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高校“纲要”教研室主任培训班学员谈感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工作推进会精神,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动高校思政课教研室主任专业化成长,7月17日—19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2024年度全省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本次培训由河南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纲要”分教指委、河南师范大学承办,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蒋占峰工作室协办。

  2024年度全省高校思政课教研室主任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最后一站,“纲要”教研室主任们集中学习不停歇,开拓思维共成长。

  今天,一起来看看参会学员们有哪些感悟和收获。

第一组学员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纲要”教研室主任孙魏

  此次培训班历时三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让我收获满满:专题讲座干货多多,针对性强、实用性强,有助于解开长期困扰我的疑惑,有助于突破我的“瓶颈”;4位获得2024年度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技能“大比武”特等奖的优秀教师进行了教学展示,精彩纷呈,实践性强、操作性强,有助于提升自身业务素质;以“‘纲要’课如何守正创新”为主题举办了1场教研室主任论坛,5名教研室主任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专家进行了点评,为“纲要”课守正创新提供了解决思路和具体方案;1场分组研讨交流活动,4个小组利用晚上的时间分别进行了互动交流,各教研室主任围绕课程考核、授课方式、排课、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等具体问题畅所欲言,找出了一些普遍问题,提供了一些思路方案。总体而言,此次培训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也有实践操作的演示,还有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学员们收获满满,自身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第一组学员

洛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教研室主任朱宇强

  三天紧张而充实的培训已经结束,我仍然沉浸在学习的氛围中,回味着每位专家的真知灼见和深刻阐释,回味着论坛嘉宾的独到见解和丰富经验,回味着优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精彩瞬间,回味着小组伙伴的热烈讨论和思想碰撞……本次培训学习使我经历了一次洗礼,受益匪浅、收获满满。

  第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使命担当。“纲要”课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四个选择”“三个为什么”,帮助学生树立唯物史观和正确的历史观、党史观。为此,我要始终坚定政治信仰,持续增强政治素养,不断锤炼政治品格,勇担立德树人使命。

  第二,科研引领教学,教学反哺科研。“纲要”课程内容具有宏阔的时空跨度和厚重的理论深度。要时刻对标“六要”标准,养成科研习惯,夯实学术基础,激发创新思想,对新质生产力等“新时代前沿问题”保持高度关注和敏感度,做到同步推进课程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第三,坚持守正创新,讲深讲透讲活。“纲要”课如何守正创新?守的是“立德树人”,守的是党的创新理论,守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主线,守的是讲道理的课程本质。创新,要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评估的精准和教学反馈的有效。本次培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主题论坛、教学展示生动诠释了“守正创新”。

  我将把本次培训成果转化为教学指导,全面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并将会议精神融入“纲要”课,切实做到守正创新。

第二组学员

郑州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教研部“纲要”教研室主任刘海波

  2024年度全省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政治站位高,内容落点实,形式组织活,感谢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河南师范大学的精心准备与组织。通过三天的学习,作为 “纲要”课教师,我在准确把握课程教学目标、更新教学理念、开展数字化教学等方面受益匪浅。

  一是提升了履职能力,做好本职工作。作为一名教研室主任,我要真正起到带头作用,树牢引领教研室教师抓好课程建设的责任意识,把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落在实处、落在细处,“水到渠成”地把“纲要”课建设成为学生真正喜欢的思政课。

  二是学习了榜样力量,坚守育人初心。专家学者的精彩授课、省赛获奖教师教学示范有学术高度、教学温度,向我们展示了做好一名思政课教师的高尚品德和责任感。只有对思政课的热爱、对教育教学挚爱、对学生的关爱、对高尚师德的坚守,我们才能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课程建设中融会贯通。

  三是强化了科研意识,提升专业素养。教学研究是推动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课程内容、学界热点的研究,既可以持续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又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今后,我们要持续加强教学研究,更新教育理念,扩展研究视野,持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第二组学员

南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教研室主任岳红伟

  2024年度全省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河南师范大学如期进行,为期三天的培训,让参加的教研室主任们左右采获、满载而归。

  本次培训班亮点纷呈,通过知名专家专题讲座、省赛获奖教师教学示范及专家点评、主题沙龙、小组研讨交流等活动,既给大家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宝贵精神食粮,也打造了丰富多彩的培训模式,让参训者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极大地提升了培训效能。

  专家讲座和省赛获奖教师的示范授课及专家点评,既让我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性质和任务的理解更加深入,让我的教学设计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也让我找到了后续进行课程建设、学术研究与教学管理的努力方向。

  主题论坛、专题辅导和分组讨论,参会者展示了各校“纲要”课建设与研究的丰硕成果,同时也对“纲要”课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困惑进行了深入剖析。交流研讨,让我领略了兄弟高校的风采,也让我自觉地反思“纲要”课教学运行的现实问题,为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宝贵借鉴。

  总之,本次培训,我收获满满。作为一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本次培训显著改造了我的课程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理念;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本次培训极大提升了我进行教研室建设的认知与能力。我将认真消化吸收本次培训所获,不断提升“纲要”教研室建设水平,为落实“纲要”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三组学员

许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教研室负责人陈会娟

  为期三天的2024年度全省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已经结束。回顾三天的培训过往,内容新、内涵新和实用是其突出特点。

  内容新。4位专家从不同方面为我们重构了新时代“纲要”教研室主任专业化成长的努力方向,内容非常新。纪亚光教授和汪青松教授从教学相长、教学与科研融通的角度明晰了教研室主任应具备的能力和由此而来的职业获得感。李小娟教授以AI技术进课堂的方式明晰了教研室主任能力形式上的现代性。蒋红教授以“新质生产力”为切入点向我们明晰了教研室主任能力在内容上的现代性。

  内涵新。培训班请了2024年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技能“大比武”的4名特等奖获得者进行了现场示范和专家点评,以见微知著的方式让广大受训教师明白了新时代高质量“纲要”课堂雅俗共赏、前后相承、上下融通的内涵。

  实在好用。除专家讲解、示范课展示外,培训班还用论坛和分组集体交流的方式对“纲要”课中实际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了实在好用的答案,如“纲要”课守正创新的本质和实践课程的具体操作。

  总而言之,三天的培训课程,紧凑扎实,对一个处于成长期的教研室主任而言,犹如春风化雨,实在好用,指引我在未来的工作和教学中勇敢前行。

第三组学员

河南城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教研室主任戴克良

  7月17日至19日的“纲要”教研室主任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已落下帷幕,但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幕幕难忘场景一直在我的脑海萦绕。这次培训班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务实高效、亮点纷呈,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指导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提升“纲要”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室主任的综合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我主要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第一,专题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王庆兵教授强调“纲要”课教师要明确使命担当、体现教学特色、提高教学实效;纪亚光教授告诉了我们如何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统筹;李小娟教授展示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教学,让我们开拓了眼界,增强了本领;汪青松教授传授了科研申报的宝贵经验与技巧,增强了我们做好科研的信心和能力;蒋红教授的深入解读有助于我们培养关注前沿问题的意识、宽宏的学术视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第二,主题论坛和研讨交流为“纲要”课教研室主任开展广泛深入的交流、共同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互相学习借鉴好的做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渠道,对于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第三,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4位青年教师精彩的教学展示,以及4位专家的精彩点评,为我们如何上好“纲要”课、特别是如何参加教学比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班,我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责任、开阔了眼界、增强了本领,深感收获满满。我要把获取的信息、学到的知识带回单位与同事们分享,并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纲要”课教学水平,努力做到守正创新、铸魂育人。

第四组学员

信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教研室教师卢云晓

  这次培训于我而言,犹如一场传经送宝的“及时雨”,拓展了我的视野,使我受益匪浅,明白了以后的工作方向:

  一是要有高度的责任感。通过学习多种形式的培训内容,我明白了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教师道德规范,更要有高度的时代感、责任感、使命感,要自觉意识到自身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工作动力与行动指南。

  二是提升理论素养。通过聆听“‘纲要’课如何守正创新”主题论坛的发言讨论,学习纪亚光教授、李小娟教授、汪青松教授、蒋红教授的专题讲座,我明白了要上好“纲要”课,不仅要具备基本的历史知识,还要拓展自身的知识范围,紧跟时代,关注前沿问题,勤于思考,勤于科研,提升理论素养。

  三是提升教学能力。通过观摩“纲要”课教学能手的优秀展示,参加各院校“纲要”课教研室主任的研讨交流,我学习到了各院校在教学竞赛、集体备课、教材使用、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卓越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为我以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行动指导。

  接下来,我要将培训精神转化为实际工作指导,守正创新,为“纲要”课的课程建设和教师团队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组学员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教研室教师张丛

  河南师范大学培训一行,我收获颇丰。7月17日下午,2024年度全省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仪式举行。领导发言指出,“纲要”课是一门具有多重学科属性的思政课,教学任务重、难度大,此次培训班正是围绕这一共性困惑,通过开展专家讲座、主题论坛、教学展示、小组讨论等环节,对“纲要”课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开展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思想碰撞。此次培训班的举办,将为我省高校思政课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助推我省思政课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此次培训会既有各位领导参与,专家的讲授、研讨,还有分组讨论,形式多样、内容精彩。我在分组讨论中作了《关于开展高质量备课的有效性浅谈》一些薄见,与大家讨论交流。高校教师集体备课,是教师继续教育,实现专业成长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提出了教师集体备课的内涵及要求、集体备课的意义、关于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和备课必须做到的几点要求。

  希望以后像这样的效率强、质量高、品质优的培训会能持续开展下去,给我们“纲要”课的教师们继续提升业务能力的更好的交流学习机会和平台。

  充分发挥好关键课程作用,不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2024年度全省高校思政课教研室主任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是我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促进高校思政课教研室主任专业化成长,全面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