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化创新,凝聚精神力量!一起来看这堂文化思政大课幕后的故事

  5月16日晚,河南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项目展演暨“我们这片土地”主题思政课圆满落幕,全省30万师生“云端”齐聚共同观看这堂点赞量超百万的思政课。

  这堂精彩的思政课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的精准把控、完美呈现离不开节目负责人的认真指导、导赏组负责人的悉心打磨、主持人的精益求精......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堂文化思政大课的幕后,聆听他们的心得感悟。

节目负责人

合唱《那段时光》节目负责人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学院副院长荆晶

  非常荣幸我们的原创合唱作品《那段时光》能作为本次河南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项目展演暨“我们这片土地”主题思政课的开场节目。感谢各位领导、评审专家、导演组对我们节目的信任,以及给予我们的指导、支持与鼓励。

  筹备过程中,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大量排练,既要求学生感受和声之美,也让学生在合唱中感受团队协作精神,力争展现音乐艺术专业高度的同时,深入挖掘作品内涵与思政元素,让学生内化于心,用美好的歌声和真挚的情感唱出新时代大学生对校园青春生活的美好向往与赞美。通过合唱的形式推动文化创新,凝聚精神力量。

  本次展演筹备工作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各位导演的专业与耐心,尤其是指导我们修改作品背景素材的过程,细致入微,他们无私地帮助我们解决难题,更为节目质量的升华添砖加瓦。

  在一次次走台、联排、彩排过程中,有学生告诉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不同形式的原创艺术作品,看到历史的长河、河南的故事、奋斗的身影和青春的模样,让大家感动,一遍遍回味,受益良多。毕业班的学生更是感慨,每次在台上演唱,都更加留恋承载着自己为青春梦想奋斗的这段时光、这片土地。我想,这就是此次展演给我们最大的收获。通过诸多艺术形式,生动地将“我们这片土地”这节主题思政课讲述得深入人心,激励了我省高校在原创艺术作品方面的创作初心与动力。最后,衷心地祝愿河南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项目展演活动一直举办下去,越办越好。

舞蹈《甲骨问寻》节目负责人

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舞蹈系主任李洁

  自接到河南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项目展演暨“我们这片土地”主题思政课活动的通知,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甲骨问寻》编创和演员团队倍感鼓舞,立即投入紧张而又充实的展演准备工作当中。

  殷商文化和甲骨文化不仅是古都安阳的特色文化,也是我们这片古老土地上优秀传统文化和厚重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活动让我们在鲜明的时代主题、丰富的文化内涵、特色的地域文化元素融合创作的艺术作品,通过主题思政课,呈现在了全省30万高校师生面前,大力弘扬了根植于新时代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了安阳特色文化底蕴。艺术素质教育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线下与云端相结合,是一种形式非常新颖的实践探索,这堂思政课让更多青年师生增强了对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创新意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主旋律的文化觉醒,非常有意义。

  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舞蹈系师生,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殷商文化与甲骨文化的传承与探索,曾创作原创舞蹈《商鼎随想》《玄鸟生商》《玄鸟灵寻》《甲骨问寻》等艺术作品,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新的舞蹈作品《情韵甲骨》正在创作研究当中。一系列创作有效增强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促进了教育教学发展,在校领导和院领导的指导支持下,我们将再接再厉,努力打磨精品,继续发挥高校对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引领作用,力争使殷商文化与甲骨文化在舞蹈作品中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豫剧《绿色守望》节目负责人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李金玲

  《绿色守望》讲述的是焦裕禄来到受风沙、盐碱、内涝三大自然灾害的兰考出任县委书记。通过调研,焦裕禄发现,泡桐能在沙窝生长,且生长较快,既能挡风又能压制沙土。泡桐成林之后,能在旱天散发水分,在涝天吸收水分,可以林粮兼作,以林保粮。于是他带领全县群众进行大规模的治沙种树行动。《绿色守望》演出形式新颖,使舞台戏剧表演与戏曲唱腔相融合,以生动的情感表达,使观众沉浸式观赏。

  本剧本创作过程中难度较大,在创作编排中深入挖掘非专业零基础学生的潜能,在排练词句表演和唱腔方面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付出了很多努力和汗水,同时引导学生在排练过程中,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最终以短戏剧的形式将兰考人民艰苦卓绝甘于奉献的感人历程呈现在这堂主题思政课的舞台上。非常有幸此次选择这样的文学题材,让我们以亲历者的身份去了解焦裕禄,学习他如何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焦裕禄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合唱《焦桐花》节目负责人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岳彤

  作品《焦桐花》将焦裕禄精神融入思政教育,是我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作为节目负责人,我真切感受到焦裕禄精神的伟大,每次排练过程也是精神接受洗礼的过程,特别是参加此次河南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项目展演暨“我们这片土地”主题思政课的准备过程,更是让我受益匪浅,育人的同时受到教育。

  立意新。通过思政大课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将思政小课堂转化为社会大课堂,将思政教育从学生主体扩展为全省师生,激发大家的爱国情、报国志,立意新颖,影响深远。

  重视高。排练过程我深刻感受到,省教育厅领导对思政大课的高度重视,思政处领导全程指导,专业团队科学策划,参与院校积极主动,为此次思政大课顺利完成提供了重要保障。

  过程严。《焦桐花》作为我校校园原创作品,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演出多场。但此次面对新的舞台,导演组新的要求,我们要在短时间内快速调整,参演师生激情满满,导演精心指导,严格排练过程,演绎优质精品。

  效果实。演出现场热烈掌声是对这场思政课的强烈回应,大家在欣赏优秀作品中接受教育,在接受教育中激发动力,在无限动力中汇聚合力,全省30万师生在线观看,超100万点赞,这是对我们这堂思政课的充分肯定。

  整个参演过程,我们向导演组学到了很多,向兄弟院校学习了很多,向所有参演作品学到了很多,我们不仅是焦裕禄精神作品的演绎者,也是此次思政大课的受教育者,更是焦裕禄精神的传承者。

舞蹈《俺的家乡,俺的灯》节目负责人

郑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舞蹈系主任周力澜

  《俺的家乡,俺的灯》在参演人员主力军重新调整为大一新生,舞蹈基础较弱的情况下,排练遇到很大问题,时间又十分有限,我们教师团队决定采取多方位、多样化排练方式进行;因为我还在国外学习,就和其他排练老师采取线上和线下同时进行的方式展开工作。每天结束一天高强度的学习,回到宿舍的第一时间就是给学生进行线上指导,把坚持当成习惯,终会看到开花结果;当学生在舞台上绽放的时刻,我的内心是喜悦的。

  在这次活动中,我有很多感动,感动于音乐与舞蹈学院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在任务下达的第二天就亲自来到排练现场给学生加油鼓劲,大家情绪高涨,心气拧成一股绳,不怕苦、不怕累,使得节目有了质的飞跃。排练团队突破层层难关,逐步解决问题,甚至有时在舞蹈教室紧张的情况下,徐鹏举老师、田琼杰老师带着大家来到操场上顶着骄阳进行排练;学院党总支支委董莹老师的家人从国外回来,为了排练,她放弃了迎接久别亲人的机会,为排练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这片土地承载着厚重历史和文化的地域象征,也承载着我们对它深深的热爱。大家每一次努力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演员们在舞房里挥洒的汗水,最后一定会在舞台上呈现出更好的自己。

音乐剧《我的竹沟我的路》节目负责人

黄淮学院校企合作与校友工作处副处长李超

  作为音乐剧《我的竹沟我的路》的总策划,我全身心投入节目的统筹、人才的遴选与剧本的精心修订,确保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以最佳状态向观众呈现一场视听盛宴。面对筹备过程中的种种挑战,我们成功地将长达2小时的原剧本浓缩至12分钟,既保留了故事的精髓,又确保了剧情能引人入胜。

  此次展演的师生团队才华横溢,不仅展现了卓越的音乐造诣,更以专业的素养和团队精神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赞誉。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假期,夜以继日地投入排练,最终在河南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项目展演暨“我们这片土地”主题思政课中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与他们并肩作战的这段时光,让我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与蜕变,也成为自己职业生涯中难忘的回忆。

  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注重思想政治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倾力打造思政教育活动品牌,切实增强文化育人的实效性。此次音乐剧的成功演出,正是学校对思政课和文化艺术高度重视的生动体现。

  这堂思政大课不仅为师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更在全省师生心中点燃了文化自信的火焰,引领我们共同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舞蹈《长河》节目负责人

郑州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关心

  时光荏苒,回首过往,能够参与学院舞蹈作品《长河》的工作,我内心不禁感慨万千。

  准备此次河南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项目展演暨“我们这片土地”主题思政课的过程中,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以及全省各个高校的主创团队老师们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充分展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正是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这次主题展演才能取得圆满成功。

  4月中旬,我院群舞作品《长河》确定代表郑州大学优秀校园原创文化精品项目参演后,师生们积极复排,在因校区改建导致学院没有排练场地的艰难情况下,指导老师们带领36名同学积极寻找场地,在较恶劣的环境下,利用碎片式的课余休息时间进行着排练任务。其中大四学生兼顾着学位论文、毕业汇演、考研就业等压力,但依旧准时准点进行排练。复排期间,正逢郑州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准备工作白热化阶段,绝对的“课比天大”。老师和学生就利用一切课余时间,即便错过就餐和洗澡的时间,学生们也完全配合且毫无怨言,都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秉承着郑大人“求是担当”的精神。

  在这次的直播活动中,各个高校的精彩演出充分体现了师生们心系祖国,从我们这片土地里汲取营养,培根铸魂、立德修身、躬耕践行,创造出了属于我们、属于时代的文化精品;同时,大家又将这些文化撒播反哺于这片土地,让土地给予了我们更丰厚、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与精神滋养。

戏剧《国是千万家》节目负责人

河南大学音乐学院戏剧系主任李玉昆

  作为《国是千万家》这部舞台剧的编剧、导演和表演指导教师,我全面负责作品从构思到落地演出的所有内容,这是一个既充满挑战又极具教学意义的过程,因为当一部舞台剧完美呈现在观众面前时,背后总面临着诸多锉磨。在节目即将演出前夕,我们收到了节目导演组的通知,要求我们对剧情内容进行修改,这些改动不仅牵扯剧情发展的核心部分,还涉及了很多细节的调整。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我们要重新审视已经完成的工作,来保质保量地完成这项大工程。面对这样的压力,整个团队并没有过于焦虑,而是立即展开创作排练,调整心态、迎难而上,最终将这次挑战转化为对作品再次锤炼的机会。

  河南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项目展演暨“我们这片土地”主题思政课不仅是一场展示高校学子才华和创意的平台,更是一次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契机,从筹备初期的方案设定,到活动实施的每一个细节,无不体现出严谨的态度和高标准的要求。由于活动组织流程严格,思想政治性强,使参与学生们切身感受到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作用与意义,思政课的内容不再是枯燥的灌输,而是以生动的形式,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剧本的创作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体验和思想交流,这让我体验到了更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也让我意识到作为一个艺术传播者,对弘扬优秀文化和价值观所要承担的重大社会责任。

舞蹈《黄河大鼓》节目负责人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学院教师曹楠

  得益于学校的大力支持与学生的配合,《黄河大鼓》这部原创作品成功展现在大家面前。我们深感荣幸能参与河南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项目展演暨“我们这片土地”主题思政课活动。《黄河大鼓》以黄河为灵魂,通过激昂的盘鼓节奏与舞者们的深情演绎,展示了黄河儿女的豪情与对土地的深深眷恋。在快节奏的当下,我们努力将传统韵味与现代审美融合,让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的光彩。

  排练过程中,团队协作至关重要。同学们不仅需掌握精准节奏和动作力量,还需面对盘鼓的沉重与训练的艰辛。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们更加坚定将《黄河大鼓》的魅力完美呈现的信心。

  此次活动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展示平台,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黄河文化的厚重与魅力。舞蹈不仅是艺术的展现,更是文化的传承与情感的表达。未来,我将继续致力于舞蹈编排,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尽我所能。

大合唱《我的祖国》节目负责人

郑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讲师靳风林

  此次河南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项目展演暨“我们这片土地”主题思政课,是我们学院师生首次参加以思政教育为主题的演出,比较于日常的排练演出,领导和师生们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在最后几天的联排过程中,所有工作人员及演职人员不辞辛苦,对节目细节及内容都要求更加严格,似乎大家都意识到了此次演出的文化内涵更高于艺术表演,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堂自己的思政课。

  本次活动立意深远、内涵丰富、形式新颖,深受广大师生欢迎。它将我们河南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植入校园思政教育之中,并以原创文化节目展演的形式进行,既较好发挥了文化的力量根基作用,提高了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的具体实践,将会进一步推动我省高校思政课质量的提升。

  通过此次活动,我感受到了中华优秀文化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根基作用,思政课要积极弘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在今后的工作和教学中,我不仅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同时还要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将思政教育和学科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出更多爱党爱国、思想进步、专业素养高的新时代大学生。

导赏组负责人

导赏组负责人

南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张卓

  非常有幸参与到河南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项目展演暨“我们这片土地”主题思政课中,作为艺术指导老师,我承担的主要工作是指导导赏学生完成各节目串联,以及“尾声”部分的主题讲述。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进行了一个全新的尝试,节目与节目之间的衔接采取学生讲述的方式,引导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和文化的土地,沉浸式体验节目,进行课堂交流,变换主体,这也成为本节思政课的独特、新颖之处。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导赏部分和主题讲述,同学们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导赏的参演学生们要像思政课教师一样娓娓道来为大家叙述,如何讲得生动,让大家入脑入心,孩子们一直在努力。徐晏导演和我为导赏的同学斟酌文本的词句,我不停地扣每个孩子的调度、表达,孩子们的表演状态深深地感动了我。我们的同学们都是好样的!不仅如此,当我看到场上的演职人员坚守自己的“阵地”默默付出,看到现场热烈的欢呼赞叹,这堂思政课效果显著,一切的努力都值得。

  这堂思政大课让我们不禁感慨,“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们必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传承好我们的文化基因、文化血脉,而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也必将在未来教书育人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贯彻落实。

主持人

主持人

郑州师范学院传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何向向

  很荣幸担任此次主题思政课的主持人,参与这场文化之旅。一个个精彩的作品令我印象深刻,一幕幕纷呈的表演令我感触颇深,这堂主题思政课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位参与者的付出。而我作为主持人,带领大家走进这次思政课堂,又为思政课堂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与有荣焉。

  本次河南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项目展演暨“我们这片土地”主题思政课是一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思政课底蕴,以革命文化培育思政课红色底色,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思政课活力的一次实践探索,承载着厚重历史和文化的地域象征,我也通过此次活动明白了,作为新时代“发声者“,要通过话筒传递正能量,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堂文化思政大课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思政课底蕴,以革命文化培育思政课红色底色,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思政课活力的一次实践探索,我们这片土地承载着厚重历史和文化的地域象征,也承载着我们对它深深的热爱。一个个精彩的作品在全省师生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火种,关于这片土地的故事仍在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