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淮阳清风学校:创一流优质中学 办人民满意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2-20 15:04【浏览字号: 来源:

  淮阳清风学校位于周口市淮阳区清风路西段,是区委、区政府投资近2亿元建设的一所高标准、现代化的初级中学。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精准发力,创新发展,以硬件办学与“软实力”双线并行推进,充分落实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共同体建设,纳入河南省淮阳中学优质教育资源办学体系,努力办好“家门口”学校。2023年9月办学以来,已拥有60个教学班,学生人数3290人,办学水平和群众认可度较高。

  一、硬件设施一流、创优质教育环境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进城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逐年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与居民子女教育期盼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择校热”“大班额”等现象使教育公平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面对新要求、新挑战,区委、区政府直面困难,把保障学生“有学上和上好学”作为“第一民生工程”高位推动,淮阳清风作为全区新建11所学校之一,学校占地约124亩,是拥有60个教学班的公办初中,可提供学位4000个。建设1栋综合办公楼、4栋教学楼、1栋2层礼堂、图书室,1栋2层学生食堂,1栋1层管理用房,1个400米标准跑道操场,另有篮球场、乒乓球场等一应俱全,有效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改善周边教育教学环境,提升教育质量。

  二、办学理念一流、办人民满意学校

  学校严格执行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着力把党的领导贯穿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各方面,促进全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合理规划引入优质学校资源,采用引进名校引领新建学校集团化办学模式,纳入河南省淮阳中学集团化办学体系,推行精细化管理、紧密型配合,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班级管理中提出“严、想、细、爱”四字要求,在校园卫生管理中提出“环境美、生态美、立面美、秩序美”四美要求,在班子队伍建设提出“思想上要先进、发展上要创新、目标上要超前、工作上要团结、管理上要规范、质量上要崛起”六个要,在“双减”背景下作业管理等方面提出“备课常态化、上课系统化、作业精准化、教学多样化、活动新颖化、考核人性化、质量科学化”七个要求。

  三、师资队伍一流、建卓越教师队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建校以来,清风学校致力于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专业素养,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牵头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作用、辐射带动效应,寒暑假期间多次选派20名骨干教师到河南省淮阳中学跟岗学习,有力推动了教师队伍提能、课堂提效。将专业化发展作为“立教之本”,根植于教师职业发展全过程,注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组织教师培训4次,包括教学技能、教育理念、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训,提升教师的学历水平、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拓宽视野,提升教学水平。通过遴选等多种形式引进优秀教师30名,特别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先进教育理念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和智慧中小学网络平台等,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快速、健康成长。

  四、管理模式一流、创优质课程体系

  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实际情况,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引进和推广优质课程资源,如名校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等,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拓展,引入更多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内容。通过集体备课、听评课、过关课、观摩课、示范课、推门课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理论、实践水平。充分利用各班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更加全面、立体、便捷的教科研环境。

  五、教育教学一流,育素养过硬人才

  学校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学校特色,根据学校的文化、地域等特点,挖掘学校特色,打造特色品牌。如开设特色课程、创建兴趣小组、举办特色活动、体育竞赛、文化艺术节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对学校和社会活动的参与度。推广学校文化,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校徽、校训、校风等文化标识的推广和宣传,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新型校园,实现教学、管理、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如建设多媒体教室、智慧安防等系统,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管理水平。推广数字教育资源,积极推广数字教育资源,如电子图书、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

  昂首新时代,筑梦新征程。淮阳清风学校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特色发展战略,不断提升核心发展竞争力,优化学校管理与资源配置,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