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 · 匠心育人 | 张梅:在讲好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故事中更加出彩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五周年。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宣传近五年来我省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推介一批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优秀思政课教师,引导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师带头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豫教思语”微信公众号开设“这五年 · 匠心育人”栏目,展示我省优秀思政课教师风采。

  今天,一起走进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梅的育人故事——

  作为在思政课教学一线工作战斗33年的老教师,我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做一名“好老师”作为人生追求,努力做学生成长的知心人、青年教师的引路人、教学改革的先行人、学科建设的带头人,在讲好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故事中成就出彩人生。

  用心用情做学生成长的知心人

  当过16年教研室主任、6年教学副院长、2年党委书记到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无论岗位如何变化,我当一名“好老师”的初心从未改变过。

带领优秀学生到大别山进行社会实践考察

  我经常用自己的座右铭“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与同学们共勉;用“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处世原则引导学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用自己所学心理学专业,在业余时间曾给大学生做过十年心理咨询,帮助许多学生走出心灵困惑,走向健康生活,有一位学生在毕业20年后找到我的电话表达感激之情。我经常会以身示范给学生讲“自律的人生才最自由”的道理。2017年,作为教学副院长,我带领学生挺进大别山,开启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思政课校外社会实践考察的先例。

带领汪胡桢实验班学生到红旗渠进行社会实践考察

带领优秀学生到兰考进行社会实践考察

  我还组织优秀队员成立“红色精神宣讲团”,让红色基因燎原华水。截至目前,我带领学生去过焦裕禄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何家冲干部学院、黄柏山生态文明建设基地、修武县委党校党建美学教育基地等,利用社会实践考察得来的丰富素材和体验,指导学生参加了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获得了国家级二等奖。

2023年与培养的研究生毕业合影

  17年来,我培养的40多名硕士生有一半多步入高校成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教过的水利学院工程造价2016036班学生惠瑞晗这样评价:张梅老师的思修课上得很有激情,上课时的笑容也非常有感染力。她经常通过大量的、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例子,把许多道德与法律的知识现实化、简单化,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同时也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她的思修课也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她主张开放思想,课堂上经常有小组讨论、辩论,让我们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同学们也并不觉得这是单纯的理论课,反而对于这门课更加爱上、想听、想参与。张老师还组织了每年的“尚德杯”演讲比赛,经常在课下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给我们看稿子、一句一句作指导,给予了我很多帮助,老师非常细心,也很有耐心。很感谢在大学的第一学期遇到这么棒的思修课老师,让刚上大一迷茫的我有了更加清晰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并且在课堂中发现自己、了解自己。

  言传身教做青年教师的引路人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张梅工作室成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教师,我深知做好传、帮、带工作的重要性。教学上,我言传身教,注重师德培养,对青年教师严格要求,精心辅导,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技能尽快站稳讲台。在我主抓教学时,就设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评,通过大赛锻炼队伍,提高教学水平。我还在院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专门设立青年专项,以项目带动教学改革,促进青年教师教研水平提高。在我的带动下,青年教师得到迅速成长。在教育部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中,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技能比赛中,获特等奖3名、一等奖11名;在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7名;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金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6名,二等奖6名;获得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6名;获得第14届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奖励基金一等奖1名。我本人也获得河南省教学名师和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的荣誉。

  守正创新做教学改革的先行人

  从教三十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思政课教学改革,特别是从2010年就启动考试方法改革倒逼课堂教学改革,我提出的“3+2”教学与考核模式在四门课程中全面推广,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被评定为省级教改项目,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我提出的“SCS”课堂实践教学方法2014年在河南省“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优秀案例评选”中荣获一等奖。作为“四课联动”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顶层设计者和积极推动者,我带领团队不断创新,顺应课程发展,提出“五课联动•四域融合”教学模式,2019年我们的教改成果荣获河南省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改革成效得到时任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和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张文斌充分肯定。

  改革成果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网等媒体报道,我本人多次接受河南卫视采访,《河南日报》以《她的思政课会“行走”》为题对我进行专访。

  潜心科研做学科建设的带头人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学术团队负责人,我先后主持教育部重大项目子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以及省级课题十多项;出版著作3部、主编教材5部;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3篇被人大复印全文转载;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我主持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获得省优秀课程并评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省级一流线上课程,主持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项、省级实践教学基地项目1项、省级虚拟仿真课程群和省级虚拟仿真项目各1项,主持第五届河南省“出彩中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点项目1项。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我带领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河南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首批河南省高校示范性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批河南省新一轮重点学科(2023-2027年)。2023年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研究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最新发布,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进入全国排名前 40%,获得区域一流学科三星级评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我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和殷切嘱托,努力成为讲好思政课的“大先生”、履行课程思政责任的“大先生”、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大先生”,在讲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故事中贡献自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