他的深度沟通中,我发现了他的心结。作为农村家庭的长子,看着其他初中毕业去打工的小伙伴都能够给家里减轻负担,自己却还要依赖家里。他说,看不到上大学的意义,不明白自己何去何从。一次次的谈心谈话、一次次家访沟通、一次次批评鼓励,在老师和优秀朋辈的关心帮扶下,他放弃了退学的念头。后来,他担任了班级职务,参与了勤工助学,甚至还加入了老师的科研创新团队,更让人惊喜的是,他最终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在毕业离开学校的前一天,他专门来到办公室和我道别。一句真诚的感谢,让我热泪盈眶。更令我想不到的是,前年他给我发来喜讯,说自己考取了中山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这种变化,对于一个辅导员来说,简直是莫大的嘉奖。

辅导员寄语

  愿你们在急功近利的环境下保持深耕的耐心,在量化焦虑的洪流中守护初心和信仰,让那些曾让你辗转难眠的问题,最终成为照亮前路的星光。

河南省高校辅导员李倩工作室

  河南省高校辅导员李倩工作室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有态度立场、富文化内涵,重引领发展”的工作理念,深度契合大学生成长需求,精准投放优质内容,致力于孵化辅导员网络名师、工作品牌和研究成果,努力打造共建共育共享的辅导员“云思政”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