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概论”课、“原理”课第三次集体备课结束后,思政课教师谈学习感悟

  近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河南省)联合举办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第三次集体备课活动和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第三次集体备课活动。全省各高校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在线观看,大家深入学习,热烈讨论。

  一起来看思政课教师们的感悟和收获。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河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梦

  11月28日,观看了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第三次集体备课,聆听了几位老师围绕“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说课和教学经验分享、三位点评专家提出的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我受益匪浅。此次集体备课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为我如何上好“习概论”课提供了很多思路和方法:一是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贴近学生、成就学生;二是要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实现教材和教学有机结合的良性循环;三是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社会实际案例出发阐释理论。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蒋若琼

  11月28日,在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第三次集体备课中,我有幸在现场近距离聆听了刘振豫、张闻晓、韩慧敏、刘宁静4名优秀教师的精彩说课和3位专家的精准点评,受益匪浅,感触良多。4位说课老师深入剖析了这四章内容的理论渊源、核心要义及实践要求,既有耳目一新的导入、又有党的创新理论的融入,还有新鲜案例的嵌入,同时又紧密结合时政热点和最新的理论成果,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通过这些鲜活的案例和新颖的思路,我领略到了“习概论”课程的魅力和深度,也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和差距。总之,这次集体备课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提高了我的职业幸福感。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将向这些优秀的教师们看齐,认真钻研每章节内容,注重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努力提升思政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郑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辛未

  11月28日上午,我在线观看了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第三次集体备课。此次集体备课聚焦国家安全、强军建设、祖国统一和大国外交等重大议题,为我们优化教学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引和启发。

  通过学习观看此次集体备课,我更加深刻地领会到,高校思政课不仅是传播党的理论的重要阵地,更是塑造青年理想信念、汇聚青春力量的关键平台。教师们的说课展示,也让我进一步认识到,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通过生动的课堂讲授和丰富的实践活动,系统阐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历史逻辑和战略意义;另一方面,要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激发学生投身科技创新和国防事业的热情,培养肩负时代责任与使命的新青年,为实现强军目标和民族复兴注入不竭动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将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育人实践,引导学生为实现强国强军目标贡献青春和才智。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雨

  在本次集体备课中,各位老师的说课与点评专家的意见,为我们开展好教学拨开了重重迷雾、指明了前进方向。我有以下收获:

  一是保持政治敏锐性,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今后,我将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学深悟透创新理论的重大成果,努力把看家本领学到手,不断地将创新理论的重大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是保持教学精准性,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今后,我将扎根学生群体,关注学生的困惑点和兴趣点,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学情特点,设计针对性和差异化的教学方案,以增强课程的吸引力与实效性,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汲取力量,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习概论”教研室教师申光丽

  此次集体备课说课环节,四位思政课教师分别对教材的第十三章至十六章的围绕国家安全的内容,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教学内容中,进行了精彩说课。其中,刘宁静老师运用问题导向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困惑点,结合案例讲深讲透,启发我们讲课时更加关注课堂、关注学生而非只发挥自己的擅长点。

  专家的点评也让我深受启发。作为“习概论”课教师的我,在今后备课中应该加入学生朋辈和家长及社会发展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加入党的创新理论,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内容;加入新鲜的本地或校本案例,让学生有代入感;努力让学生“想去学、能学会、学而思、思而行”形成闭环,才更好让学生达到知行合一,更好引导大学生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增强使命担当,自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董芳源

  11月28日上午,我在线学习了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第三次集体备课。四位教师的高水平说课与三位专家的高质量点评,让我对接下来如何在课上“回答学生真问题、给予学生真力量、引导学生塑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首先,坚持“高信度”,讲出理论高度。深耕教材内容,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厘清“讲知识”与“讲道理”的区别,讲深、讲透、讲活教学内容背后的道理,做到“言之凿凿”和“言之有理”。其次,坚持“高起点”,讲出思想深度。聚焦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胜利、创新性发展、未来新目标,用好国家发展不同时期的典型案例、古今中外今昔对比的案例,特别是河南本土故事,以案说理。最后,坚持“高标杆”,讲出内容精度。以学生为中心,在学情分析中了解学生已知点、欲知点、困惑点,有效“破冰”;培养自身改革创新的思维,乘人工智能之东风,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提升课堂吸引力,做到如刘嘉尧院长所说“让学生想去学、能学会、学而思、思而行”的完整教学闭环。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习概论”教研组组长张菁觃

  此次集体备课中,四位老师的精彩授课展示,让我感受颇深。刘振豫、韩慧敏、张闻晓、刘宁静四位教师分别就“习概论”课程的第十三章至第十六章进行了说课,让我对国家安全、兴军强军、祖国统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四位老师通过深入分析学情,了解学生困惑,针对困惑点及课程重难点进行教学设计,在授课中使用热点案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围绕教学主题设计层层推进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真正做到了将知识讲准讲深讲透讲活讲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深入做好学情分析,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设计教学内容及过程,做到以真理讲深道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事实讲透道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以真情讲活道理,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正确认识问题,从而自觉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慢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这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本次集体备课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作为青年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加深理论学习,加深对优秀教师经验的学习,并将之进行内化。第一,善于追问经典,注重自身理论基础的巩固;第二,对接实践,结合社会现实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方法改进;第三,注重逻辑,形成“概念—范畴—内容—方法”的体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教师郑梦如

  参与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第三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让我对政治经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对教学方法和策略有了更多的思考。

  此次集体备课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政治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规律,也为我们理解社会主义经济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通过集体备课,我们深入探讨了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让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此外,集体备课还让我对教学方法和策略有了更多的思考。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将这些经验和收获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