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武研究生思政课特等奖获得者分享参赛感悟

  近日,2024年度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技能“大比武”和2024年度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程教学技能“大比武”评审结果公布,共评选出特等奖63个。思语特约稿特等奖获得者分享参加此次“大比武”的收获与感悟。

  今天,一起来看研究生思政课3位特等奖获得者有哪些参赛感悟和收获。

河南理工大学思政课教师卢瑞瑞

  练兵强本领,“比武”显风采。对于我来讲,正式参加2024年度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技能“大比武”之前,有些畏惧、有些担心,真实地经历过之后,则多了一份敬畏与从容。正是这样的经历使我对如何践行教育家精神,精益求精地开展思政课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赛前上交通讯工具

  把道理讲深。现场“比武”直接从所报专题的三、四十个小题目中临时抽取,考验的是思政课教师从理论和逻辑上对所教授课程的深度把握。一方面,现场抽题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另一方面,现场抽题的挑战也正是锤炼思政课教师厚积薄发能力的最好契机,充分的准备则是在比赛现场把道理讲深的必然要求。

  把道理讲透。回看“大比武”现场,专家们的命题或高屋建瓴或细致入微,或关注理论架构或回答现实问题,既无所不包又有所侧重。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讲,临场讲授这些议题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努力把道理讲透。

  把道理讲活。道理的一头连接的是思政课教师,一头是学生,把道理讲活就是把思政课蕴含的道理给学生讲活。在这次参加“大比武”的过程中,系统而有针对性地去调研并撰写学情分析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学生来讲,思政课教师把道理讲活的前提和关键就是解决理论困惑和现实关注。

信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王建礼

比赛现场

  思政课教学是一门艺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2024年度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技能“大比武”是对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的一次全面体检,为我提供了一次展示和锻炼自己的机会,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本次比赛的主办方和承办方精心安排赛程,评分规则公正合理,后勤保障扎实有力,确保每位参赛选手尽可能地发挥最佳水平。对于我而言,有幸参加本次比赛,与来自全省各个高校的优秀选手同台竞技,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要想讲好思政课,把思政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讲到学生心里去,首先需要我们从日常的积累做起,认真研读教材,并针对教材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广泛的阅读,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其次,要坚持因材施教、问题导向的教学理念,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情况,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针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构建“问题链体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和时效性。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郑州轻工业大学讲师李燕

  参加这次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技能“大比武”活动,我感触最大的是比赛的高标准。

  一是比赛要求高。从参赛资格的严格审查到教学资料的专家盲审,从随机抽题进行现场教学展示到专家评委、同行评委、学生评委共同打分,整个流程和赛制完全对标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这让参赛教师不出省就体验了一把国赛的规格,比赛的严肃性不言而喻。

  二是保障条件高。教学展示的承办方为评委提供专用打分器,为参赛教师提供功能齐全的电子屏。参赛教师短短的几分钟教学展示,依托的是活动方精心打造的充满科技感的赛场,赛制“软件”的高标准和赛场“硬件”的高标准共同保障了比赛的公平公正。通过本次活动,我对何为高质量的思政课、如何打造高质量的思政课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把比赛对思政课高标准的要求延伸到日常教学,精益求精,努力打磨锤炼思政“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