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概论”课第四次集体备课结束后,思政课教师谈学习感悟

  5月8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2025年春季学期河南省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第四次集体备课活动。全省各高校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在线观看,大家深入学习,热烈讨论。

  和我们一起来看思政课教师们的收看情况和心得感悟。

收看情况

河南科技学院组织收看学习

河南警察学院组织收看学习

永城职业学院组织收看学习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组织收看学习

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组织收看学习

河南女子职业学院组织收看学习

周口城市职业学院组织收看学习

心得感悟

河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张继杰

  5月8日,我观看学习了2025年春季学期河南省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第四次集体备课活动,收获颇丰。五位主讲教师围绕国家安全、军队建设、香港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自我革命五个专题展开教学展示。他们将复杂理论深入浅出地讲解,尤其在总体国家安全观部分,通过生动案例和丰富图表,使抽象理论具象化,让学生轻松理解其重要性。专家点评高屋建瓴,结合经验给出专业且易懂的建议。

  此次集体备课让我认识到思政课教师肩负培养时代新人的使命。今后,我将强化理论研究,深耕教学内容,结合时事热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同时,创新教学方法,结合课程特点与学生需求,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河南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习概论”教研室教师李会杰

  本次集体备课采用“讲课+点评”的方式,聚焦于“习概论”课的第13章至第17章内容的深度研讨。在讲课展示环节,五位教师分别紧扣“习概论”课的“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面从严治党”五大授课主题内容,深刻透彻地阐释了各章节的重难点,分享汇报了独具特色的教学设计和授课经验,融入传统教学技术与现代教学的完美结合,在教学活动中完美体现了“习概论”课程特点和风采,也深度贯彻落实了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讲课效果赢得高度认同。

  点评专家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紧密结合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把脉问诊”,给授课教师们提出了改进教学设计的合理建议。观看集体备课后,我受益匪浅,比如要在思想上和教师职业操守上做到高度重视“习概论”课的讲授;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和道理的研究、实践,以及注重对典型案例的深度分析和育人功能的突出,实现和发挥科学理论对现实问题、伟大实践的强大解释力;要强调思政课,特别是“习概论”课的授课效果,突出时效性,展现饱满的效能;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讲课活动中应坚决做到“眼里有大学生”。

  总之,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加强集体备课、集中集体智慧、提升备课效果,切实提升“习概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敏

  5月8日,我观看学习了2025年春季学期河南省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第四次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围绕“习概论”课程第十三章至第十七章内容,主讲教师的精彩讲授和专家的专业点评让我受益匪浅、深受启发。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需要与时俱进的理论深度与情感共鸣。这场集体备课通过集体智慧的凝聚,采用“讲课展示+专家点评”的方式,不仅解决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更形成了“共研共享共进”的良好教研氛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一是更加注重教学内容与学情的精准对接,建立起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专业实际的联系,以学生思想现实之惑为切入点开启教学内容的递进;二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引入鲜活案例,既要用学术讲政治,又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明学理,用青年人的话语体系讲好故事;三是积极创新教学形式,推动智慧信息化手段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努力打造生动有趣、精彩高级的思政“金课”。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习概论”教研室讲师刘楚然

  观看学习2025年河南省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第四次集体备课后,我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在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等方面得到了新的启发。活动上,五位主讲教师围绕课程第十三章到第十七章进行了精彩纷呈的教学展示,他们在讲课过程中充分运用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等教学技巧和方法,挖掘真问题,增强了教学的学术性与专业性。最后,刘吕红教授的总结再次给我们年轻老师做了科学指导:一是做到心中有学生;二是教学内容上高校思政课教师就需要以严谨、探究的做学问态度来研究教学活动;三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时效性,就教学的开展进行周密的准备和精细化设计。今后,我将在课堂上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严谨的态度投入教学工作中,注重提升“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思政课时效性要求。

开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朱淼

  5月8日,观看学习了2025年春季学期河南省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第四次集体备课活动后,我获得很多感悟和启发。

  好的思政课是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政治性是方向,确保意识形态的正确性;学理性是根基,用深刻的理论回应现实问题。二者辩证统一,在教学中运用好政治性和学理性,才能实现“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的协同效应。

  好的思政课是问题导向和严密逻辑的统一。主讲教师在讲课展示中都善于运用问题导向,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中间贯穿了层层推理的逻辑。既有对学生所思所想的关注情感,又有回答问题过程的思辨力量,是智慧的碰撞。

  好的思政课是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的统一。主讲教师和点评专家用最温和的语言讲出最坚定的真理。情感让理论充满温度,在师生的情感共鸣中,价值认同也萌芽扎根。在伟大梦想的指引下师生实现情感升华与价值内化的双向奔赴。

  本次集体备课让我深刻认识到思政课老师的责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深耕教材,精准分析学情,深挖理论来源,创新教学方法,把思政课准、讲深、讲活。

永城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习概论”教研室主任冯士艳

  在此次集体备课上,五位主讲教师展示了多元教学方法:案例教学通过时事热点活化理论,问题导向法以阶梯式提问激发探究兴趣,这些教学方法和经验为我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让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点评专家们一致强调教学须以教材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根基,强化问题意识,精准对接学理难点与学生困惑,这启示思政教师既要深耕理论,更要持续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

  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通过内容精选与方法创新,着力打造有理论深度、情感温度、时代鲜度的思政课堂,引导学生塑造正确“三观”,为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贡献力量。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中国共产党党史教研室主任范亚楠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更要关注学生需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此次集体备课,我认识到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与成长需求。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但也面临各种思潮的冲击。在教学中,我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困惑与需求,用生动的案例、鲜活的语言,将理论知识讲透讲活。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通过这次集体备课的学习,我收获颇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与教学水平,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严谨的态度,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专职思政课教师王春燕

  观摩了2025年春季学期河南省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第四次集体备课,我深受启发,收获颇丰。此次集体备课采用“讲课展示+专家点评”的方式,展示教师们扎实的专业素养、独特的教学设计,使我对这门课程进行了全新的审视,对如何讲好课程找到了着力点。

  作为青年思政课教师,我们要持之以恒在讲准、讲深、讲透、讲活上下功夫。讲准是前提,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以经典文献为依据,将理论准确无误进行原汁原味阐释;讲深是核心,要深入挖掘理论背后的学理哲理,展现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讲透是关键,要把复杂的问题讲明白,让学生理解透彻;讲活是导向,通过生动实践、鲜活案例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拉近学生与伟大思想之间的距离,使课堂充满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把所学所思所悟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刻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伟力,努力培养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期好青年。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德法”教研组组长王佳君

  5月8日,我认真学习了2025年春季学期河南省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第四次集体备课,主讲教师们的精彩授课使我备受启发,专家教师们的针对性点评也令我受益匪浅,让我对“习概论”课有了新的体会和认识,拓宽了我的备课思路,丰富了我的课堂素材。

  作为一名青年思政课教师,我将以此次集体备课为契机,深耕教学。在教学层面,我会以专业与创新提升课堂实效,夯实理论根基,关注时政热点与学术前沿,将抽象理论与现实问题结合,增强课堂吸引力;同时,强化问题导向,注重学生不同阶段的学情,因材施教。在育人层面,我将继续向榜样教师学习,做有温度的价值观引领者,注重知识传授的深度和广度的同时,关注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人格培养,既要做理论知识的“翻译者”,将宏大叙事转化为学生可理解的逻辑;也要做成长的“陪跑者”,在学生价值观形塑的关键阶段提供真诚而专业的陪伴,培养既有家国情怀又能独立思考的时代新人。

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张美兰

  5月8日上午,我观看学习了2025年春季学期河南省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第四次集体备课活动,主讲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课和专家全面客观的点评,我深受启发、获益良多。

  一是破“照本宣科”之锢,立“学情为基”之根。几位主讲教师在已有课本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思考,有逻辑地对课本知识展开了讲解。例如,张闻晓老师通过设置三个问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这种“问题式”的教学设计,不仅展现了老师对理论的深度解构能力,还关注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剥茧”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二是融“鲜活案例”之妙,化“抽象理论”之境。各位教师信手拈来的案例如同一把金钥匙,打开了理论通向现实的大门。枯燥的知识结合鲜活的案例让思政课真正成为连接“知”与“行”的桥梁。

  此次集体备课让我深刻认识到,思政课教师既是传授真理的“引路人”,更是倾听困惑、共探答案的“同行者”。思政课不应是“单向度”的灌输,而应是“共鸣式”的对话。之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深耕教学,把学情作为教学设计的“第一坐标”,将理论转化为贴近学生生活的“成长指南”,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思想拔节的阶梯。

河南女子职业学院教师李鹏

  5月8日上午,我全程观摩了2025年春季学期河南省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第四次集体备课活动。五位主讲教师围绕教材不同章节的讲课展示,或旁征博引、条分缕析,或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专家点评鞭辟入里、高屋建瓴,让我深受启发,明确了教学精进的方向,为我今后的思政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

  此次备课让我深刻认识到,思政课教学要在三个关键处“深耕细作”。其一,深耕理论“沃土”,筑牢教学根基。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学习,精准把握理论精髓,将教材体系转化为生动的教学体系,让学生领悟理论的深度与魅力。其二,聚焦学生“需求”,激活课堂活力。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困惑与现实关切,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选取贴近学生生活、专业及重要时间节点的典型案例,让抽象理论具象化,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其三,紧跟时代“脉搏”,彰显思政担当。要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回应时代课题中彰显思政课的价值引领力,让课堂真正成为铸魂育人的精神殿堂。

周口城市职业学院教师解晓涵

  观看学习2025年春季学期河南省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第四次集体备课,我获益匪浅、感悟深刻。

  王琼老师以现实案例与热点问题为依托,将抽象理论具象化,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授课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张闻晓老师教学目标清晰、设计科学,紧扣主题梳理历史脉络,彰显思政课堂的逻辑之美。李洁老师讲授“一国两制”战略地位时,注重学理阐释,课程架构完整严密。侯彬彬老师采用问题式导入,以鲜活事例让学生真切体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极大增强了课程吸引力。汤迎迎老师阐述了党的品格与优势,助力学生理解“党的自我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此次集体备课让我对课程有了更深领悟。作为思政课教师,讲好这门课,过硬的理论素养不可或缺,我们需持续深学细悟,精准阐释、生动演绎,让思政课堂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