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堂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结束后,我省高校教师这样说(二)

  8月16日晚,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南阳理工学院承办的“我同我的原生家庭分离了吗?——如何构建健康的子亲关系”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采用线上直播形式,为全省高校师生、家长带来了一份家庭关系成长攻略,全省高校师生、家长积极观看学习。

  今天,和我们一起看我省高校师生、家长收看情况,和高校教师们的学习感悟。

收看情况

郑州轻工业大学组织师生、家长收看学习

商丘师范学院组织师生、家长收看学习

平顶山学院组织师生、家长收看学习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组织师生、家长收看学习

郑州商学院组织师生、家长收看学习

郑州美术学院组织师生、家长收看学习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组织师生、家长收看学习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师生、家长收看学习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组织师生、家长收看学习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师生、家长收看学习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组织师生、家长收看学习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组织师生、家长收看学习

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师生、家长收看学习

鹤壁能源化工职业学院组织师生、家长收看学习

郑州城建职业学院组织师生、家长收看学习

学习感悟

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团委副书记芦嘉俊

  在学校的组织下,8月16日,我观看了“我同我的原生家庭分离了吗?——如何构建健康的子亲关系”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从中受益良多。

  课上,孟凡锐、莫华敏等主讲教师对“子亲”关系这一概念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与阐释,引导大学生对构建健康的“子亲”关系这一话题展开思考。我联想到这些年自己碰到的很多同学在心理方面存在困惑或问题,无不是由于“子亲”关系的处理上父母和孩子未能达到理想的平衡状态所导致。理想的“子亲”关系应是孩子心理上与父母实现了健康分离、相互赋能、彼此成就的关系。健康分离的核心是心理层面上的独立和成熟的依恋,而未健康分离的亲子关系往往呈现出三个特征,即关系纠缠、相互疏离、情感连接脆弱。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能否实现健康分离相辅相成,并且对自身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理想的“子亲”关系能够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勇于担当的优秀品格,反之,不和谐的“子亲”关系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在家庭与生活学习中产生负反馈,形成恶性循环。作为一名辅导员,我应积极关注关心学生的心理和家庭状况,引导有相关心理问题的学生在内在心态中形成“成人担当”,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不断推进家校协同心理育人。

河南工业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冯邵珍

  收看了“我同我的原生家庭分离了吗?——如何构建健康的子亲关系”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我如沐春风,心潮澎湃。家者,情感之港湾;子亲之和,犹船之锚定,稳固而深远。公开课上,教师们以生动的案例、深刻的剖析,阐述了“子亲”关系对于家庭和谐、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健康的“子亲”关系是家庭成员相互理解、尊重、支持、保持距离的亲密,能够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雨,携手走过人生的春夏秋冬。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未来的教学与咨询实践中,我将不遗余力地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会学生如何有效沟通、真诚表达情感,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矛盾,为他们构建起坚实的心理防线,确保每位学生的心灵之舟能在爱与理解的海洋中稳健前行,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贴心的护航。

河南科技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中心专职教师卫博

  8月16日,我观看了“我同我的原生家庭分离了吗?——如何构建健康的子亲关系”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此次公开课聚焦家庭中的亲子关系与“子亲”关系,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模拟、课堂小游戏等多种方式探索亲情的深度与广度,带领大家亲身体验并掌握改善“子亲”关系的方法:内在心态有“成人担当”,外在行为做到“主动积极”。在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不良的“子亲”关系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将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帮助学生提升识别处理“子亲”关系心理困惑的能力,学会构建积极健康的“子亲”关系。

洛阳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与化学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任宣睿

  8月16日晚,我收看学习了“我同我的原生家庭分离了吗?——如何构建健康的子亲关系”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公开课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其中如何主动构建健康“子亲”关系让我感触颇深,大学生在构建“子亲”关系时既要保持“成人担当”的内在心态,又要保持“主动积极”的外在行为。

  本期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我深刻认识到构建健康的“子亲”关系的重要性,需要保持健康的沟通,提高大学生识别处理“子亲”关系的能力。我们要引导学生追求心理独立与成熟意识,也要持续做好家校沟通,帮助大学生在健康的“子亲”关系中成长成才。

河南工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关宜韫

  8月16日,我观看了“我同我的原生家庭分离了吗?——如何构建健康的子亲关系”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受益匪浅。此次公开课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模拟、课堂小游戏等多种方式探索亲情的深度与广度,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并掌握改善“子亲”关系的实用方法,学会在爱与理解中共同成长。这堂课特别触动我的是,我们一直在强调亲子关系的重要性,殊不知,我们在这段关系里面也可以有很强的主动性。“子亲”关系强调大学生在这段关系中的主动性,能够建立独立的自我认知,同时在心理上与原生家庭逐渐明晰边界,又能与家庭保持爱的连接。家庭,作为个体发展的原生摇篮,是塑造孩子性格与行为模式的基石,还深刻影响着其情感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构建。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我,通过这节课更能从家长的角度认可教师讲的“子亲”关系,今后将通过积极的家庭互动、情感支持与健康教育,为学生们营造一个更加有利于身心全面发展的成长氛围。

南阳理工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辅导员贺菊

  8月16日,我观看了“我同我的原生家庭分离了吗?——如何构建健康的子亲关系”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我们与原生家庭的关系也许是这一生我们都需要去面对、去思考、去积极调整的重要关系。在十八岁上大学之前,也许我们会受到家庭的种种影响,在上大学之后,我们需要更多地思考自己应该如何掌控人生。真正地掌控自己的人生就需要与家庭做到健康分离,包括如何与家人表达沟通、如何建立清晰的边界、如何拓展资源帮助自己自我成长。作为辅导员,我平时在与学生的相处中,遇到过学生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各种复杂关系需要重新建构,这堂公开课解决了很多学生的困惑,可以有效地帮助到我们的学生,愿我们的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子亲”关系,以轻松的姿态拥抱生活。

黄河科技学院心理健康专职教师李思雨

  本次“我同我的原生家庭分离了吗?——如何构建健康的子亲关系”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讲述了“子亲”关系不同于亲子关系的意义,强调“子亲”关系重视了孩子的主动性,我深感其正确性。怎样帮助学生在步入大学后在心理上与父母形成分离,与原生家庭建立明晰的边界,同时与父母拥有紧密的情感连接,本次公开课带给了我们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公开课的三个短片里,同学们都未与父母实现健康的分离,真实地再现了父母的无边界介入对孩子能力发展的阻碍,也为我们展现了人际距离和心理距离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高校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家庭关系,通过专业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心理健康能力,做到勇敢重塑家庭关系。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在心理上与父母形成分离的必要性,增强自主性,也要主动表达爱,彼此守护,共同成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艺术学院辅导员杨改

  8月16日晚,我观看了“我同我的原生家庭分离了吗?——如何构建健康的子亲关系”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

  公开课上,精彩的“子亲”关系案例生动地还原了大学生和父母的不同相处状态,也让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曾经一些和学生、家长交流的情景,有的学生家长过于干涉学生的事情,有的学生过于依赖父母。我们常常说亲子关系,却很少提及“子亲关系”。“子亲关系”是以大学生为主体,更加强调大学生在构建与父母关系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3个案例使同学们认识到健康的“子亲”关系应该是边界清晰、关系亲密、保持连接的,不应该只报喜不报忧。同学们要构建健康的“子亲”关系,从内在心态方面需要成人担当,外在行为方面要主动积极,既要避免和父母边界不清,避免过于亲密依赖,也要避免过于疏离。此视角对于我们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安阳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任教师李妍妍

  通过学习“我同我的原生家庭分离了吗?——如何构建健康的子亲关系”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我受益匪浅、感受颇丰。分离似乎是我们生命的主题之一,伴随着人的出生,就面临了人生的第一次的分离,那就是和母亲在生理上的分离。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地经历各种心理上的分离,比如与父母的依恋分离、与原生家庭的分离、与一段亲密关系的分离。其中,学习与原生家庭的分离更是我们每个人在人生各个阶段的必修课,我们要学会正确认识与家庭的分离,既能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怀与温暖,又能理性分析看待来自家庭的伤害,更能采取科学合理的办法实现与家庭真正的心理分离。我们要主动构建健康的分离,让我们的人格更加独立自主,让我们的心理更加安全稳定。

郑州经贸学院经济学院辅导员杨欢欢

  通过收看“我同我的原生家庭分离了吗?——如何构建健康的子亲关系”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我收获颇多。作为辅导员,我们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子亲”关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策略。

  首先,学生应与家长建立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在人格上相互尊重,在情感上相互爱护。通过真诚的双向沟通,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在介入学生的家庭时,辅导员要让每位家庭成员意识到自己当前的家庭角色定位,弄清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成长期望,有助于家长明确自身的责任和期望,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的工作。家长在与学生沟通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表现,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需求,通过倾听和共情,帮助家长理解孩子的感受,并在遇到问题时给予情感支持。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主任张琳

  在观看了“我同我的原生家庭分离了吗?——如何构建健康的子亲关系”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后,我深有感触。对于大学生来说,亲子关系已经形成且基本稳定,而“子亲”关系仍在形成和发展中。因此,主动构建健康的“子亲”关系,是避免原生家庭负面影响、塑造美好未来的关键。课堂通过三个案例分析和互动活动,展现了理想“子亲”关系的特点是既保持合理边界,又保持亲密连接,相互赋能,彼此成就,帮助大学生明确了自我完善的方向和目标。

  此次学习让我更加坚信,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学生的个人成长,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理解并正视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学会容纳自己和父母的情绪,以平和、尊重及开放的姿态表达自我,学会在面对困境时调动资源,在倾诉中缓解压力。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学院心理教师、辅导员原莉娟

  在学习“我同我的原生家庭分离了吗?——如何构建健康的子亲关系”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我深刻意识到,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深远。而判断是否与原生家庭分离,不能简单以物理距离或经济独立为标准,更在于精神层面的自主与独立。构建健康的“子亲”关系,关键在于父母与子女双方的努力。父母要学会适时放手,给予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和信任。子女则要懂得感恩,理解父母的初衷。

  在接下来的教育工作中,我也会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帮助他们构建和谐健康的“子亲”关系,从而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互联网学院心理专员董锦锦

  “子亲”关系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话题,此次“我同我的原生家庭分离了吗?——如何构建健康的子亲关系”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围绕家庭中的“子亲”关系与我、未分离的亲子关系是怎样的、分离的“子亲”关系是怎样的、如何构建健康的“子亲”关系等内容,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模拟、课堂游戏等方式呈现出来,对于身为心理健康教师的我来说,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补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对“子亲”关系的理解和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首先是“子亲”关系的重要性再审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子亲”关系在个体成长中具有核心地位,它不仅关乎情感依恋,更是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基石。其次是个人成长与反思,观看公开课也是一次自我反思的机会,未来我将审视自己在处理家庭关系中的表现与不足,并决心以更加积极、开放的态度去改善和提升我的家庭关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总之,通过此次公开课,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在构建健康“子亲”关系教学中的方向和目标,期待将这些心得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开封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辅导员王淑明

  8月16日,我观看了“我同我的原生家庭分离了吗?——如何构建健康的子亲关系”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健康的“子亲”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基础。作为一名一线辅导员,此次公开课给了我关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宝贵启示。首先,要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子亲”关系也各有特点,作为辅导员,我要敏锐捕捉差异,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此外,要发挥健康“子亲”关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构建“子亲”关系的协同发力者,要扮演好学生和家长之间沟通的“润滑剂”角色,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同时,我们教师自身需要不断加强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储备,以便在面对复杂的“子亲”关系时,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心理专职教师翟璐煜

  8月16日,我观看了“我同我的原生家庭分离了吗?——如何构建健康的子亲关系”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原生家庭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时候个体成年的心理问题或多或少源自于早期家庭。

  教师孟凡锐提出亲子关系和“子亲”关系的区别,使我第一次去思考家庭中的“子亲”关系。家庭关系,不是一味的单向付出与索取,也不是被动的接受与依赖,是一种可改变的流动性关系,而“子亲”关系是影响着18岁以后人生的重要因素。因此,主动去建立健康的“子亲”关系,从心理上与父母实现健康分离,才能实现相互赋能,彼此成就。

  作为一名心理教师,我应当转变观念,更多地向学生们去传达和讲解建立积极的“子亲”关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们做家庭“子亲”关系的主动建构者,内在心态,成人担当,外在行为,主动积极。

  此次心理健康公开课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鼓励每位大学生勇敢表达、积极倾听,让亲子关系成为人生旅途中最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