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践青春,我是主角丨一起走进河南师范大学学子的实践故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青少年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青少年学子自发地融入和参与到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广泛实践中,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寒假期间开展“豫践青春,我是主角”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感受家乡巨变,挖掘时代故事,发现最美河南。河南学子在寒假期间积极参与活动,围绕“三行情诗表白最美家乡”“志愿服务心得感受”“畅想美好未来”等主题,在新浪微博平台参与#豫践豫强#话题讨论,通过拍照或短视频的形式记录眼中的家乡和时代巨变,在抖音平台活动专区带#豫拍豫美话题发布系列作品。

  下面,一起来看看河南师范大学学子相册里的家乡美景和实践故事。

赏·家乡美景

最美家乡 河南固始

浓缩着扎根千年的文脉 ,

见证着波澜的华章异彩,

是根,是祖。

流淌过鼓角争鸣,

绵延过今古中外,

是寻,是追。

附耳,

坐闻千古悠悠,

不明方向的脚步,

源自这里;

探首,

却见苍苍云海,

泼尽水墨的岁月,

以此为归。

根亲,

知所来处,

方探所向。

  @橙子zzccyy

大美信阳

信阳山水醉人来,美景如画入眼来;

青山绿水绕城郭,古木参天立苍天;

炊烟袅袅升屋角,鸡犬相闻过小溪;

笑脸盈盈迎宾客,亲情厚意暖如棉。

风吹稻花香满园,丰收喜悦乐无边;

民俗风情多姿彩,民间艺人传佳话;

茶香飘逸在心间,山水相依景色美;

信阳美景常相伴,岁月流转更婵娟。

愿将青春献故土,共筑美好家园篇;

信阳,我的最美家乡,山水之美令人向往;

愿你在这片土地上,永远繁荣昌盛、幸福安康。

  @加油加油再加油_奋斗

记·社会实践

寒假宣讲队

  作为“我是师大代言人”宣讲队的一员,我走进辉县二中进行宣讲。步入教室,弟弟妹妹们纷纷说:“姐姐好漂亮。”结束之后,我细细回想。漂亮的哪里是我?是我们三年磨一剑的青春;是和师大的浪漫相遇;是那个始终孜孜不倦、努力奋斗的自己。愿大家都能付出与回报成正比,不负青春不负己。

  @云开yyxx

凝心聚力做公益 志愿服务显担当

  距离“7·20”特大暴雨灾害已经过去两年了,自此以后,不同基金会也关注到了我们新乡市辉县市占城镇的小朋友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在这次物资发放中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寒假期间去参加了温暖包发放活动,切实地感受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力量,真心地感谢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能够关心到我们的小朋友们,也让这个寒冷的冬天闪现出一抹暖阳。

  志愿服务暖人心,你我齐心协力。通过这次志愿服务,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志愿服务能够让普通人们的心中尤其是那些贫困百姓心中感受到温暖。志愿服务润人心,儿童成才指日可待。儿童服务站的开设让更多的孩子在周末放下手机,走近自然,清扫卫生,整治环境,学习一些课堂之外的知识,拓展视野。利用寒假假期,我已经参加了很多次志愿服务课程,我们的线下志愿课程一直在进行中,线上一些美育课程也在继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由于自己是师范专业的学生,如果有机会,我也希望能够加入到支教的活动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更多的小朋友接受儿童服务站的帮助,受到更好的教育,走出家乡,服务社会。志愿服务记初心,一路向前扩队伍。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也深刻地感受到一名志愿者、一个志愿团体的志愿初心和使命。始终明白“我为人人”的初心,永葆这份初心,我们才能更加有底气有勇气去扩大我们的队伍,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们的志愿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活动,让更多的人接受到志愿者的帮助,让社会各界人士感受到志愿服务的好处,筹集到更多的资金用于贫困人民、受灾群众的生活中。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彰显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积极投身社会志愿服务实践中去,切实地为我们的人民、社会、国家着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会响应家乡号召,尽快投身社会实践中去,尽自己所能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增进人们的幸福感。

  @Lucky星200810

访·红色地标

感悟红旗渠精神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上个世纪60年代林县人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入漳河水的水利工程,全长1500公里,参与修建人数近10万,耗时近10年。总干渠从山西省平顺县设渠首拦河坝,引漳河水至分水岭,全长约70公里。总干渠穿越青年洞,青年洞洞长600多米,从石质坚硬的太行山半山腰穿过。1960年2月,由300多名青年组成突击队,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于1961年7月凿通隧洞。

  梦想铸铁骨,壮志撼山岳。十年的功力与汗水、十年的艰辛与智慧、十年的心血与砥砺、十年的追梦与收获,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深刻诠释了“实干兴邦”的箴言。千年期盼,一朝梦圆。1969年7月,红旗渠工程全部竣工。山的地图上,从此多了一条代表水的蓝色曲线。

  时空流转,穿越千年。林县人民把愚公移山的神话永远定格在太行山上,更把中国道路、中国力量、中国精神,镌刻在了这座太行丰碑之上。

  @wozuiaichimalatang

红旗渠就是纪念碑

  “忆红旗岁月,奔赴赶考之路。”为探寻红色足迹,学习红色文化,挖掘红色历史,感悟红色精神,我们来到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红旗渠,学习其“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在红旗渠纪念馆,我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参观了“红旗引领,创造奇迹”“英雄人民,太行丰碑”“山河巨变,实现梦想”等展厅。通过文字、图片、影像、场景体验等方式,我们仿佛穿越时空,沉浸式地感受了林州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苦战十年改造山河的壮举。我们观看了话剧《红旗渠》,并通过实地参观和沉浸式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深刻感受到了中华儿女在艰难逆境中勇于奋进、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从红旗渠纪念馆出来,我们来到了散发活力之光的红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气势磅礴的山洞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那段战天斗地的艰苦岁月。300余名青年靠着一锤一钎,面对高高的太行山,展现出了民族的勇气、志气。

  在中国发展的蓝图上,因为有林州人,从此多了一条代表水的蓝色曲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林州人民不断赋予红旗渠精神新的内涵,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不仅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又引领着林州人民“又踏层峰望眼开”,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福太行”的发展五部曲,使它成为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

  愿新时代青年,能成为一颗代表希望的红色新星。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铭记历史,从对历史的回望与思考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沐澈kerryn

重温红色革命情,重走峥嵘来时路

  走进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旧址群、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以及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感受先烈事迹,重温革命峥嵘历史,我们开展了大别山精神主题实践活动。

  鄂豫皖苏区在依据革命需要的基础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群众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确保了土地革命在苏区的普遍展开。通过全景式深入学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在将帅馆依次学习了在鄂豫皖苏区工作和战斗过的349位开国将帅的丰功伟绩,我们在参观游览中真诚感慨:“红色文化才是这里的根,这么多革命的丰功伟绩都在这里诞生!”

  最后,参观队伍来到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参观了馆中陈列和珍藏着的朱德、邓小平、李先念、许世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笔题词及珍贵烈士遗物,缅怀了鄂豫皖苏区13万多名革命烈士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队员们在陵园中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无比崇敬、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敬重。在一件件承载着先辈痕迹的文物和介绍前,学生们驻足观看,深刻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和为革命事业奋斗不息的情怀。

  此行亦是对红色精神的切身体会,对“七七事变”的沉痛缅怀。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们更加深化对鄂豫皖革命先烈和革命征程的认识,赓续红色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竭芜爱瞎逛

  了解河南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感受家乡巨变、发现最美河南。在一堂假期思政大课中展示广大青年学子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增强个人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豫践青春,我是主角”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正在进行中,快来书写你的家乡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