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师努力成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好老师”“大先生”,“豫教思语”微信公众号开设“我和我的思政课老师”栏目,邀请学生撰写学习生活中和思政课老师的点滴故事——
韩笑颜 河南工程学院人文政法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22级1班
人海茫茫,这长长的一生里,最幸运的事莫过于:遇见一位良师,结交一位良友,拥有一个良伴。千里马遇到伯乐,才能奔腾千里;人生遇到良师,方能少走弯路。您于我,是良师,亦是益友。
与君初见:两句“没事儿”
我与老师的第一张合影
2023年10月,我报名了学校的思政课情景剧活动,而我与刘明菊老师的故事正是从此处开始。由于情景剧的剧本需要以优秀校友的故事为依据创作,作为情景剧活动的指导老师,刘老师在与我们取得联系之后,第一时间组织我们前去采访需要演绎的校友。那次采访是我与刘老师的初次见面,最初对于刘老师,我只知她是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位思政课教师,而在那次短暂的采访之旅中,刘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亲和而富有责任感。
老师持续跟进我们的剧本情况
采访当天,刘老师考虑到我们没有出行工具,便主动要开车带我们过去。本来约定好早上八点到校门口集合,而我却因为前一天晚上熬夜睡到将近八点才悠悠转醒。当我急匆匆赶到校门口慌忙致歉的时候,刘老师开口第一句话竟是,“没事儿,没吃早饭吧?我带了豆浆,快趁热喝”。只字片语间,我的心间涌出了一股炙热的暖流,久久不曾退散。在采访的两个多小时里,刘老师全程在一旁同坐与校友交流,我们并未曾察觉到任何异样,直至采访结束,刘老师扶着腰缓缓起身,看到老师紧皱眉头,我慌忙询问怎么了,老师这才笑着说:“没事儿,早年患上的腰伤,不能久坐。”又是一句“没事儿”,来回两个小时的车程,两个多小时的采访,刘老师在校门口等待我的时候有多么心急我无从得知,刘老师的腰伤有多么疼痛难忍我也无从得知,我只知道一定是老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在默默支撑着老师坚持。
最终作品获得特等奖
那次采访结束后,我匆忙开始了剧本的编写工作,初次尝试写剧本的我对此一窍不通,就在我一筹莫展之时,刘老师主动联系到我询问剧本进度。如何把握剧本主题思想不跑偏,如何在人物对话中巧妙地引出思政话题,如何生动有趣地演绎好思政主题的情景剧......老师运用自己以往的思政课教学经验详细而深入地解答了我一个又一个难题。在老师不厌其烦的细心讲解和精心指导下,我们的情景剧《一个梦想》荣获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之微视频大赛特等奖。活动结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常常回想起与刘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
与君再见:她是树、是云
我与老师的课间日常
2024年3月,当我得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授课老师是刘明菊老师,一瞬间我对这门原本觉得枯燥的“原理”课燃起了兴趣。之后每一节刘老师的课,我都积极主动坐在第一排仔细聆听老师的讲述。老师在正式开始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前,先后为我们讲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个人成长故事,并在课间为我们播放红色动漫《领风者》,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起我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老师还善于结合当下热点时事,以讲故事的方式将哲学理论贯穿于课堂之上,并带动我们对现实生活的讨论与思考,寓教于学,教学相长。老师一次次用情怀打动学生,用理论启发学生,用实践带动学生。在刘明菊老师的口中,这门思政课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结合了历史故事、新时代精神、地域特色等元素的“思政大餐”。
身为教育专业的一名学生,我常常思考自己未来要成为一名怎样的老师?在刘老师身上,我找到了答案。她曾和我说:“在成为一名思政课老师之初,我也曾迷茫于自己要怎样当好一位老师,单纯照本宣科要求学生拿到一个漂亮的期末成绩吗?不,我认为这样的思政课老师是不称职的,而我真正想做的是:立德树人。”刘老师的话让我十分钦佩,她不仅仅是为我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更是为我拨开前途迷雾照亮心灵成长的引路人。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刘老师就是那棵树、那朵云。
心有花田半亩,长蕴芬芳,坚守三尺讲台,一路向阳。刘明菊老师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如菊般默默坚守,潜心于教育,静心于学校。“为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思政课老师所肩负的重大使命。我想,这粒种子,已经悄然在我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茁壮生长。这,就是我与刘明菊老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