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省教育系统引发热烈反响,全省师生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一起来看我省地市教育局、中小学校负责人和思政课教师热议——
中共洛阳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洛阳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张战杰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深远影响和战略意义。我们将坚持思政课的政治性、把握规律性、丰富内涵性、提升针对性,进一步加强洛阳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一是充分发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机制的组织领导、教研指导、课程开发、学术研究等方面的作用。二是进一步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持续深化教学研一体化,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互助式备课和全员培训,推动思政课教师专职化专业化成长和发展。三是打通大中小思政课教学资源共享通道,持续深化课程资源一体化,着力构建学科横向和学段纵向“大思政”体系,采取沉浸式课堂、行走的思政课、非约定式思政实践课等形式让思政课“活”起来、“火”起来。四是加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统筹推进社会大课堂一体化,推行思政研学旅行等现代学习方式,积极开发和组织“沉浸式”教育教学活动,推进学校“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
新乡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冯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导向,也凸显了新时代教育的政治属性和战略属性,是对新时代教育目标的全面阐述,也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为我们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乡市教育局始终旗帜鲜明地把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一是与属地12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席会议机制,助推一体化项目顺利实施;二是培育了5名思政课中原名师,牵头成立了河南省思政课中原名师工作室共同体,组建了新乡市思政课中原名师工作室联盟,全面带动思政课教师队伍成长;三是依托片区一体化建设平台,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和“大练兵、大比武、大展示”等活动,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教科研成果,建立了思政“金课”资源库;四是集体聘用优秀退役军人、科研人员、人大代表、道德模范等各行各业人士为“校外思政课辅导员”,聘用公检法司部门专业人员为“法治副校长”,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五是建立了两批共14个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在全市中小学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和“我观时政”等活动,使得思政教育更加入脑入心。
下一步,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紧抓体制机制、教学研究、师资培训一体化,注重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全面提升新乡片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更多优秀的时代新人。
河南省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王瑞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实验中学始终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并坚持将思政课建设作为学校学科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号工程”,常抓不懈、一以贯之、不断创新。
一是构建体系。学校把课程思政作为系统工程,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发掘所有学科教学中的思政资源,开展课题研究,培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思政教育放在第一位的自觉意识,使课程思政科学化、体系化。
二是找准抓手。学校高度重视把思政工作渗透在鲜活的人物和事件中,强化活动育人,通过组织演讲比赛、征文书画比赛等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红色研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
三是凝聚合力。学校充分挖掘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资源,通过家校合作、社区共建、专家讲座、法制进校园等形式和途径凝聚思政建设合力。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最新重要指示,学校将全面提升政治站位,进一步抓好思政课建设,让思政课在学校教育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一是有效提升思政课影响力和吸引力。通过优质课程资源开发,与河南博物院开展互动共建、合作育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精品课程。
二是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学校将利用河南红色教育资源优势,开展“红色基因寻访”主题研学,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让思政课成为吸引学生、凝聚学生的“磁力场”。
三是加强专业化、高水平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将积极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既练好内功,又主动借力,加强培训和师资培养,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应对挑战,让思政课教师成为学校育人队伍的“先锋队”和“排头兵”。
郑州市第十一中学校长郭勤学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广大师生深受鼓舞。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不可替代。
一直以来,郑州市第十一中学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将“思政课建设、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课程思政”三位一体有效结合,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作用。
立足教学,重视“课堂育人”的主阵地作用。持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打造高品质思政学科基地,增强辐射引领作用。不断优化课程设置,用好国家课程、开发地域课程、探索校本课程,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党的创新理论与思政课结合起来,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思政课起来,真正发挥思政课补钙壮骨、固本培元作用。
善用“大思政课”,深入浅出让学生学懂悟透。坚持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开发“赓续红色基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感悟国家发展”实践“行走”课程,让学生在“体会”“体验”中构建知识模型,在教师“传道授业”的引导中主动探究、学会思考。
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教师队伍。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升,在学理研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价值引领上下功夫。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提升职业幸福感,增强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信心底气更足。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指明方向。今后,学校会持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深入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通过数字赋能、社会赋能,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郑州九中校长张莹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总结了新形势,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任务。作为全国首批、河南唯一的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郑州九中广大师生深受鼓舞。我们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上好思政课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义、应尽之责。一直以来,郑州九中始终坚持以“海航班”建设为抓手,立足特色优势,整合社会资源,注重形式创新,在探索中不断凝练聚焦,在实践中不断加强改进,体系框架日益明确,基本格局深刻变化,将当代革命军人“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史。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学校注重把握教育的契机,创新课堂形式,通过“班会思政课”“活动思政课”“行走思政课”“节日思政课”等形式,力求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让学生乐听、爱学、愿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使命,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强化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思政课课程体系,拓展思政课建设格局,激发思政课创新动力,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河南省实验小学校长王献甫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让政治引领成为思政课建设的基础,让价值塑造成为思政课建设的关键,让真理传播成为思政课建设的支撑,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我们要遵循小学学段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科学、具体地设置课程体系,创编完善校本德育课程。做好小学学段低中高年级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举世瞩目的成就和时政热点充分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与生活紧密联系,实现“生活中育德,生活中育人”。
我们要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多渠道、多方式使“课程思政”理念成为广大教师日用而不觉的行动,确保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在教学形式、活动方式、传播途径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让师生在课堂交往中实现共情、共鸣、共生,让有意义的学习行为更加有意思。
我们要加强党对小学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全面统筹校内外的资源和力量,发挥党团队、校家社、大中小学一体化育人合力。积极搭建平台,做实学校明德、卓越、先锋、家校学院四大教育阵地,实现思政课“管好、教好、学好、育好”目标。在德育活动中加大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衔接,营造“全社会育人”的良好氛围,共同上好思政课,全力做好“后继有人”这篇大文章。
平顶山市新华区建设街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中原名师苏豪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平顶山市新华区建设街小学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进一步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将在思政课建设方面做以下打算:一是把握主旋律,构建“党建+思政”的育人模式。以党建引领,打造“红色”育人链条,包括党员带队员,讲好“红色故事”;教师发展与深刻理解教育使命相融合、党史学习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相融合、红色党建活动与德育活动课程相融合,做好“红色融合”。以党建带队建,“一四八”模式强少先队建设,即每月活动“一主题”、每学期开设“四个节”、党史学习教育“八大主题”。二是把握总基调,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学科融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教师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根据各类学科课程自身的特质,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思政元素融合,挖掘元素,提炼结合点,加工教学内容。做好思政课与学校的德育、少先队工作相结合,校内的学习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大格局。讲好“开学第一课”、国旗下的“思政课”、主题班队思政课三个“大思政课”。用好“活”的资源,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坚持活动育人,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拓宽思政育人场域,利用各种时间节点,用好纪念馆、场馆等区域思政教育资源,开展纪念活动,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以思政教育融入实践、体验和研究等多种方式,让思政教育“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做思悟,厚植爱党、爱国、爱家乡等家国情怀。
安阳市第一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葛玉霞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依托安阳本土红色资源,在师资、课程、课堂上发力深耕,努力提高育人质量,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是向“师资强”发力,构建“全员育人”格局。学校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专业成长,定期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基本功训练、教学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有力促进了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学校还充分调动校外多方育人主体积极性,邀请劳模、机关干部、行业专家、抗美援朝功臣等为学生上思政课,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二是在课堂主渠道深耕,构建“全过程育人”链条。学校把课堂作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高质量开设思政课程,强化课程思政教学,突出活动育人功能,创编了《德润童心》《甲骨文昌》《字里芬芳》等校本课程,着力构建思政课主抓、各学科渗透、实践活动拓展的思政课程体系。三是让学生成为主角,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学校成立“红领巾宣讲团”,依托线上视频号,推出“思政微课堂”短视频,让少先队员从小树立“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依凭特色项目式学习,优化整合各学科活动,着重强调“行走”的课堂;充分挖掘地域资源和校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精神。学校将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在学生道德生命成长的“拔节孕穗期”,引导广大青少年成大才、担大任,成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濮阳市实验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中原名师王继敏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也赋予了我们沉甸甸的责任。作为一名初中思政课教师,我深感荣幸,也深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一是丰富教学内容,拓宽育人格局。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实现思政课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同频共振。二是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育人实效。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构建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思政课的魅力。三是加强实践教学,深化协同育人。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红色研学等,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上好“行走的思政课”,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了解国情乡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思政课教师,我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探索创新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课教育的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新乡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校长、中原名师魏名玲
新时代新征程,未来的二三十年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至关重要,现在的中小学生将成为祖国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把他们培养成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让学生在思政课中坚定理想信念,有报国之志;学习知识本领,有报国之能;投身时代实践,有报国之行。
思政课教师要以自身的坚定信仰影响学生。思政课教师要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将党的创新理论和新时代的伟大成就融入思政课中,让思政课更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要与学生共情共思、同频共振,一言一行体现思政课教师的政治强、情怀深,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报国之志。
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润心”,还要“启智”。在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掌握教育的螺旋上升规律,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特点,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高阶思维。思政课教师还要积极投身到课程思政和德育活动中,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核心素养,从而使学生具有报国之能。
思政课教师还应当立意高远,投身实践。在“大思政课”建设中,思政课教师需要用好“大资源”、善用“大课堂”,将教育视野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以“思政小课堂”激活“社会大课堂”,以“社会大课堂”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使其更好融入“大时代”,适应“大趋势”,在实际行动中坚定信念、提升能力,具有报国之行。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拥有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改革创新,全面培育新人,与祖国、与学生共成长,在平凡中书写精彩,在奋斗中收获美好。
洛阳市实验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洛阳市骨干教师王玮玮
作为一名一线初中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我心中,可以具象化为一面旗帜。在人员众多、气势磅礴的教育队伍最前方,这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旗帜高高飘扬,它指引方向,团结人心,鼓舞斗志。这面旗帜关系人才培养,关系教育发展,关系民族复兴。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在以后的思政课教学中,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不断精进努力。
第一,日积月累,抓好课堂主阵地。思政课堂是师生沟通思想的主阵地,教师要用坚定明确的政治导向、真挚饱满的教学情感、丰富灵活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呈现一节节有趣有效的走心课程,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
第二,守正创新,利用好社会大课堂。我将不断进行教学形式创新,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带领学生开展“思政微研学”活动,利用好身边各种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火热生活,了解国情民情,讲好新时代故事。
第三,亲师信道,发挥教师榜样示范作用。身教胜于言传,思政课教师要坚定信仰,加强学习,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做学生情感上的知心人,思想上的启迪者,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洛阳市老城实验小学书记、校长、思政课教师王辉
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为一名小学思政教师,我深有感触。在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现代性社会条件下,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现实需求发生了重大改变,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如何上好思政课,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一是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教师要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责主业,抓住根本,守正创新,坚守好自己的“责任田”。二是思政课程要注重实效。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统筹各类资源,拓宽践行面,找准融合点,丰富思政课程,把党政引领作为思政课的“压舱石”,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知识、受教育、长本领、乐奉献。三是积极探索思政课堂新形式。把行走的思政课、非约定式思政教育等形式与学校课堂有效整合,让良好的道德品质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学生目之所及,皆有品德;感之所受,皆有教育;行之所向,皆有方向。四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思政教育需凝聚多方合力,久久为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核心要义在于内在的统一性,即横向贯通和纵向衔接的有机融合,做到同向同行、各有侧重、互相补充,才能破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结构性难题。
洛阳市中州西路小学思政课教师邵晓国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建设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为我们推进思政课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作为一名小学思政课教师,我要认真学习,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一是课堂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不断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创新思政课形式,充分利用身边的思政资源,讲好新时代故事,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二是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学生更好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三是遵循教育规律,落实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标精神,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设计课程目标,让课堂活动更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入脑入心。四是积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争做一名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在工作中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思政课教师王雯卉
作为一名小学思政课教师,如何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我在教育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的目标和方向。
小学生的认知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较大,且局限于具体思维,缺乏系统性,难以理解远离生活和较为抽象的知识。但是听故事、讲故事是小学阶段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法。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蕴含着许多鲜活真实的哲理和案例,把它转化成故事渗透到小学阶段的思政课教育教学之中,有助于构建真实情境和营造沉浸氛围,较大程度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教学实效。讲好中国故事,首先就要让学生了解、熟知中国故事,并且从故事当中理解道理。
其次,使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塑造情感体验。在思政课上可通过图片、音乐、动画等素材展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例如,红军长征的理想信念、雷锋的无私奉献、女子排球队的勇敢拼搏,用真实的场景激发学生内心,获得强烈的情绪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和心灵共振。身为思政课教师我还可借助多种实物和象征,让学生的情感受到浸染。比如,引导学生认识国旗、国徽等标志性物体,走进中共洛阳组织诞生地纪念馆、洛八办等场馆,了解其故事、领悟其意义,激发学生的共鸣,树立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朴素情感。
小学阶段是学生培道德、塑情感的最佳时机。讲好故事,以德润心;在路上,且行、且思、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