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2024年暑假期间开展“青春豫有引力”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之“强国复兴锦绣图,豫有引力青年行”——河南省高校大思政实践活动。
河南高校学子们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的足迹为主线,以“金色文脉”“红色印记”“绿色守望”“蓝色创想”为关键词,行走中原大地、感悟思想伟力,深化人民情感、坚定责任担当,并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实践过程、抒写实践感悟。
今天,和我们一起来看河南理工大学学子们的学习日记。
我的学习日记
7月13日 星期六
第一站,实践队一同抵达黄河文化公园,开启了探寻黄河文明之旅。黄河文化公园里的青铜鼎,大禹、炎黄二帝的雕像,述说着黄河千百年来的故事。在这里,队员们既了解了黄河的地貌结构,又学习了黄土地层剖面、三大类岩石的关系等地质知识,还观赏了神奇的矿石,同时深刻体会到黄河文明的绚烂、美丽、源远流长。
行走于黄河文化公园,烈日炎炎,队员们难掩实践热情。经过一上午的走、访、看、拍、谈,队员们感受到了黄河浓厚的风土人情。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队员们表示,要学习并传承黄河文化,助力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用实际行动守护黄河安澜,传承黄河文化,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7月14日 星期日
第二站,实践队一同来到了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了解黄河的地质特点,感受黄河的沧桑变迁。
走进博物馆,队员们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远古的黄河岸边。馆内陈列着各种地质标本,记录着黄河亿万年来的沧桑变迁。从古老的岩石到现代的沉积物,每一件展品都讲述着黄河地质的故事;展览柜里陈列着微缩景观,有古老的农具、传统的工艺品,呈现了黄河岸边的民俗风情。走出博物馆,队员们穿过小路,看到一座象征着黄河母亲哺育的雕塑。
在博物馆的现代保护区,队员们通过采访在参观的小朋友,得知他们在学校里也受过这样的教育——要保护母亲河,关注黄河生态现状,才能使黄河能够岁岁安澜,这也激励队员们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后面简称《黄河保护法》),让更多人关注黄河生态。
通过今日的参观学习活动,队员们还了解到黄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保护黄河的宣传工作不到位等。呈现在眼前的各种环保措施和保护计划,让队员们深刻意识到黄河生态保护工作刻不容缓,青年学子应主动承担起保护母亲河,弘扬黄河文化的历史使命,切实做好黄河生态保护工作,共同守护母亲河。
7月15日 星期一
第三站,实践队队员们走进了社区、街道和公园,开展了一场以“保护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队员们身穿统一的志愿者服装,手拿宣传册和调查问卷,深入到社区和街道的每一个角落,与居民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队员们向居民们讲解了黄河的现状,普及了《黄河保护法》和黄河保护政策,同时向居民们宣传了黄河的现状和保护黄河的重要性,提高了居民们的黄河保护意识,鼓励更多的人关注黄河、了解黄河、保护黄河。队员们还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居民们对黄河保护的认知程度和看法。在访谈中,一位居民说:“我以前对黄河的保护并没有太多的了解,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到了以前没有关注到的问题。生活在黄河边,我们也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黄河。”
通过本次宣讲活动,队员们更加相信,在保护与发展的道路上,人人都是参与者,每一滴黄河水都承载着希望。队员们共同期待,在不远的将来,黄河能够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骄傲。
7月16日 星期二
第四站,为了深入开展生态环保实践活动,实践队队员们抵达焦作市大沙河沙滩开展净滩活动,并在周边开展调研。
在今天的实践活动中,队员们携带清理工具,来到岸边,在沿河岸及周边道路来回进行检查,做好垃圾清理,队员们还与一位清洁工偶然相遇,他对队员们的工作进行了高度肯定。如今大沙河的环境已有明显提升,虽然存在部分生活垃圾,但水流干净,水生生物多样性丰富,不仅展示了大沙河的治理成果,更加强了队员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识。今后,队员们将继续开展净滩活动,发挥青春力量,保护生态环境,共同守护祖国的大好河山。
为宣传《黄河保护法》,提高居民对黄河的保护意识,队员们又来到龙源湖公园开展实地调研。队员们与来往路人积极交流,宣传《黄河保护法》的相关知识,同时发放传单,并邀请他们回答调查问题,切实了解群众对《黄河保护法》的认知与对保护黄河的意见和建议。从他们的回答中,队员们感受到了群众对黄河生态的关心,看到了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
今后,队员们将继续开展净滩活动,发挥青春力量,保护生态环境,共同守护祖国的大好河山。
7月17日 星期三
第五站,为探寻非遗文化,体悟黄河精神,实践队队员们来到了当地著名的陶瓷博物馆——当阳峪陶瓷文化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
驱车前往目的地后,团队成员在博物馆馆长孟凡斌的带领下参观了博物馆藏品。在博物馆一二号展厅,队员们了解了陶瓷成品的飞雕、上釉等技艺,参观了一些经典的绞胎瓷成品。孟凡斌邀请队员们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课,他介绍了陶瓷文化的详细组成,细致地讲解了绞胎瓷的制作工艺,称其为“瓷中之最”,并称绞胎瓷有“内外始一”“君子之物”的美誉,让队员们感受到了黄河文化的熏陶下所孕育出的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千百年来,奔涌不息的黄河水哺育着炎黄子孙,孕育着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和百折不挠、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接下来,队员们将继续投身于对黄河文化的探寻中,作为黄河儿女不断传承创新黄河文化,为黄河文化薪火永续而贡献青春力量。
7月18日 星期四
第六站,实践队队员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前往焦作市博爱县南朱营村为当地的小朋友们普及《黄河保护法》,号召大家一起保护黄河生态环境。
首先,队员们向小朋友们生动讲解了黄河的河情,通过生动有趣的配图,让小朋友们思考黄河保护的深刻意义,并且分析造成黄河水域生态污染的因素。同时,实践队队员们向小朋友们分享了近期的活动照片,展示了团队活动风采。小朋友们非常热情,当实践队队员们问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水域这个问题时,纷纷踊跃回答,其中有个小朋友的回答着实让队员们惊喜,他说:“我要像熊大熊二那样赶走砍树的人。”队员们呼吁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主动做“环保标兵”,自觉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并力所能及地鼓励身边人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节水护水。
本次活动让队员们认识到了黄河文化、黄河精神、黄河保护宣传工作的必要性,看到小朋友们自信满满地表示,“以后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个优秀的‘环保标兵’”,队员们就觉得不虚此行。日后,队员们也将继续投身于黄河保护的宣讲中去,让更多人加入到黄河生态环境保护中去,为黄河的生生不息注入青春力量。
7月19日 星期五
第七站,实践队队员们前往焦作市南水北调博物馆参观学习,并拍摄黄河文化宣传视频。
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通过博物馆正门口的南水北调工程图,初步了解南水北调这一世纪工程。随后,队员们在博物馆的语音播报中,充分了解了南水北调的工程分布,以及在建设南水北调工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与相对应的解决方法。在了解学习南水北调世纪工程的同时,队员们通过自己准备的文稿,对黄河文化进行拍摄宣讲,以这种形式传播黄河及其重要性。
通过这次的参观学习,队员们更加明白黄河文化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言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队员们将勇担责任,不负新时代赋予青年一辈的使命,尽自己所能积极学习和传播黄河文化。
7月20日 星期六
第八站,在教师的带领下,实践队队员们前往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活动。
在教师的讲解下,队员们了解到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为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焦作市在总干渠两侧还规划建设了贯穿主城区10公里、绿化面积约4000亩的开放式带状生态公园,也就是天河公园。南水北调穿城而过,给焦作人民带来的不仅是“景美”,更重要的是“水甜”。
这次活动,使队员们受益颇深,不仅更加深入了解了国家的伟大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而且让队员们真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队员们将肩负时代使命,不断锐意进取,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足迹,行走中原大地、感悟思想伟力,深化人民情感、坚定责任担当,激发勇毅前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