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晚,“青春豫有引力”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之“豫有引力推介官”第二期主题直播中原文脉:博古通今累计观看人数27.6万,点赞量152.7万。河南思政先锋团成员作为推介官带领广大青少年学子探秘甲骨文的“前世今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挖掘文化背后的历史底蕴与精神内涵。
接下来,和我们一起看看我省高校学子观看主题直播后有怎样的收获和感悟。
河南工业大学
粮油食品学院油脂工程创新实验班2201班李志成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习近平总书记这番话与青年的中华文化认同密切相关,提醒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该始终坚定文化自信。
在“青春豫有引力”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期直播中,两位推介官带领我们穿梭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之间,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甲骨文的诞生与演变,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粮食人”,我走入中国粮食博物馆中,感悟一张张粮票记录下过往的艰辛,一件件农具承载着前人智慧的史诗。一步步,一幕幕,是跨越百年乃至千年的传承,吾辈当继往开来,承古人劳动结晶,开今朝粮食辉煌。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2022177班学生曹毓烜
一撇一捺,书写汉字之古韵,传承中华之文化。通过观看“中原文脉:博古通今”这场直播,我深入了解了甲骨文的历史演变。一片甲骨惊天下,千年汉字贯古今,甲骨文的出现开启了中华文明新篇章。殷墟博物馆内珍藏的文物不再是沉默的展品,而是成为了连接古今的文化使者,让遥远的商文明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这场以“商文明”为支点的文化之旅,既是我们对青铜铸刻的再认识,对甲骨卜辞再感知,也是感悟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现如今,甲骨文的研究、保护与传承离不开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现代信息技术让古老文字“活”了起来,使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焕发出迷人的光彩。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我也将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努力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历史的卷轴向未来铺展,我们新一代青年应肩负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用我们的智慧与力量在传统文化沃土上绽放时代的新生之花。
河南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2023级专硕班学生郭晨宁
博古通今,赓续文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照耀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作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的一名研究生,我深感荣幸能站在这一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以“中原文脉:博古通今”为主线,探寻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及其背后深邃的历史底蕴与精神内涵。河中医学子致力于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力求在中医药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中,汲取智慧,丰富自我,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中医药蕴含的“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等哲学思想,与甲骨文所承载的古老智慧异曲同工,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未来,我将更加坚定地投身到中医药文化的沃土中,传播中华文化的精髓,让世界看到一个更加自信、开放、包容的中国。
洛阳师范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学生万汝鑫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甲骨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最古老的记忆,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诉说着三千多年前的故事。“豫有引力推介官”第二期主题直播课,带领我们走进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博物馆等地,深入了解“一片甲骨惊天下”的历史文化。甲骨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华历史之根脉,如果把中华文明比作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那汉字就是润泽大树成长的土壤和源泉。一撇一捺总关情,一横一竖传文脉,历经三千多年的时间洗礼而不朽的甲骨文,传承着历史,也滋养着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至今仍能让我们体会到汉字之美。
几千年来,汉字与中华文明相辅相成,协同发展,互相成就,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历史演变,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是中华文明长盛不衰,能够得以延续的“基因密码”。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不仅要懂得守护,而且要将其发扬光大。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探索中华文化的精髓,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敢于担当、勇于创新,让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许昌学院
医学院23级护理一班学生朱晴晴
观看了“豫有引力推介官”第二期主题直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不仅了解到殷墟甲骨文和青铜器的魅力所在,还感受到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这次文化之旅,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从殷墟遗址到现代的创新,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同时,我也被安阳师范学院师生们对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所感动,他们用生动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中原这片土地的热爱。作为中华儿女,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护理学院2023级中外护理2班学生许乐语
7月27日晚,我观看了“豫有引力推介官”第二期主题直播“中原文脉:博古通今”,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学习甲骨文,感悟中华历史的厚重与魅力。陈列在博物馆的文物似是一位位讲诉历史的老者,在方寸之间的只言片语中映射出过去的时光,照耀出文明的延续,见证着文化的传承。
直播中讲解的甲骨文广播操、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保存的文物信息,令我耳目一新,让我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也让我思考如何运用现代技术和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当代青年应有的责任和担当。作为新时代的护理人,我要从点滴做起,不仅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个人的内在素质,将传统中医药文化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为推动医疗事业发展,用医者的仁爱之心做好本职工作,走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长征之路。
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药学院23级中药学1班学生胡锦航
学习此次“中原文脉:博古通今”直播课的过程中,我被甲骨文的形态之美所震撼,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那些刻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或遒劲有力,或飘逸洒脱,都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同时,我也体会到了甲骨文背后的历史价值。每一个字都承载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是我们探索古代社会的宝贵资料。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发扬甲骨文这一中华文化瑰宝。我们要通过学习甲骨文,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根和魂,增强文化自信。同时,我们也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动甲骨文的研究和传播,让更多人了解这一古老的文字。未来,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和研究甲骨文,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也期待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学习甲骨文,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中华文脉得以赓续,生生不息。
河南物流职业学院
物流与电商2315班学生杨璞
7月27日晚,我观看了“豫有引力推介官”第二期主题直播,受益匪浅。安阳师范学院师生们对中原文脉的讲解让我对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从甲骨文、青铜器到文化历史的典故,中原文脉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变迁,这让我深感自豪的同时也意识到我在中华文化知识方面学习上的不足。直播中提到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我意识到,我们不仅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加快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找到更多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
作为一名河南人,我对直播中展示的中原文化倍感亲切,不禁想到我的故乡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还有知名中药材“铁棍山药”,这些更加坚定了我对家乡的文化自信,为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此次直播让我对中原文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我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感。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学习,努力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信阳艺术职业学院
绿色家居产业学院23级家具设计与制造1班学生张悦
通过观看“豫有引力推荐官”第二期主题直播后,我感触颇深。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当我们深入探究这些神秘而古老的文字时,仿佛跨越时空,与历史和祖先进行对话。甲骨文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们记录着历史的变迁,更承载着文化的传承,也让我感受到古人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通过本次学习,我更加认识到中原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历史的延续,更是民族精神的传递。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深感责任重大,应当积极学习和传承这份文化瑰宝,让它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绚丽的光彩。
品味厚重历史、了解红色故事,接触大国重器、感悟时代精神。在一堂假期思政大课中展示广大青年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增强个人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青春豫有引力”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网络话题讨论正在进行中,快来微博、抖音平台带#青春豫有引力#话题参与互动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