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健康的“子亲”关系!听听这堂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4位主讲教师的备课心得

  8月16日晚,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委托南阳理工学院开展“我同我的原生家庭分离了吗?——如何构建健康的子亲关系”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活动。全省各高校积极组织师生在线观看,大家深入学习,热烈讨论。

  主讲教师是如何备课的?又有哪些收获和感悟?一起来看。

余瑞玲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余瑞玲工作室主持人、南阳理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

  此次公开课的主题是我深思已久并一直在关注和研究的健康分离议题。很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源于未实现健康分离的亲子关系。但家没有对错,爱无需理由,评判也不是初衷。此次心理健康公开课也是想要通过课堂的形式,尝试在家长和学生心中种下健康分离的种子,并给予大学生主动作为意识的引导和行为的建议。

  确立这个主题后,团队成员开展对家长、学生和教师的大量调查、座谈,并进行多次会议研讨,最终选择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亲子关系案例。心理教师亲自编写剧本,由学校学生深情演绎。整个备课过程中,团队成员中午不休息,晚上线上沟通都是常事,对这个主题充满的不仅是职业的兴趣,更是心理上极大的责任使命和价值感。整个团队备课中呈现的协作、高效、接纳、开放、包容和顾全大局的精神更是此次课堂开出的一朵美艳之花。

  此次心理健康公开课呈现“一重两大”的特点。“一重”指的是重要的教育基点和底线,即赋予学生在亲子关系中的主动选择权和不能自我伤害的心理安全底线,减少学生被说教和被迫的感觉,同时充分尊重和顾及学生的不同关系现状和主观感受,并给予各种选择的接纳。“两大”指的是两大特点:一是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对现实困惑的探索和回应;二是注重学生身心灵的参与,使学生在心理的体验和思维的交流碰撞中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产生深深的思索和行动的改变。

孟凡锐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余瑞玲工作室核心成员、南阳理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询与测评服务科科长

  参加这次公开课的备课是一件充满挑战又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们的团队非常团结、高效,又十分勤奋、努力。在选题与制作过程中,我们既希望课程内容的选取能高度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以解决他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扰,又希望课程的授课形式有较好的互动,让学生们能够高度的参与。因此,我们通过学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同学们心理健康需求,最终选定了“子亲”关系的授课主题。

  在课程设计上,我们设计了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模拟、课堂小游戏等多种形式,努力打造课堂的活跃度,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在参与中学习,在互动中思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教育。

  通过这次心理健康公开课,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门课程的独特价值与重要意义。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多重挑战,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他们应对这些挑战、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基石。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支持,帮助他们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饱满的心理状态,是我们每一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

莫华敏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余瑞玲工作室核心成员、南阳理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科长

  通过参与此次心理健康公开课,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构建健康的‘子亲’关系”这一主题的价值和意义。大学生和家庭的健康分离,是其找到“我是谁”,走向独立自主的重要一步。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学生并不清楚地知道“分离”的真正含义,“分离个体化”理论也不能很好地诠释基于中国文化背景的“分离”。基于此,我们从学生的家庭故事,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来阐释“分离”,这是一种探索,也是一种挑战,激励着我们更深入地进行教育教研。

  教学相长,参加这次公开课的备课和讲授,也深化了我对家校协同心理育人教研工作的认识,让我从学生身上看到了青年一代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担当。在这堂公开课中,我承担着和学生一起创作短视频,带领大家分享观看感悟的任务。在整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热情和创作活力。在引导同学们分享短片观看感悟时,他们对角色的理解共情,分析问题的多元视角,也常常让我赞叹不已。作为心理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关注心理危机,看到学生的困顿和挣扎,更要看到他们身上向阳向上的力量。

张雨爽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余瑞玲工作室核心成员、南阳理工学院范蠡商学院学工办副主任

  在准备这次公开课时,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主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家庭关系主题往往涉及敏感的情感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关系,学会处理家庭中的情感问题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本次课程的核心任务,也是备课中的一大难点。在备课的过程中,老师们也要不断应对挑战:首先,要平衡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其次,要处理学生差异性的关注;最后,进行情感引导与价值观培养。这堂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也是我自身一次宝贵的学习和成长经历,不仅让我对家庭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为我今后的教学和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此次心理健康公开课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鼓励每位大学生勇敢表达、积极倾听,让亲子关系成为人生旅途中最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