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青少年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青少年学子自发地融入和参与到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广泛实践中,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寒假期间开展“豫践青春,我是主角”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感受家乡巨变,挖掘时代故事,发现最美河南。河南学子在寒假期间积极参与活动,围绕“三行情诗表白最美家乡”“志愿服务心得感受”“畅想美好未来”等主题,在新浪微博平台参与#豫践豫强#话题讨论,通过拍照或短视频的形式记录眼中的家乡和时代巨变,在抖音平台活动专区带#豫拍豫美话题发布系列作品。
下面,一起来看看河南科技大学学子相册里的家乡美景和实践故事。
赏·家乡美景
深爱的固始
固始,我深爱的家乡。这里人文历史美,河洛文化、吴越文化和荆楚文化在此交汇相融,被誉为“唐人故里·闽台祖地”;这里红色精神美,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是一片名副其实的红色革命热土;这里山清水秀风景美,大别山、九华山、华阳湖......钟灵毓秀,物华天宝。每揭开一层她神秘的面纱,总能给我带来源源不断的前进力量。在这里,红色精神让我从小就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我也坚定了要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如今已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回首过往,历历在目,固始续写了我的一个又一个毕生难忘的故事……
@先锋号
小城新密
嵩山东麓、伏羲山下、溱洧河畔,小城新密。
这个城市很小,小到站在青屏山上就可以俯瞰到整个城区,但这个城市又很大,大到能够承载很多人的一生。
这个城市装载了我的整个青春和童年,见证了我的生活和学习中的所有酸甜苦辣,陪伴着我成为我想成为的大人,我喜欢这座城市。
我喜欢这里天微微亮时的烟火气息;我喜欢这里夜深时的点点灯光;我喜欢这里热闹的庙会游街……我喜欢这里的一切,这里就是我的家乡新密,一座三面环山的小县城。
“豫践青春,我是主角”,我们也将接过上一辈人交接的时代接力棒,尽己所能建设家乡。
@XYM.
家乡汝阳
我生长在一个很标准、很普通的北方山城小镇——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它不够繁华也没有什么高楼大厦,要问起历史底蕴、名山大川估计会像个红起脸儿的小孩。然而没有关系,家乡的山水土地却早已包裹着我,滋养着我学会正直、善良和踏实。
我的家乡山地丘陵较多,稍出名一些的有西泰山和岘山。西泰山据说是东岳泰山的“原址”,这里是炎黄二帝祭天大典的地方。我更熟悉的是岘山,最早的印象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岘”——就是开门见山的意思。汝阳原称伊阳,现名的意义依据“山南水北谓之阳”之下的汝河。岘山脚下流淌着马兰河,以“马兰”来命名河流是很常见的,而我很大一部分甜美的童年记忆都与它有关。河水的另一侧不远处,数亿年前,却是恐龙的天地,现在那里建造了很丰富的恐龙科普、地质展览馆。
越过汝河,便是美食、美酒的乐园。“杜康造酒刘伶醉”的故事在这里发生,勤劳与智慧传承下来。《短歌行》中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更为这一文化品牌作了最好的推介。行车经过杜康街道,用不上什么提示,仅靠鼻子轻轻一嗅,你就能知道所在方位。除了杜康酒,这里还有许多可以大饱口福的特色美食。或是一碗面或是一杯酒,带来的幸福却是那么纯粹,如同这儿的人一样,率真、热情。
@向辉
大美洛阳
“风起洛阳城,花开盛唐梦。”俯瞰千年,梦回盛唐。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位于我的家乡河南洛阳,它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人的智慧结晶。
@我的萝卜嘞
大美郑州
高中老师就曾说过:“郑州是贯通全国的交通枢纽,并且肩负着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使命。”我当时就把这句话记在了脑子中。
近年来,城市之间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咱的绿城郑州也在继续发挥它的地理优势,积极推进交通、产业、城市融合发展,还为实现我国的经济战略布局作出重大贡献。今日,当我近距离观察这些“铁疙瘩”,就仿佛在与郑州的百年历史对话!在这座复杂的交通枢纽城市中发生了太多让我难以忘怀的事情,生在绿城、长在绿城!咱们绿城郑州绝对行!
@禾雨Rain
家乡巩义
我的家乡巩义位于郑洛两市之间,南倚黄河,北靠嵩山。这里有浓厚的人文气息,触摸一个又一个历史遗迹,仿佛穿越历史与古人对话。傍晚路上的晚霞,家家户户的烟火气,让人感到平静与安宁。晚饭过后,与家人好友一起“Citywalk”,畅聊白日的开心与苦恼。这样一座慢生活的城市,让人心里充满平淡的幸福感。
我的家乡教会了我尊重历史、珍惜传统。这里的风土人情、人文古迹都让我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魅力。同时,家乡的民俗文化也让我懂得了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家乡的宁静与质朴教会我放慢脚步,关注内心的感受。无论身处何方,家乡的美好回忆永远是我前行的动力。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希望自己可以发挥专业优势,为家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为家乡人民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这就是我的家乡巩义,我从小长大的地方,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县城,却有着厚重的历史与温暖的人情。
@青橘栀耳SYK
大美偃师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是七朝古都,更是被称为“最早的中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印象,在我的印象中,偃师有三个“大家伙”。小时候常玩的火车站站前广场上矗立着“华夏第一爵”——乳钉纹铜爵。纤细的“腰身”,长长的“嘴巴”,在孩童时候的我眼里奇怪却有趣。后来才知道它是流行于夏商时期的一种酒器,便和小伙伴猜古人是用长长的“长流”来喝还是用花瓣样的“尖尾”来饮。之后在书本里学习到了这个文物,一想到它是在我家乡出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经常散步的华夏广场有“华夏第一鼎”,叫方格纹铜鼎,是“一言九鼎”的鼎。三锥足,样式古朴,仔细看还有网格一样的纹路,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早的青铜鼎。别看它简单粗犷,但确是代表了华夏人民审美意识的觉醒,也正是由此孕育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不同于“华夏第一鼎”的古朴,位于华夏路与槐新南路交汇处的武王征商簋,给人一种厚重敦实之感。爷爷讲过,武王伐纣,到了偃师这个地方筑城,放下兵戈,解散军队,息偃戎师,故称偃师。我认为这也是人们对于安定平和生活的向往。放下兵器,回归乡野,处处有炊烟,无战乱,正是人们所向往的安定生活,也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和平理念。
不管是“华夏第一鼎”,还是“华夏第一爵”,亦或者是武王征商簋,它们都是古时祭祀所用的礼器。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便是礼仪之邦,文明礼仪刻在中华儿女的骨子里。偃师厚重绵长的文化滋养着我,我更要成为一个言而有信、爱好和平、讲文明懂礼仪的新时代青年。
@小王半月
访·红色地标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1月26日,我参观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新县城南凤凰山麓,始建于1984年,占地面积288亩,由主展馆、鄂豫皖苏区将帅馆、英雄山、大别山国防教育园四部分组成。主展馆基本陈列《大别山·红旗不倒》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史。英雄山上的主题雕塑“红旗飘飘”,喻示着在大别山区诞生的8支红军队伍和在这块红色土地上进行的革命斗争生生不息,火种不灭,红旗不倒。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了解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史,以及曾在鄂豫皖苏区战斗过的开国将帅的英雄事迹,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伟大和英勇,深感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并继承弘扬先辈们“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先锋”的大别山精神,以这种勇气、锐气和朝气砥砺前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Hellownihao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而以其旧址为依托成立的一座革命纪念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也是洛阳市目前唯一的一处对外开放的革命旧址纪念馆。追寻革命足迹,追思革命先烈,了解这段历史,缅怀此间岁月,使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伟大的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是血脉里永不褪色的赤诚。
@湳淼
二七纪念塔
回顾自己在郑州生活的十几年,无数次从二七纪念塔前经过,却从未了解过这座位于繁华二七商圈的地标性建筑,直到大学的时候排练红色情景剧的时候才重新让我对二七纪念塔有了真正的认识:二七纪念塔全称是“郑州二七大罢工纪念塔”,为了纪念发生于1923年2月7日的二七大罢工而修建,京汉铁路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的标志。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郑州普乐园(今郑州二七纪念堂)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2月4日总罢工开始,全线所有客货车一律停开,长达千余公里的京汉线陷于瘫痪。
@yuaee_
听·奋斗故事
访谈革命党员前辈
为了聆听更多奋斗的故事,我来到了退伍军人、老党员刘长安老人家中,对老人进行访谈。
“干农活”“生产队”“念书”“饲养牲畜”是老人对其青年时期概括的关键词。到了而立之年,他选择应征入伍,成为一名雷达兵。“雷达兵,就是用雷达来监测飞机的高度、方位、距离。在战争年代,雷达兵就是拿着雷达和火炮。一旦监测到敌机,战士们就用火炮打飞机。”当谈到入党,他的眼中仿佛闪烁出光亮。“我是1973年10月加入的中国共产党。”老人神情坚毅,语速缓慢。1978年退伍后,老人来到了河南省平顶山市,成为一名煤矿工人。在岗位上,他始终心系党员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冲锋在前,热血当先,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最终,老人因其卓越表现和优异成绩成为党支部书记,更加坚定了自己内心的红色信仰。退休之后,老人热衷于将自己的故事讲解给自己的子孙儿女,希望他们能够牢记党的嘱托,厚植爱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刻苦学习,拼搏奋斗,不辜负大好青春年华。
老人少年时期在农村务农,青年时期充满热血应征入伍,壮年时期勤恳务工,古稀之年激励后辈。一路走来,他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奋斗的脚步。我们应向老党员看齐,树立永久奋斗的人生目标,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时代呼唤青年,奋斗开创未来。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应自觉接过历史接力棒,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既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既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接续奋斗。
@Moxuan_轩
记·社会实践
寒假实习
寒假期间,我有幸进入临颍县人民法院实习,得到向刑事审判庭的杨少武庭长学习的机会。杨庭长在法院任职二十多年,共办理案件2000余起,一直兢兢业业地奋战在基层一线,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他曾办理过多起重大疑难案件和全省精品案件,多次参加县问题楼盘、违章建筑治理、拆迁补偿、金融及粮食领域等社会重点治理协调会,坚持办好民生实事,真正做到了爱岗敬业、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地践行一名司法行政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kwsbsnd_
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一种形式,是传递爱心、播种礼貌的过程。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不是一个人,因为我看见了“我们”,我感到骄傲。我们是徐徐升起的朝阳,是连接你我他的纽带桥梁,共同在志愿服务中汇成爱的汪洋,对有需要的人伸手。我意识到了奉献带来的快乐。在未来,我们应当帮助更多的人,持续投入到志愿服务中,让生活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嗯啦
扬·传统文化
河南博物院
繁星聚莽原——多元文明汇融冲荡,建极于天中——华夏之花重瓣绽放。假期,我去参观了河南博物院,感受到了自己家乡本土优秀的传统文化,领略到了河南生生不息的精神和魅力。
@小鑫♡♡♡
牛皮鼓
行走河南,豫践青春。先贤孔子曾说过“鼓之舞之”,中国鼓文化,最早起源于商周。牛皮鼓作为中国传统打击乐器,在嵩山脚下、黄河之滨的偃师马屯村得到了完美的传承与发扬。马屯村,中国制鼓第一村。北京2008年奥运会,西安全运会皆使用过其出产的鼓。村落历史悠久,制鼓技艺代代相传。牛皮鼓的制作过程繁琐且讲究,从选皮、鞣皮、裁剪、拼接、定型、上色到成品,每一步都需精心操作。
牛皮鼓是河南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激昂的鼓点,浑厚的韵律,鼓锤与牛皮击打的瞬间,汗水四溅。河南人敲响的鼓点声体现了勤劳奋进、坚韧不拔的精神。
@行且知--
写·未来规划
新学期计划
志存高远,德才兼备,成就自我。作为一个热爱知识的学子,我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畅想。即将开启的新学期为我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挑战,而我准备以更加华丽的姿态迎接它。因此,我为下学期制定了三个计划:
第一,作为一名计划考研的大三学生,考研自然而然成为了首要任务。在这个阶段我将开始着手备战考研,旨在以学促考,以考促学,考研的内容与专业课的内容比较贴切,考研与课程学习二者可以相辅相成。
第二,在备战考研的路途中参加一些竞赛,如“小挑”、数学竞赛、数学建模大赛等。这样可以在较为单一的备战考研过程中,增加一些课外的乐趣,也可以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锻炼自己的能力。
第三,尽管考研和参加竞赛任务的繁重,但我深知专业课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大三和大四还有着不少的专业课,这些专业课可以帮助我深入理解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提高我的专业素养。
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坚信,只要我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努力向前,美好的未来就在不远处等待着我。我期待着站在考研的舞台上那天,我将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迈向更加辉煌的人生殿堂。让我们一同追逐梦想,开启属于我们的美好未来。
@AG时七
了解河南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感受家乡巨变、发现最美河南。在一堂假期思政大课中展示广大青年学子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增强个人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豫践青春,我是主角”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正在进行中,快来书写你的家乡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