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润成长!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暨集体备课结束后,全省思政课教师这样说

  3月9日19:00,由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委、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市教育局承办的2024年河南省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暨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采用线上+线下形式,带全省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

  此次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线上观看终端数量达157.2万,点赞量达5291.6万,线下全省高校师生集中观看学习,中小学师生家长同步观看。

  下面,一起来看我省思政课教师的心得感悟。

郑州轻工业大学

郑州轻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郭奇龙

  文化是根、是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观看此次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我既加深了对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也更加读懂了河南,了解了河南璀璨、丰富、深刻的文化。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作为中华文化起源地之一,对中华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典型地区,有着巨大的文化财富值得去挖掘,我们应顺应时势,探索河南独特的地域文化,为中国发展贡献河南力量、河南智慧。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作为一名河南的思政课教师,我更加有责任去思考如何将河南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到促进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中。

郑州美术学院

郑州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丹丹

  此次2024年河南省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暨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的主讲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对启智、筑基、明理、立志这四个主题进行讲解。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将以更大的热情在思政课堂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河南故事,做好文化使者,传播好河南声音,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同时,作为美术院校思政课教师,我将依托河南省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美术作品融入思政课堂教学,持续推进美术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发展,以强烈的爱国之心,爱党之情,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引领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焦作大学

焦作大学思政课教师卓艺璇

  这堂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给我带来了很多新感受,围绕着“坚定文化自信——重温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这一主题,毛鹏帅老师通过春节的传统习俗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礼仪,引导学生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发扬者。杨柳青老师通过讲述文化的力量来自于中华文明的文化主体性,来自于河南文化的厚重底蕴,引导学生从中汲取营养,真正读懂河南、认识中国,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将继续以激励和引导学生赓续文化基因,厚植文化自信为己任,传承好、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大思政课”底蕴,切实发挥铸魂育人作用。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冯茹

  此次2024年河南省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暨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活动主题为“坚定文化自信——重温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来自不同学段的四位思政课教师以“启智、筑基、明理、立志”为主线,用“节目+课堂”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创新体验,生动直观地展现出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相互衔接、层层递进,同时体现了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重要地位。

  这堂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我深受启发,深刻地体会到将地方文化特色及地方红色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思政课,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厚植高职院校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职业素养,促成鲜明特色的职业院校文化传承。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我会将地方文化元素融入到我的思政课堂中,培养德技并修的新时代工匠型人才。

河南物流职业学院

河南物流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王利霞

  “启智、筑基、明理、立志”这是孩子们成长成才的道路,也是2024年河南省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暨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的思路。四位优秀的思政课老师分别用不同的授课主题,从不同的角度,针对不同的学段学生,带领线上线下的师生们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又一次诠释了坚定文化自信的决心和底气。

  从中国过春节的年俗贴春联、拜年的特色传统文化开始,到箜篌骨笛等民乐器合奏的《游子吟》,中国戏曲瑰宝豫剧《花木兰》,再到《端牢中国饭碗》的茹振钢教授的感人故事,体现了老家河南不仅代表中华文化的基因、符号,还凝聚着民族文化的根和魂,这也是河南卫视“出圈”的密码;河南不仅有第一种文字,第一支骨笛,还是全国第一大粮食生产省份;还创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教学方式,真正践行着立德树人的责任和担当。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民族精神、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作为高校的思政课教师,我们要有责任担当,站好三尺讲台,不忘育人初心;要紧跟时代变化,坚持“八个统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真正培养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兰考三农职业学院

兰考三农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白宝山

  文化在哪里?就如我们用手在盆里抓水,除了不在我们手里,无处不在。《过年》告诉我们,文化在春联的方块字里,在拱手礼的真诚里。《游子吟》告诉我们,文化在轻拢慢捻的曼妙音乐中,在游子眼望家乡,对母亲的思念里。豫剧《红灯记》《花木兰》告诉我们,文化在戏剧的唱念作打里,在花木兰盘马弯弓的巾帼豪情里。

  文化是什么?是我们只能用心灵去感知它的存在。文化是茹振钢“让所有人不挨饿”的知识分子的良知,是一袋“百家粮”的鱼水深情。

  文化的力量在哪里?中华文化,5000年弦歌不辍,就像滔滔黄河,自身就蕴含着决绝向东的力量。5000年弦歌,给了我们的祖先人猿揖别的智慧,也给了我们炎黄子孙代代相继,不负家国的情怀,“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牧野大地的思政人,在小小的讲台,给我们奉献了一场饕餮盛宴,之后,我们感悟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也将在工作中带领学生增强对中华文化、河南特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一步引领学生承担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重任。

开封职业学院

开封职业学院助教刘科洋

  思政课是传承弘扬我们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四个主题的学习,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学会用好讲好河南故事,来激发深厚的文化力量,激励引导大学生赓续文化基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自信,激发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主动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时期,肩负起传承和创新文化的光荣使命。

驻马店第二实验小学

驻马店第二实验小学中小学二级教师李源

  3月9日晚,通过线上直播观看了2024年河南省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暨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活动,我感触颇深。大中小学四位主讲教师所讲的《过年》《端牢中国饭碗》《文化的基因》《文化的力量》四堂课在年味、一碗饭和文旅“出圈”现象的讲授中,让文化的力量具象化起来。课堂结合箜篌、骨笛、排箫演奏,豫剧表演和朗诵等形式,在沉浸式课堂中更好读懂中原文化,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知中原文化的魅力与青春活力。

  作为一名小学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我会发挥文化以文化人、教化人心的作用,将优秀文化融入思政课堂,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兰考县明德学校

兰考县明德学校中小学二级教师赵卿楠

  通过学习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我深刻感受到: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活动中,授课内容分为四个环节:启智、筑基、明理、立志。老师们摒弃板起面孔“说教”的传统教学方式,以故事承载观点,以故事传递情感,讲好现实生活中的故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启智、筑基、明理、立志,四个环节环环相扣,每个学习内容都与河南文化息息相关,让孩子们不仅学习了思政课,更在思政课中了解河南优秀的传统文化。这种教学法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更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一个好的老师就应该这样,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讲好“中国故事”,从而进一步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

  此次集体备课是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促进青少年学生上好思政课、提升思政课质量和效果具有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激励引导青少年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厚植文化自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肩负起传承和创新文化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