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晚,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信阳师范大学承办的“心理防御机制——日常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学原理”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采用线上直播形式,带领全省高校师生深入了解心理防御机制,实现自我情绪疗愈。线上观看终端数量达12.4万,点赞量达37.5万,线下全省高校师生积极观看学习。
今天,和我们一起来看我省高校师生的收看情况和教师们的学习感悟。
收看情况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商丘师范学院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郑州科技学院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河南警察学院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郑州警察学院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焦作大学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焦作新材料职业学院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周口城市职业学院组织师生收看学习
学习感悟
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团委书记路平
观看这堂“心理防御机制——日常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学原理”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我深刻体会到心理防御机制教学的价值不仅在于知识传递,更在于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认知的镜子。课程巧妙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如用“掩耳盗铃”诠释否认机制,以“七擒孟获”阐释压制机制,让抽象理论变得生动易懂,引发文化共鸣。这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既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养,也为辅导员工作提供了有效抓手,启示了辅导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觉察能力,当学生能识别自己的投射、合理化等防御模式时,就获得了情绪管理的第一手工具。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敏锐观察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给予适时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辅导员陈慧亭
作为一名在育人一线工作的高校辅导员,这次“心理防御机制——日常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学原理”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的更新,更是一次心理育人能力的提升。
课程中关于防御机制三层次的剖析,让我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了全新的理解。我发现,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往往与其惯用的防御机制密切相关,如部分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时会不自觉地采用“退行”(如突然暴饮暴食)或“否认”(如逃避现实)等较原始的防御机制;而通过引导,可以帮助他们逐步建立“升华”(如将焦虑转化为学习动力)、“利他”(如参与志愿服务)等高级的防御机制。这为我们辅导员评估学生心理状态提供了专业视角。
这次学习也让我反思当前工作中的不足。以后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访谈时,我会重点评估学生的防御机制层次,帮助学生建立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此外,在培养骨干学生时,我会重点培养他们对防御机制的识别水平,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助人能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持续学习心理学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育人能力,更好地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河南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杨玉君
参加了这堂“心理防御机制——日常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学原理”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我收获颇丰。课堂上,主讲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心理防御机制的原理。从压制、投射,到合理化等不同类型的防御方式,让我认识到它们如同心灵的“自我保护伞”,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应对压力与冲突。例如,当学生面对考试失利时,可能会通过幽默的方式调侃自己的失误,表面上看似轻松,实则是缓解内心焦虑的一种防御手段。
作为辅导员,我知道这些原理对开展学生工作大有裨益。在日常与学生的交流中,我能够更敏锐地察觉他们情绪背后隐藏的防御心理,从而更精准地提供心理支持和引导。这堂课不仅丰富了我的心理学知识,更为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让我能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周口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闫怡哲
本期“心理防御机制——日常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学原理”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从防御机制的视角引导大学生理解情绪和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原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更加认识到心理防御机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公开课详细讲解了较原始、较成熟和高级防御机制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体现,并通过生动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机制对生活的影响,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提高自我认知,实现自我价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结合公开课所学,引导学生从防御机制的视角审视自身情绪和行为,增强他们的情绪和行为管理能力,助力其健康成长。
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团委副书记苏梦博
观看了此次“心理防御机制——日常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学原理”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我深感教学视野被拓宽,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入了新思路。公开课以生活场景切入,将复杂防御机制拆解得鲜活易懂。学生间因小事冷战,是“分裂”思维下非黑即白的对抗;孩子考砸后撕卷子,是“退行”到幼儿期用破坏宣泄;有人总抱怨别人针对自己,实则是“投射”内心焦虑。这种用案例讲原理的方式,直观且深刻。此后,我要让课堂“活”起来,引入更多校园故事、影视片段,让学生在角色代入中识别防御机制。同时,鼓励学生分享经历,用所学分析自身情绪,实现“学—思—用”闭环。心理防御机制是打开学生内心世界的钥匙,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优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自我、接纳情绪,在成长路上少些迷茫,多些从容。
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辅导员王培静
本次“心理防御机制——日常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学原理”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通过系统讲解、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把心理防御机制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我们呈现了一堂既专业又生动的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课。
作为一名辅导员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守护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通过主题班会、情景剧演绎等方式帮助学生识别和改善防御机制。同时,我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心理调节智慧融入日常工作,如用“格物致知”引导学生自我觉察,用“和而不同”化解人际冲突,切实提升学生心理韧性。
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作为新时代的思政工作者,我们既要当好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更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让我们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在守正创新中提升心理育人实效,在文化传承中培育时代新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心理力量。
商丘工学院尚行书院社区辅导员王婷婷
作为辅导员,在“心理防御机制——日常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学原理”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上,我从学生专注的目光中感受到他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渴求。这场将理论与生活紧密结合的课程,正是帮助学生提升心理韧性的重要途径。课堂上,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不同类型的心理防御机制,从原始防御机制到成熟防御机制,每个概念都被诠释得通俗易懂。特别是在主讲教师阐述如何运用成熟防御机制调节情绪时,同学们展现出浓厚的兴趣。讨论环节,学生们踊跃分享感悟。通过这堂课,我深刻体会到,用生活化的方式讲授心理学知识,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实践。未来,我将继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培养健康心态,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河南工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辅导员韩张娜
观看“心理防御机制——日常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学原理”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后,我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三类防御机制在大学生活中随处可见:原始防御机制常表现为逃避与推诿,如考试挂科后抱怨“老师故意刁难”(否认),或因嫉妒室友优秀而指责对方“爱表现”(投射);成熟防御机制更显理性,例如竞选失利后告诉自己“积累经验下次再战”(合理化),或用社团活动成就弥补学业落差(补偿);高级防御机制则充满成长智慧,有学生将失恋痛苦转化为考研动力(升华),也有人用幽默化解人际冲突(幽默)。
作为辅导员,我们应引导学生觉察防御机制的“双刃剑”效应,原始机制或许能暂时缓解情绪,但成熟与高级机制才能真正推动成长,鼓励学生用理性与智慧应对压力,让心理防御成为自我完善的阶梯而非障碍。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周奎旭
此次“心理防御机制——日常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学原理”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让我对心理防御机制有了更深刻、系统的认识。课程结合丰富的生活案例,剖析了否认、压抑、合理化等多种防御机制在日常情绪与行为中的体现,使抽象的心理学原理变得通俗易懂。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更敏锐地识别学生的心理防御行为,从专业角度理解其情绪反应的内在机制,进而在心理辅导中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专业引导。更重要的是,公开课让我意识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防御机制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合理运用防御机制,并将其转化为促进自我成长的动力,而非成为逃避问题的 “屏障”。
河南林业职业学院商务学院辅导员王贝贝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观看学习“心理防御机制——日常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学原理”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后,我深感责任重大且收获颇丰。此次公开课以生动的案例和系统的理论阐释了心理防御机制在学生日常行为中的具体表现,及其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为精准识别学生心理状态、优化引导策略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课程深入剖析了压抑、投射、合理化等常见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形式,让我深刻认识到学生群体中看似矛盾的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未被察觉的心理诉求。这启示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需以更专业的视角解读学生行为,通过建立信任关系引导学生正视情绪问题。特别是针对网络依赖、社交回避等典型现象,掌握心理学原理有助于我们精准识别预警信号,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我将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在今后工作中,秉持“预防为主,干预为辅”的原则,用心理学智慧护航学生健康成长,为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人才贡献力量。
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应用技术学院辅导员袁媛
通过本次“心理防御机制——日常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学原理”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学习,我对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有了全新认知。公开课中,主讲教师详细剖析了情感隔离、理智化、置换等较成熟的防御机制,让我意识到学生看似反常的行为背后,往往是心理防御在发挥作用。比如有的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经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实则是用合理化机制降低内心的痛苦。
此次公开课为我的日常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在与学生沟通时,我不能仅关注表面问题,更要透过行为表象,理解其心理防御背后的真实需求与困扰。在今后面对学生矛盾、情绪波动等情况时,我会运用所学,以更包容的态度接纳他们的情绪反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防御机制,帮助他们逐步建立更积极的应对模式,助力学生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大学生活。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技术学院团总支书记、学工办主任杜鑫
“心理防御机制——日常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学原理”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常见类型,以及其对生活的影响。课程首先介绍了心理防御机制的定义,指出它是人们在潜意识中用来缓解焦虑、保护自我的心理策略。随后,主讲教师结合生活实例,分析了压抑、否认、投射、合理化等常见防御机制的表现形式,并区分了适应性和不良防御的不同作用。
通过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自身可能使用的防御模式,并学习如何通过自我觉察、正念练习等方式调整不合理的应对方式。最后,公开课强调,认识防御机制有助于提升情绪管理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整体而言,本次公开课兼具知识性和实用性,帮助学生在理解心理学原理的同时,掌握更健康的情绪调节方法。
濮阳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专职心理教师李蒙蒙
观看“心理防御机制——日常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学原理”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后,我深受启发。深化专业认知。主讲教师对“升华”“幽默”等高级防御机制的案例解析,帮助我们认识到学生日常情绪波动背后的心理动因,为我们精准开展心理疏导提供了理论支撑。创新工作路径。我计划将防御机制知识融入课堂,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等形式,引导学生用“问题解决”替代“压抑逃避”,如针对学业焦虑学生,教会学生用“理性分析”替代“过度抱怨”。强化自我觉察。我将反思自身面对工作压力时易出现的“合理化”倾向,在今后践行“幽默化解”“寻求支持”等成熟机制,以身示范心理健康管理方法。未来,我将持续学习心理学知识,将防御机制理论转化为育人实践,助力学生构建积极心理韧性。
郑州城建职业学院专职教师吴颖盈
4月25日,我观看了“心理防御机制——日常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学原理”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这堂公开课如同一面镜子,让我们照见了自己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课程从生动的小活动切入,揭示了我们如何不自觉地运用各种心理防御来保护脆弱的自我。当主讲教师系统讲解三类防御机制时,我们惊讶地发现,那些曾以为是性格特质的反应,原来都是心灵的自卫术。学会理解防御机制的运行规律,我们就能在情绪风暴中保持清醒,在人际摩擦中看到本质。这堂课教会我们的不仅是心理学知识,更是一种关照内心的生活方式。
焦作新材料职业学院化工与新能源学院辅导员何洁
“心理防御机制——日常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学原理”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让我获益匪浅。作为思政辅导员,我发现心理防御机制是理解学生情绪行为的重要窗口。弗洛伊德提出的防御机制理论揭示,个体通过压抑、投射等方式缓解焦虑,这本是自我保护的本能。但过度依赖不成熟防御(如抱怨、逃避)会加剧心理困扰,而升华、幽默等成熟机制则能转化压力为成长动力。
同学们学业受挫时,有人用“否定”逃避现实,有人通过“合理化”自我安慰。工作中,我常引导学生识别自身防御模式,培养自我觉察力,接纳防御机制的存在,同时,学习用积极方式应对挑战。例如,鼓励学生用运动释放情绪,在团队中寻求支持,通过认知调整重构压力事件的意义。心理防御机制如双刃剑,需教会学生灵活使用,在自我关怀与直面困难间找到平衡,这才是心理健康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