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园区:办好办强基础教育 扩优提质成效显著
近年来,梁园教育体育事业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总目标,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稳步推进教育改革,实施“办名校育名师”工程,教育质量大幅提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先后获得河南省幼小衔接实验区(全市唯一)、首批河南省“五育并举”实验区(全市首个)、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示范区(全市首个)、河南省中小学信息化教学改革实验区(全省15个,全市唯一)、河南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首批融合教育示范区(全省15个,全市唯一)等荣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党建统领,教育综合水平不断提升。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2022年4月15日成立中共梁园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坚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结合教育体育工作和“第一议题”制度,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上级文件精神,讨论研究党建工作,出台党建“六化”标准,打造“清廉教育”“清廉学校”“五星支部”建设整体提升工程。进一步优化组织设置,稳步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全面完成党总支书记、校长分设以及6所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一肩挑”设置任务。配齐专职副书记,选派党建指导员,做到党建工作全覆盖。健全“双培养”机制,严格按照程序,调整、提拔59名正、副校长(书记),发展党员67名、入党积极分子221名。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不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落实“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管好班子、带好队伍,督促班子其他成员履行好“一岗双责”,切实负起教育、管理、监督责任,查处违规违纪案件50起,给予诫勉和党纪政纪处分71人。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共召开决策会议147次,商议解决179件(起)事项。严格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相继开展“当好引路人,一起向未来(2022年)”“奋进新征程 志做大先生(2023年)”“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2024年)”系列师德主题教育,打造德才兼备高素质教师队伍,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二是加大投入,教育优质均衡逐步彰显。累计投入资金3.4467亿元,新建中小学校6所、改扩建15所、维修学校46所,教育装备及信息化提升65所,极大地提高了办学条件,城镇学校“大班额”得到有效遏制。大力推动教育集团建设,通过“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城区校+乡镇校”等办法,带动城乡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质量快速提升。目前,全区已创建8个教育集团,其中梁园区前进小学、梁园区第一回民小学、梁园区民主路第二小学教育集团被认定为“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集团”。推进信息化实验区及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城区学校达到全覆盖,22所学校被认定为省、市级中小学数字校园标杆校。建立贫困家庭学生接受教育保障和资助制度,共资助各类贫困学生30549人次,资助金额1677.23万元,无因贫失学辍学现象。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以创建“平安校园”为目标,以加强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隐患排查治理为抓手,突出以防为主,强化责任落实,系统内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三是优化师资,教师专业素养持续提升。缓解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通过“归雁”工程、招才引智、公开招聘等方式招聘教师213名,全部充实到各乡(镇)、街道中小学、城区缺科中学和教育发展中心。进一步构建“四位一体”式的联动教研网络,通过课题研究指导、“蓝青工程”、送教下乡、“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活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学科素养,获省级以上各类教学比赛一等奖112人次。组织1.24万人次的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名师骨干教师培训、继续教育全员培训等工作。依托中原名师工作室和省级名班主任工作室,打造一批名校,培养一批名师名班主任。现拥有中原名师4人、中原名班主任1名、中原教研名家培育对象1人、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3个、省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1个、中原名师培育对象2人、省级教育教学专家8人、省级名师119人、省级骨干教师548人。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完成4606名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325名校长职级制改革及分流131名局机关、二级机构混岗人员重返教学一线工作。
四是五育并举,教育内涵发展快速推进。全面构建区域特色“五育并举”体系,以“五个三加一”(德育铸魂凝心,打造“三个课堂一课程”,学生品格高;智育固本培元,推进“三个强化一助力”,学生习惯好;体育强健体魄,实施造“三个推进一唤醒”,学生身体壮;美育浸润心灵,坚持“三个突出一开发,学生活动多;劳动淬炼身心,突出“三个聚焦一联系”,学生双手勤)助力“五育”发展。深化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积极搭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作育人平台,开展富有成效的班团队活动、国旗下讲话、“开学第一课”“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法治进校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为主题的序列化工作体系。依托少年宫、第二课堂和社团建设,组织开展大课间阳光体育、春芽音乐会、中小学生文化艺术精品展演等活动。因地制宜、盘活农村闲置学校校舍,建立研学基地,培育一批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和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其先进经验《打造“美好教育”,培养有根时代新人》被《教育时报》整版报道。利用每周五下午常态化开展“爱心传递,情暖校园”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一生一策”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建立(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心理障碍学生)“三个清单”。组织1556名教师参加心理健康培训。打造高效课堂,提升课后延时服务质量,扎实推进“双减”工作。目前,全区有需求的学校均已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学生参与率达92.5%。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整治,成立校外培训机构监管股,依法依规查处取缔学科类非法培训机构2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