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满满、不虚此行!一起看我省高校“原理”教研室主任们有哪些收获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工作推进会精神,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动高校思政课教研室主任专业化成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2024年度全省高校思政课教研室主任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

  6月17日—19日,2024年全省高校思政课教研室主任全员培训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研室主任培训班举办。本次培训由河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承办,河南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原理”分教指委、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汪青松工作室协办。

  专题讲座、主题论坛、分组讨论......此次培训班干货满满,学员们集中式大学习、大充电。今天,一起来看看我省高校“原理”教研室主任们有哪些收获与学习心得。

第一组学员

中原工学院“原理”教研室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蔡晓辉

  6月17日—19日,我有幸参与了2024年全省高校思政课教研室主任全员培训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研室主任培训班,此次培训不仅对我个人专业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更为我今后在教学工作中的深化与拓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引。

  在培训形式上,本次会议展现了高度的创新性与实用性。传统的分享式讲座与小组互动等培训方法的有机结合,不仅使我更深入地领悟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内涵,更在与各位老师的深入交流中,极大地丰富了我的教学视野与思路。

  培训内容层面,专家教授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核心理念的系统阐释,以及对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应用前景的深刻剖析,都体现了极高的学术水准与实践指导意义。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迪。

  经过此次学习,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时,如何将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以生动、具体的方式呈现出来,使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需求,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任,应引导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我也从此次培训中汲取了诸多实用的教学技巧与课堂管理经验。

  此次培训对我而言,是一次极为珍贵的学习机会。它不仅显著提升了我的专业素养,更为我今后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我将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致力于培养更多具备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优秀学生。

第一组学员

郑州科技学院“原理”教研室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周群

  参加本次全省高校思政课教研室主任全员培训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研室主任培训班我感触很深,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场洗涤心灵的盛宴。此次培训邀请到了全国知名专家刘同舫教授、陈培永教授和省内的专家学者、骨干教师,以及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获奖的嘉宾。培训围绕“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如何打造有魅力的'原理'课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教学要点及参考资料》的使用及优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基本概念的学术研究方法论”等问题展开,干货满满、内容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实用性强,对于我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通过学习刘同舫教授的讲座,我进一步学到了上好“原理”这门思政课的方法与要诀。第一,要把教师的职业变成一份心灵归属的事业,要用一辈子来上好一门思政课;第二,做到教学与科研并重,教学是教师立足的根本,科研是教师提升的根本,教学为科研出题目,科研为教学解难题,这样教学效果才会越来越好;第三,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强化问题意识,应培养着眼于大问题、真问题和根本问题的理论意识,既坚持价值引领从需求导向出发,又坚持以学生问题为教师研究课题;第四,思政课要用心准备,用情待人,用智谋划,用力实干,最后做到“真”行天下。

  此次培训使我收获满满,意犹未尽。作为一名“原理”课一线教师,今后我会用心、用情、用智、用力,用一辈子去琢磨“怎么上好思政课”的问题。

第二组学员

郑州师范学院“原理”教研室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赵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上好“原理”课,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不断夯实理论功底,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善于观察和思考现实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不断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提升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

  参加此次全省高校思政课教研室主任全员培训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研室主任培训班,我收获颇丰。

  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思政课教师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其内化为自己思考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从而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有效辨别问题。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潮交流交融交锋,对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增强问题辨别力和理论阐释力,对各种观点、现象有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武装头脑,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擦亮双眼,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最后,要深刻分析和解答问题。研读原著、悟通原理,是夯实理论功底的基础性工作。思政课教师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注重研读与思考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贯通、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要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扎实做好深化、内化、转化工作,在研究和解答问题中上好“原理”课。

第二组学员

河南科技大学“原理”教研室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在高校思政课中有着重要地位,此次全省高校思政课教研室主任全员培训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研室主任培训班对于指导和提升“原理”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推动“原理”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原理”课教师要不断探索教学与研究的创新路径。一是统一思想行动,践行立德树人。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原理”课教学,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形成协同育人的大格局,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重任的时代新人。二是贴近学生思想,实现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感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践伟力,也要实现“原理”课创新性发展,使其充满现实感、科技感和代入感,深刻感受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实践和重要成就。三是紧扣时代命题,回应学生关切。把握教育的时代命题就是要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回应学生的理论和现实困惑,以形式体现内容,让理论成为信念。四是遵循教育规律,发挥关键作用。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而教研室主任的培训既是工作和自身成长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要坚持带头努力学习,遵循思政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增强履职本领和责任担当。

第三组学员

洛阳师范学院“原理”教研室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窦颖

  6月17日—6月19日,我参加了2024年全省高校思政课教研室主任全员培训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研室主任培训班。本次培训围绕“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如何打造有魅力的“原理”课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教学要点及参考资料》的使用及优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基本概念的学术研究方法论”而展开。既有专题讲座、主题论坛,同时又融合经验交流和分组讨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为“原理”课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使我受益匪浅。

  第一,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关键主体,如何抓住青年学生成长的这一关键时期讲好思政课,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如何满足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成为思政课教师的新目标、新使命。作为一名青年思政课教师,我深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第二,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势在必行。思政课是立德管方向、铸魂塑“三观”、强健精神的关键课程。思政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都要通过思政课这个主渠道连起来;铸魂立德的工作千头万绪,都要通过思政课这个“针眼”穿起来。提高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必须落实到思政课改革创新上,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使思政课内容接地气,形式有革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第三组学员

黄河交通学院“原理”教研室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陈瑞瑞

  通过2024年全省高校思政课教研室主任全员培训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研室主任培训班的学习,我对思政课特别是“原理”课教学有了更多的感悟。讲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为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教师应该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下功夫。

  第一,丰富教学内容。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内容设计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融入社会发展的经典案例,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同时,“原理”课程教学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促进学生学有所思、所悟、所获,就需要在课程内容方面下功夫。为提升吸引力,需要坚持问题驱动,进行问题链的铺排,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以学生感兴趣话题展开,回应学生疑问和困惑。

  第二,创新教学方法。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听课效率,是思政课教师面临的难点问题。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争取到更多学生。黄河交通学院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凝练形成“一多八结合”多维教学模式,教师灵活机动地采用“讲、读、看、写、说、唱、诵、辩、演、行”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凸显学生主体性。“原理”授课过程中,要结合课程特点,考虑学生专业特点,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教学方法。要强化课程教学引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相结合。

第四组学员

新乡医学院“原理”教研室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梁冰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理论之树常青,如何让思想和理论之树“沐之以春风,润之以细雨”,于教学处成风化人、育人育心,不断散发“原理”课程魅力,我想可以从几方面着手:

  首先,要走心。思政课只有用心、走心,才能打动人心、凝聚人心、鼓舞人心。“原理”课当然不只是“干巴巴的理论”和“空洞的说教”,它也可以“有情有义”“有棱有角”。通过“心”去发掘贴近学生实际的素材,不断走近学生的内心,激发起他们的共鸣,从而达到润物无声。其次,要走实。思政课不仅要在课堂上讲,还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讲,“坐而论之,不如起而行之”,要带领学生从思政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让学生边走边听,边听边悟,在行走中,把“原理”课中的道理讲透、讲深,以实际感悟不断增强课程的魅力和感染力。最后,要走新。提升课堂魅力,关键在于能跟学生同频共振。“原理”课教师要紧跟科技快速进步的步伐,紧紧拥抱数字教育,利用“互联网+”推进教学方法创新,打好教学方式改革的“组合拳”,不断把原理讲活,使“原理”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终身受益、散发真理光芒和魅力的“金课”。

第四组学员

新乡学院“原理”教研室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万庆

  此次全省高校思政课教研室主任全员培训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研室主任培训班,时间安排紧凑合理、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刘同舫教授、陈培永教授的讲课见解深刻、指导性强,闻英院长关于“教参”使用和优化的讲解深入浅出、数据翔实。历届“国赛”“青教赛”的获奖教师结合各自的参赛和教学经历,分享了他们的心得体会和教学经验,极具启发性。我结合个人上“原理”课的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体会: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是关键。我们需要准确界定重点难点和核心理论,使教学有的放矢。同时,结合学科前沿,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保持课程的先进性和时代感。

  其次,创新教学方法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最后,作为教师,我们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参加培训、阅读专业书籍、与同行交流等方式,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上好“原理”这门课需要我们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互动和自身提升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探索和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各高校“原理”教研室主任要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全面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加强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努力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进一步提高思政课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齐心协力打造更多高水平思政“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