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拍豫美!看河南城建学院学子的大美家乡

  家乡有天然的独特是风景、是美食、是风土人情,纵然世界辽阔,心中的家乡却是永远不变的画卷,接下来一起来看看河南城建学院学子的家乡。

美丽家乡

  河南驻马店嵖岈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系伏牛山东缘余脉,是一个花岗岩造型的地貌区,由南山、北山、花果山、六峰山相连,秀蜜湖、琵琶湖、百花湖、天磨湖分布。其中,有峰、洞、棚、石等各类景点300多处。嵖岈山的山峰不仅绝崖突兀、奇峰巍立,峰峦之间还犬牙交错、峥嵘嵯峨,群峰竞艳,蔚为奇观。

  ——河南城建学院学生 宋文博

  濮阳市博物馆是一个古遗址类型的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整个场馆的建筑面积有1020平方米。馆内有许多文物,中华第一龙和青釉鸡首壶就是这里的精品文物。

  濮阳人杰地灵,生长在这里,我倍感幸运。山川草木,一溪一流,皆我所爱。温柔的落日,抚慰我;挺立的白杨,鼓励我。我的家乡赋予了我积极的信仰,有一群积极的人,在努力为家乡的改变作出贡献。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要努力学习,肩负起责任,服务社会,为家乡发展撒下更多希望的种子。

  ——河南城建学院学生 李淑晴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洛阳。夜幕下的城市,既有繁华的热闹,也有宁静的安详。它是一首交响乐,由无数的音符和旋律共同谱写而成。每一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这座城市的夜曲。

  这个阳光明媚的漫画般的县城,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在这里,人们可以找到生活的真谛,感受到岁月的宁静与美好。

  ——河南城建学院学生 王轩

  南阳,古称“宛”,是河南省一个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

  众所周知,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东汉时期用来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它的发明者张衡就是南阳人。地动仪以精铜铸造,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条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南阳的老界岭地貌主峰为西北至东南走向,支脉呈羽状向南延伸,山势陡峭,沟壑纵横。景区分为分水岭游览区、仙人峰游览区和避暑山庄度假区三个部分,主峰犄角尖海拔2222.5米,为中原最高峰,高峻挺拔,远看似雄鸡。晴日山体呈青紫色,阴时云雾缭绕,时隐时现,引人入胜。

  ——河南城建学院学生 李双云

  许昌,古称“许州”,位于河南省中部,历史悠久,是汉魏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

  曹魏古城坐落于许昌市魏都区,以护城河为界,分为核心区和协调区两大区域,总体呈“一轴一环六区”的功能分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古城遗址之一,现已成为许昌旅游网红打卡地。

  走进古城,古朴典雅的连廊、恢宏大气的骑楼、层层叠叠的斗拱飞檐、造型别致的亭阁,让你仿佛穿越历史尘烟,回到1800多年前的魏都。公园内还设有博物馆,展示曹魏时期的文物和文化展品,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古城的历史,见证三国时期的历史变迁。除此之外,游客也可以通过参与曹魏古城举办的各种与三国文化相关活动,更加深入地了解三国文化。欢迎大家来许昌旅游观光,共赴一场三国之旅。

  ——河南城建学院学生 杨净铱

美味家乡

  信阳被誉为“山水茶都”“中国毛尖之都”,品味茶都信阳,要从一杯毛尖茶开始。

  信阳毛尖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由于生长在地势险峻、雨水充足的半山之间,优越的气候与地理环境,千百年的一脉相承的手工制茶工艺,使信阳毛尖原料细嫩、制工精巧、形美香高、色绿味长、营养丰富,饮后回甘生津、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如果你有机会来到信阳,品饮一杯用南湾水冲泡的毛尖茶,定会感到神清气爽,甘甜四溢,回味绵长。河南信阳的茶园也是一大看点,每年茶叶采摘时节,茶山云雾朦胧,漫步其中鼻腔里都是茶的自然芳香。而这个季节去信阳茶村旅游,你一定会陶醉其中。

  ——河南城建学院学生 刘菲

  濮阳裹凉皮,也叫河南卷凉皮,是河南省濮阳市的传统小吃之一,其面皮筋道,配菜扎实丰盛,主打“万物可卷”,再配上麻酱辣椒油,让人回味无穷。

  在家乡的大街小巷,每家都有自己的独特配方。把一整个凉皮浓缩在味蕾中,我想这是濮阳每个人心中最棒的夏天。除了凉皮,濮阳的特色美食还有壮馍。“壮馍好,壮馍好,平锅焖,浅油烧,肉馅香,皮脆焦。”壮馍从来不等人,每一个热乎乎、油滋滋的壮馍出锅前总有一队忠实食客期待着,而趁热吃则是对壮馍最大的尊重。

  濮阳人对家乡特有味道的熟悉和顽固,不论是远行还是求学,无论脚步走多远,能够召唤濮阳人的,永远是家乡熟悉的味道。

  ——河南城建学院学生 李淑晴

文化家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用此句话来形容我家乡洛阳“打铁花”最为精妙,滚烫的铁水在匠人手中,就似如一团紧密的“行星”,手中的木板每一次的抡打,都让这块“行星”向远处传播“光和热”。

  寂静的夜空下,伴随着点点繁星,辽阔的土地上却又是人声鼎沸,每一次抡打,都伴随着向上飞舞的“红色星光”,映着树蔓藤条,最后飘落在每个人的心头。我很难想象是多么大的激情能容纳1600度的高温,但我很清楚,每当铁水迎风飞扬多高,我的心中就能燃起多高的激情。

  ——河南城建学院学生许鑫钰

  郑州新密最具特色的风俗便是那热闹非凡的赶大集。这不仅仅是一种购物的形式,更是一种深深植根于人们心中的传统与情怀。家乡的赶大集和其背后的年味风俗,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价值。它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过年的喜庆和团聚的温暖,也让那些传统习俗得以传承和弘扬。

  在集市上,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那些传统特色产品,糕点、糖果、水果等琳琅满目。尤其是那些自家制作的食品,充满了儿时的味道和回忆。每次赶大集,我总会和家人一起,精心挑选年货。尽管现在市面上商品丰富,但那些传统特色产品仍然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

  过年期间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那就是家庭团聚。无论身在何处,家乡的人们都会在过年期间回家团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丰盛的年夜饭,品尝着各种美食佳肴。这种团聚的时刻,是每个人心中最温暖的港湾。

  ——河南城建学院学生 张可雯

红色家乡

  一座二七塔,半部郑州史。郑州二七纪念塔是一座为革命英雄树立的丰碑,是郑州名副其实的标志性建筑。走进二七纪念塔,墙上的浮雕再现了京汉铁路工人“争人权,争自由”,不畏强暴,团结互助举行大罢工的场景,激励教育后人传承和发扬二七精神。

  郑州人民为二七塔感到骄傲,红色基因藏匿于双塔之中,成长为一种照耀城市的文化气质和精神力量。

  ——河南城建学院学生 张棪棪

  我们为家乡感到自豪也坚信家乡会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豫践青春,我是主角”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正在进行中,快来微博、抖音平台带#豫践青春我是主角#话题书写你的家乡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