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2024年暑假期间开展“青春豫有引力”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之“强国复兴锦绣图,豫有引力青年行”——河南省高校大思政实践活动。
河南高校学子们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的足迹为主线,以“金色文脉”“红色印记”“绿色守望”“蓝色创想”为关键词,行走中原大地、感悟思想伟力,深化人民情感、坚定责任担当。并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实践过程、抒写实践感悟。
今天,和我们一起来看郑州大学学子们的学习日记。
我的学习日记
8月8日 星期四
今天,我们踏入了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跨越千年的探索之旅。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甲骨窖穴、车马坑、妇好墓、甲骨碑林和文字长廊等多处重要遗迹;每一处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商代社会。随后,我们步入殷墟博物馆新馆,继续探索之旅。在老师的讲解和引导下,我们首先参观了“探索商文明”“殷墟车马遗迹展”和“伟大的商文明”这三个基本陈列馆,对商代文明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接着,我们走进了“子何人哉”“长从何来”“王畿与四方”和“世界商文明”这四个专题展厅,从不同角度全方位领略了商文明的辉煌与深邃。
这次学习之旅中,最令我难忘的是老师对甲骨文部分的讲解。作为古代占卜的主要载体,甲骨文不仅见证了古人“无事不占,无事不卜”的生活习俗,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甲骨文的研究史上,有一位关键人物——“甲骨文之父”王懿荣,作为金石学家和国子监祭酒,他偶然在购买的中药里发现带有刻痕的动物骨头,敏锐地察觉到这些刻痕可能非同寻常。于是,他派人前往药铺收购带有刻痕的龙骨,经过深入研究,他成功辨认出了一些简单的文字,从而揭开了甲骨文的神秘面纱。老师的精彩讲解,不仅让我对甲骨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让我领略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极大地激发了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除了甲骨文,老师也为我们介绍了许多其他珍贵的文物,如精美的青铜器。它们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让我深深震撼于那个时代的文明成就。总之,这次“行走的思政课”不仅让我对商朝的历史演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激发起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坚定了我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与弘扬者的信念。我期待着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递给更多人,让更多人了解并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
8月9日 星期五
今天上午,我们前往安阳师范学院,参观了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深入了解了甲骨文的数字化保护技术,并亲自尝试鉴别甲骨文的真伪。下午,我们抵达中国文字博物馆,见证了汉字从甲骨文开始,历经金文、大篆、小篆,再到隶书、楷书、行书等形态的演变历程,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汉字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
在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我深切体会到科技在传统文化保护及其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实验室采用三维扫描技术代替传统拓印法,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保护了甲骨文,还实现了其数字化保存。值得一提的是,实验室还通过创意十足的方式让甲骨文更加贴近大众生活。例如,一套由19个甲骨文动作构成的广播体操,可以让人们在运动中学习甲骨文。这样的创意具有启发意义,可以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典范。
在中国文字博物馆,老师不仅详尽介绍了馆前的“字坊”与“凤鸟”雕塑,还带领我们逐一参观了序厅、专题展厅,以及一至三展厅,使我对文字发展的宏观历程及微观细节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特别是馆前的“字坊”,它高18.8米,宽10米,其设计灵感源自我国古文字中“字”的书写形态,外部装饰着殷商时期青铜器上常见的饕餮纹图案,成为文字博物馆的标志性建筑。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文字作为交流工具和文化载体的重要性,它是我们文化自信不可或缺的坚固基石。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存在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去珍视文化遗产,热爱民族文化,坚定不移地走在文化自信的大道上。
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足迹,行走中原大地、感悟思想伟力,深化人民情感、坚定责任担当,激发勇毅前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