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手机版

平顶山市宝丰县:探索“1+1+N”阳光大课间模式 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教育厅新闻办 发布时间:2025-04-29 14:34:44.0

  近年来,平顶山市宝丰县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全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优势,在开齐上好体育课、落实好体育类课后服务的同时,科学规划、创新实践,探索形成了每天至少组织1次眼保健操、1次绳操、N项特色体育活动的“1+1+N”阳光大课间活动模式,有效解决“小胖墩、小眼镜、小豆芽、小焦虑”等问题,有效提升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精心统筹推动,筑牢活动根基


  夯实工作责任。该县高度重视,将阳光大课间活动作为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增强学生体质、缓解学习压力的重要载体。宝丰县教体局成立领导小组,班子成员分包学校,专题研究部署,统筹推进阳光大课间活动。各学校成立工作专班,压实校长第一责任人责任,明确体育教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职责,形成“五级联动”管理模式。


  强化师资保障。对全县体育教师进行眼保健操、绳操专题培训,对班主任、任课教师分批次进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培训,将体育教学、阳光大课间实施纳入城乡一体化区域教研,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指导水平。招募家长志愿者337人,参与指导花样跳绳、踢毽子、武术等特色体育项目,弥补了学校专业师资不足的短板。


  完善器材场地。2024年秋季学期以来,投入100多万元,在宝丰县二中、前营镇初级中学、文峰路小学等6所学校建设足球场3个、悬浮地胶篮球场4个,为宝丰县一中教育集团、周庄镇实验小学、东城门小学等近20所学校配置了足球、跳绳、篮球、舞蹈垫等器材。各学校根据需要,自筹资金购置大绳、呼啦圈、绳梯、羊角球等各类体育器材,并拓展活动区域,合理利用走廊、甬道、楼间空地等空间设计各具特色的地面游戏标识,保障了阳光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精细组织实施,丰富活动内容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体育活动新样态。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出台《开展“阳光大课间”和每天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各学校将大课间纳入课程表,全面实施每天2次、共60分钟的“1+1+N”阳光大课间活动。其中,每天至少组织1次眼保健操、1次绳操为大课间活动的“必选动作”。在此基础上,各学校结合学校规模、场地条件、资源优势等实际情况增加“自选动作”,组织实施N项特色体育活动,确保阳光大课间活动提质增效。


  坚持分层实施,促进广大学生全参与。依据学生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打破传统大课间单一模式,设计针对性、多样性大课间活动,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小学低年级设计跳房子、开合跳、萝卜蹲等趣味性地面游戏,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小学高年级则结合标志杆、跨栏、敏捷梯等器材,开展障碍带球、敏捷圈极速穿越、托球接力赛等体能训练,培养学生专注力、抗挫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初中阶段与中招体育考试项目相融合。另外,设计8字长绳、班级篮球对抗赛等活动项目,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拼搏精神。通过“趣味筑基—技能进阶—竞技拔高”的梯度设计,全体学生运动能力实现了螺旋式提升。


  突出因校制宜,打造特色多元新品牌。将阳光大课间活动与资源优势相结合,与特色学校创建、非遗进校园等工作相融合,一校一方案、一校一特色,全县各学校共设置轮滑、韵律操、转呼啦圈、丢沙包、推铁环、跳皮筋、踢毽子等大课间活动项目200多项;阴雨天气,设置室内课桌操、体能操等活动项目,确保“运动不停歇”。其中,宝丰县中兴路小学发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校优势,将足球元素融入大课间活动,足球技能普及率达80%;站前路小学的自行车趣味骑行,文峰路小学的花样篮球,为民路小学的轮滑,山河路小学的滚铁环,东城门小学的腰鼓,宝丰县二中的排球,宝丰县一中教育集团的足球等,均特色鲜明、成效突出。同时,挖掘潜能、激发活力,鼓励学生、教师对项目设置、活动形式、活动规则等进行自主创新,推动大课间活动花样翻新,持续实现迭代升级。


  三、精准督导评价,确保活动实效


  评价主体多元化。宝丰县教体局把阳光大课间工作列为对学校、校长综合评价、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与校长职级评定直接挂钩,每学年综合评估一次;各乡镇中心校负责辖区中小学校阳光大课间活动综合评定工作。同时,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问卷调查、公开投票等形式,让学生和家长参与阳光大课间综合评价,并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


  评价内容多面化。科学设计《宝丰县中小学阳光大课间活动督导评价表》,围绕组织管理、活动内容、活动效果3个方面,明确制度建设、场地布局、出操秩序、内容安排等10条评价细则,将一把手责任落实、特色创建等列为考核重点,以考核评价的实操性、精准性和科学性,确保阳光大课间活动有序、有趣、有强度、有特色。


  评价形式多样化。坚持过程性评价和年终综合考核相结合,激励先进和督促后进相结合,采用随机抽查、座谈师生等形式,对阳光大课间工作进行系统考评。特别是建立以赛代评工作机制,完善年级、校级、片区、县级四级体育竞赛模式。2024年,举办了第五届“县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奔跑吧·少年”宝丰县青少年校园足球周末联赛、宝丰县青少年轮滑比赛等体育赛事,东城门小学、源丰中学等20所学校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实施“1+1+N”阳光大课间活动以来,学生从“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奔赴”,掌握了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1至2项专项运动技能,学生满意率99.7%,家长满意度100%。202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显示,宝丰县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从2020年的56.15%跃升至如今的71.83%,肥胖率、近视率分别下降0.67%和1.55%。


(平顶山市教体局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