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1234”的工作模式,构建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在学校内和师生间营造了明德循礼、精业育人的良好风气,教学质量和育人成效不断提升。
坚持一个中心
学校在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构建过程中,始终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此项工作的根本标准,引导和激励学校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扎根中原大地,谱写教育华章。
筑实两个阵地
把支部和学院作为涵养师德师风的重要阵地。一方面,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党的建设,开好“三会一课”,吸纳优秀教师进入党员队伍,开展教师间的结对帮扶,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党员教师成为引领师德风尚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优化机制充分放权,调动二级学院管理的积极性,学院教师积极参与科研竞赛、创新创业、双元育人等重点工作,特别是在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以专科院校入围高教赛道国赛现场赛,成为省内唯一、实现学校在创新大赛高教赛道的历史性突破。
用好三个抓手
课堂育德,以课堂为抓手在教育教学中提升师德素养,引导学校教师站稳守住讲台主阵地,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努力实现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
竞赛促能,以竞赛为抓手推进学生技能和教师素养的提升,培育教师勇担责任、乐于奉献的品格,并深化产教融合、开展书证融通,助推人才培养质量的再提升,不断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实践育人,以实践为抓手厚植教育情怀,学校坚持身教重于言教,倡导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下企业一线”实践,要求每3年不少于6个月。特别是在推行双元育人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同企业、同岗位、同实践,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强化教育强国、教育为民的责任担当。
完善四种机制
理论学习机制。学校常态化组织教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引导教师学懂弄通新理论、入脑入心新精神,特别是对师德师风的十条红线、十条禁令常学、常思、常悟。
选树典型机制。学校深入挖掘先进典型事迹,扎实推进“优秀党员”“三全育人先进个人”“文明教师”“骨干教师”等荣誉评选工作,宣传和弘扬学校教师爱岗敬业、言行雅正、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良好形象。
考评奖励机制。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要位置,与时俱进修订完善绩效考核,将德、能、勤、绩的考核标准进行细化和量化,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客观公正评价教师的表现,对师德考核不达标的教师进行提醒和谈话,对师德表现优异的教师在职称评审、岗位聘任、项目申报方面给予倾斜。
协同联动机制。学校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加强展现新形势下教师风貌的文艺作品创作,拍摄《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微电影、《我的一天》视频,撰写《辅导员的“十二时辰”》推文,利用融媒体等形式传播教师的正面形象,让更多的人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认同感。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