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关工委优质化建设,大力抓好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使命宗旨的关工委工作,推动工作制度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五老”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搭建一个组织规范、保障有力的制度平台
强化领导责任。学校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高位推进关工委工作。校党委将关工委工作纳入年度党政工作要点,定期听取关工委工作汇报,提出工作意见和要求;分管校领导定期召开校关工委工作会议、关工委重点工作推进会等,对关工委工作做出具体指导和安排。
夯实制度保障。学校先后制定了《河南工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章程》《河南工学院关工委工作制度》《河南工学院关工委工作职责》《河南工学院“五好关工委”评选办法》《河南工学院关工委经费管理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关工委的地位作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职责和相关待遇,不断促进关工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使得关心下一代事业受到更大重视、赢得了更高地位、获得了更好氛围。
加大支持力度。学校设立关工委专项工作经费,按标准落实返聘人员相关待遇,对承担宣讲任务的“五老”成员予以课酬补助,对“五老”在工作中产生的费用给予补贴,支持老同志老有所为。同时不断改善办公条件,关工委与离退处合署办公,在新、老校区均设有日常办事机构,场所充足、设施完善,保障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建立一支传承红色基因、满怀热情的工作队伍
壮大“五老”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五老”队伍,鼓励吸纳具有奉献精神,对教育事业忠诚挚爱,对关心下一代满怀热情,具有专业优势和学生教育背景的老教授、老专家、老教师加入。始终坚持服务基层,搭建老干部宣讲、教学督导、青年“双导师”、党建联络员、实践指导员、学业帮扶导师等工作平台,让“五老”在关心下一代舞台上绽放光彩。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学校建立了以校关工委成员为核心,以离退休干部为基础,老教授、老专家、老教师等广泛参与,结构合理的学校关工委工作队伍,并且做到了二级关工委全覆盖。同时,不断优化干部队伍,配齐工作力量,通过培训学习、调研交流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秘书处组织协调和综合服务能力,为老同志们解决好后顾之忧,让“五老”心无旁骛发光发热。
三、开展一系列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教育活动
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关工委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着力加强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组建了老干部宣讲团,与学工部、团委、各学院紧密配合,在新生入学季、毕业季、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大力宣扬、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理想信念馆、校史馆、校企合作馆、机床博物馆等经常能够看到老干部宣讲团成员的身影,他们的宣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教有载体、践行接地气。
积极投身志愿服务。2016年学校关工委成立夕阳红校园文明志愿者队伍,常年在校园巡视,协助排查宿舍安全隐患、规劝学生不文明行为;此外关工委还与校内各单位多次联办红色收藏品展、书画摄影展、文艺汇演活动,老同志们积极投身文明校园建设,为繁荣校园文化增了光、添了彩。
开展学业指导。关工委“五老”人员担任了9个学生社团的顾问,一批老教师发挥专业优势,在学生学业帮扶、竞赛指导中发挥余热。
助推学生党建。通过“老党员上党课”、参与学习小组活动,协助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通过与发展对象谈话、审阅入党材料、协助把好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关;通过参加学生党支部活动,指导学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特邀党建组织员的作用,助推了大学生党建工作。
开展关爱帮扶。学校各二级学院设立“隔辈亲”工作室,特邀退休教师参与学生健康教育、关心关爱与帮扶工作。“五老”积极办实事、办好事,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环境。
积极实施“青蓝工程”。关工委的老教授们深入教学一线,听课点评,深入院系,座谈交流,帮助有关部门做好培训,增强青年教师责任心与使命感。老同志们在每个环节都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河南工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