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手机版

平顶山市:“四化”赋能 全链条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厅新闻办 发布时间:2025-04-16 09:27:27.0

  近年来,平顶山市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工作责任“网格化”、日常教育“课程化”、问题监测“精准化”、协同育人“体系化”,着力打造“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构建高质量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学生心灵撑起一片晴空。


  一、建立专业队伍,工作责任“网格化”


  为全面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平顶山市教体局成立心理健康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全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期会商研究全市层面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重大问题;成立集教研员、高校心理学教授、中小学心理教师等于一体的市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各县(市、区)成立相应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建立健全了“行政督导、专业指导”的工作机制。学校成立学生突出心理问题防治工作专班,将每个学生心理健康责任和安全责任明确到人,形成“网格化”责任落实体系,“一对一”明确帮扶责任人,“点对点”提供支持。


  目前,平顶山市有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研员15人、专兼职教师2986人,心理辅导室700余个,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市”的中小学心理健康骨干教师队伍。落实心理健康教师持证上岗,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岗前培训、业务进修、日常培训等。2024年为全市近千名心理健康教师进行了专业培训。


  二、强化教学研究,日常教育“课程化”


  平顶山市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课,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接受到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定制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交往等分层次、递进式的教育内容。


  平顶山市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小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中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4课时,并不断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积极乐观、珍爱生命、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把心理健康课程开设纳入全市教学督导的内容,同时积极发挥思政课、美育课、劳动实践课作用,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学习压力。如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学府路小学开发了“发现优点”的心理健康课,通过制作能量瓶、绘制“心愿树”、捕捉生活“小确幸”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自信与乐观、收效良好;平顶山市第一中学开展了户外团体活动课等,得到师生一致好评。


  平顶山市还拓宽线上渠道,开发“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品牌活动,搭建心理健康教育智慧云平台。在平顶山教育电视台开辟《阳光心理访谈》栏目,每年定期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营造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三、防范关口前移,问题监测“精准化”


  平顶山市中小学校每年开展一次学生心理健康普测和心理问题筛查,通过规范性、综合性评估分析,动态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梳理归类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为谋良策,平顶山市教育和体育发展中心与河南大学携手,深入开展中小学生学习生活及心理状况调研。平顶山市教体局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研究部门合作,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研究,为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提供坚实的科研支撑。7所学校成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监测试点单位。


  在深入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平顶山市构建起市、县、校三级联动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平顶山市教体局督促各学校成立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学校—年级—班级—朋辈”四级预警网络,制订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工作预案,对出现高危倾向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遵循“科学、保密”原则,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帮扶,并进行定期跟踪与动态管理。


  每年高考、中考前后,平顶山市教育和体育发展中心与平顶山教育电视台都会共同开展考前学生心理健康直播、心理热线服务活动,助力学生稳定情绪、积极应考,预防危机事件发生。


  四、密切家校协作,协同育人“体系化”


  近年来,平顶山市多部门、多系统联动,携手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共同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家校牵手,扣好“第一粒扣子”。平顶山市教体局鼓励教师通过电话、网络、家访等方式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做到每一个安全预警及时传达到每一个班级,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建议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提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平顶山市教体局指导学校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落实《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家庭教育观念,推动形成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2024年6月,平顶山市开展的“阳光润心,携手育人”线上系列直播活动,有针对性地普及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参与师生及家长达10万人次。


  平顶山市大力推进医校衔接,充分发挥心理诊治机构的专业优势,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有效医疗支持,打造心理健康问题转介咨询“绿色通道”,及时转介疑似有严重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的学生到专业机构接受诊断和治疗,共同构筑危机干预协同响应机制,不断提升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的专业化水平。


  呵护学生心理健康,除了家庭、学校、医疗卫生系统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平顶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总工会、妇女联合会等部门在专业心理卫生组织的协助下,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流动课堂”“婚姻家庭大讲堂”“共青团青少年心理健康·彩虹课堂”“阳光助考,12355与你同行”等系列公益活动,多部门联动,共同筑牢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


(平顶山市教体局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