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全省高校师生深刻把握新时代伟大成就,增强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面对全省高校师生开展“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河南高校迅速行动、积极落实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足迹,以“山”“水”“河”“渠”“树”“字”作为关键词,按照6条主线路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一起来看。
以“山”为主线路
周口师范学院
近日,周口师范学院知新书院“革命红旗永不倒大别山精神永相传”暑期社会实践队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信阳新县,开展“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弘扬大别山精神,赓续红色基因。
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
实践队成员在纪念碑前缅怀先烈
重温入党誓词
实践队成员怀着崇高的敬意步入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烈士陵园静静矗立在新县城南白毛尖,《燎原》浮雕上峥嵘岁月的“血与泪”,透过“八一大门”映入眼帘。陈列室内收藏着4500余件烈士遗物,纪念碑上镌刻着新县13万名革命烈士的顽强不屈。
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不时驻足,重温革命历程,继承先烈遗志,深刻感受那段革命岁月的艰辛与伟大。在一张张生动的史料照片和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前,体悟先烈们勇往直前、赴汤蹈火的豪迈气概和奉献精神。烈士们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深深感染着每位成员,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新时代仍旧熠熠闪光。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实践队一行人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历史文化之旅。这座融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文物收藏与保护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革命历史博物馆,详细地展示了鄂豫皖苏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大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过程中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创造的丰功伟绩。
实践队成员认真聆听讲解,追忆峥嵘岁月
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们被博物馆中一件件珍贵文物深深吸引。一件件破旧的军装、一把把锈迹斑斑的枪支、一张张历经战火的照片,都让实践队员们深感震撼。他们仿佛看到了当年革命先烈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英勇斗争、无私奉献的壮丽画卷。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参观,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革命历史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
新县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和省委旧址位于新县城中心,是备受瞩目的红色旅游景区,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一处红色旅游景区,这里见证了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时刻,也是人们了解和缅怀革命先烈的重要场所。
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们详细了解了鄂豫皖分局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在我国革命历程中的作用。他们还参观了分局内的陈列室,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深入了解分局领导人和战士们的英勇事迹。队员们表示,这次参观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也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列宁小学
在信阳新县的一片宁静之中,列宁小学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实践队来到这里进行参观学习。参观过程中,大家深深被列宁小学的教育理念所打动。一代代教育工作者承袭红色理念,将大别山儿女培养成材,投身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箭厂河乡列宁小学是一扇窗口,透视出革命战争年代根据地教育的发展进程,也激励着青年学子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红田”惨案遗址
实践队成员来到“红田”惨案遗址。烈士的鲜血染红了稻田,后人为纪念先烈,将这块稻田称之为“红田”,记录着革命者英勇无畏的民族气节。箭厂河乡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并没有因为“红田惨案”而退缩,反倒更加坚定了革命斗志,他们擦干烈士的鲜血,继续前赴后继地走在中国革命前进的路上。
实践队成员在遗址前低头默哀,以此来表达对那些在“红田惨案”中逝去英雄的哀悼之情。
田铺大塆
在田铺大塆,实践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详细了解农作物的种植情况和农民的生产生活。他们发现,通过科技手段,如智能农业、生物技术等,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农民的生活条件也得到改善,许多农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增收致富。
此次田铺大塆之行,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们表示,将把在田铺大塆的所见所闻带回学校,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共同探讨如何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贡献出青春力量。
焦作新材料职业学院
焦作新材料职业学院组织部分青年教师赴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大别山区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壮烈的革命斗争史积淀了新县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宝贵的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老师们来到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和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和不易,也看到在党的带领下鄂豫皖苏区人民从大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的漫长岁月中取得的惊人成就。
在烈士陵园,老师们向先烈们敬献了鲜花,并在此重温入党誓词,表达了对先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表示要时刻牢记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红田惨案”和列宁小学旧址,讲解员讲述了那些曾经在此发生的让人痛彻心扉的故事。在场的老师们听后,自发排成整齐的队伍,向先烈英灵三鞠躬,以表追思。
老师们重走长征路,了解先辈们曾经走过的艰苦历程,把他们为了理想、信念、使命,不怕牺牲的光荣传统继承下去。老师们还探访了红军后代,听他们讲述自己父辈们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多位亲人的事迹,都深受感动。
深入红色故里,缅怀革命先烈
“南有许世友,北有郑维山”这是毛泽东对两位能打善战的开国将帅的盛赞。许世友、郑维山两位将军的故里都在新县,一个山南,一个山北,逝世后,两人又都魂归故里,隔山相望,造就了一个传奇。
老师们走进刘名榜同志故居,详实的图片、破旧的棉被、简朴的家具,诉说着老一辈检察人的清廉风范和铁骨忠魂,点燃了每一个参观者的红色记忆。弘扬大别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红军故乡叩问初心,在将军摇篮感悟使命,进一步坚定学校教职工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理想信念。
追寻红色记忆,感悟乡村巨变
“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新县时的殷殷嘱托犹在耳畔。37万老区新县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朝着“两个更好”的伟大目标,奋力奔跑。
老师们来到田铺大塆,现在的田铺大塆,乡村旅游业已经成为主要的支柱产业,一道道梯田错落有致,一排排瓦房朴实静美,一个个村民热情好客。田铺大塆后山上还保留的有刘邓大军当年的战斗遗迹,成为后辈缅怀革命先烈的红色圣地。
学思践悟守初心,踔厉奋发新征程
在新县期间,红色历史讲师团成员刘光峰同志以“做大别山精神忠实传人,成就大国工匠人生目标”为题,为老师们讲述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28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史;阐释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先锋”为核心的大别山精神内涵。在刘名榜故居,老师们集体观看了以刘名榜同志为原型拍摄的电影《五更寒》片段,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脚下这片土地的红色历史,感受到了伟大的大别山精神。
在全省深入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的关键时刻,焦作新材料职业学院引导青年教师传承好、弘扬好大别山精神,对于青年教师学好党史、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从而升华为对党、对国家的无限热爱之情,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以“河”为主线路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组织16名教师到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黄河博物馆开展“牢记嘱托实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老师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河的足迹,来到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实地参观领略黄河文化,感悟黄河流域的发展变迁。走过炎黄二帝塑像、大禹塑像,黄河碑林、毛泽东视察黄河纪念地,了解黄河成为“地上悬河”的原因,深悟黄河文化,升华民族精神。
在黄河博物馆,老师们认真学习黄河自然史、文明史、治理史,深入了解母亲河亿万年前的“前世”和一代代治黄人的“今生”。刘记老师动情地说,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跨越千年的黄河故事,让我们每一位参观者心潮澎湃。
实践活动结束,老师们纷纷表示,通过实践活动,切身体验到新时代伟大变革,作为新时代教师,我们一定牢记重托,不忘使命,践行新发展理念,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商学院依托“普”公英理论宣讲团开展以“河”为主线路的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黄河的历史、黄河的文化内涵,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青年大学生更多地领悟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性。
“普”公英宣讲团走进黄河博物馆,依次参观流域地理、民族摇篮、千秋治河、治河新篇、和谐之路五个展厅,一览黄河历史春秋,感受千百年来黄河流域在水土保持、生态保护,以及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传承发展,对悠久的黄河文明发展历程及灿烂的黄河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学习中华民族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展现的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深刻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普”公英理论宣讲团来到黄河下游河段,通过行走黄河沿岸和乘船近距离观察,感受母亲河的伟大,把黄河博物馆参观、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知行合一中不断提高责任与担当。
实践活动结束后,宣讲团成员结合身边的实践故事、自身实践经历,采用经典诵读、故事讲述等形式,以青春的视角、青春的表达讲好黄河故事。
以“渠”为主线路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组织十余人到林州市红旗渠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足迹,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队员们沿着当年的修渠线路,拾级而上来到青年洞,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位于任村镇卢家拐村,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面对无比艰巨的任务,建渠干部群众“宁愿苦战、不愿苦熬”,抽调出300名优秀青年组成突击队,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将洞凿通。队员们驻足青年洞,品味当年青年们艰苦奋斗的光辉业绩,体会林县人民太行山中奋战的十年峥嵘岁月,感受林县人民 “誓把河山重安排”的雄心壮志和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
为更全面了解红旗渠修建的光辉历史,深入体悟林县人民不惧艰险的精神风貌,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红旗渠纪念馆。纪念馆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总干渠枢纽工程分水闸处,是为了纪念林县人民为了改变缺水旧面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修造红旗渠这一伟大创举而建立的。纪念馆以红色为基调,造型似灵动渠水,展厅由“序厅”“旱魔”“奇迹”“丰碑”“梦想”“精神”六部分组成,用2000多件珍贵文物和声、电、视频,立体再现了当年10万大军战太行的震撼场景。
走进展厅,随着讲解员的深情讲述,队员们真切感受红旗渠儿女“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创业历程。一幅幅珍贵照片、一个个动人故事、一件件历史文物无不在诉说着当年十万开山者绝壁穿石、挖渠千里的故事,他们将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旗,永远插在了太行山之巅。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通过两天的实地参观学习,队员们切实领悟到红旗渠精神蕴含的深刻意义,感受到伟大的时代巨变,更加清楚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队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教育工作者,将以红旗渠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努力奋斗。
河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
河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组织实践队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通过实地参观红旗渠,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传承和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点亮红旗渠精神永续传承的薪火。
探访青年洞
队员们来到红旗渠,跟随讲解员的步伐,通过实物、实景、实例、实事,近距离地触摸历史,一同追寻“十万大军战太行”的奋斗足迹和光辉历程,真切感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队员们顺着“红飘带”一路走过长长的渠线,参观红旗渠的咽喉工程——青年洞,行走在壁立千仞的太行山间,亲身体会当年林州人民把自己生命置之度外,在悬崖上荡秋千除险石的大无畏精神,亲身体会当年共产党员带领林州人修建红旗渠时昂扬的革命斗志和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
走进红旗渠纪念馆
为进一步巩固实践成果,队员们来到红旗渠纪念馆参观学习,馆藏的泛黄老照片和锈迹满满的旧工具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修渠故事,是红旗渠精神的真实写照。通过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锈迹斑斑的文物、一个个高度还原的模型,队员们切身感受当年林州人民为改变恶劣的缺水条件,干部身先士卒,群众团结一心,手拿凿具开山修渠,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真切感受红旗渠工程的伟大与艰辛,切实体会到青年的使命和担当。
红旗渠精神进校园
为了用实际行动和亲身经历厚植爱国情怀,队员们走进开封市尉氏县庄头镇郑店小学,用寓学于乐的教学方式、丰富的实景图片带小学生们走进红旗渠,开启一场“云游”体验。队员们以“为什么要修红旗渠”“为什么能修成红旗渠”“如何开辟好时代新渠”三个问题为切入点,带领小学生们理解红旗渠精神内涵、了解红旗渠修建的历史背景、学习先辈精神,着重讲解了任羊成、李改云等先辈的英勇事迹。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一个个自强不息的人物,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个人。
为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巩固红旗渠精神学习成果,队员们通过趣味问答比赛、妙笔生“画”绘画比赛等课外兴趣活动,增强对红旗渠精神的理解,进一步学习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
河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切实将“红旗渠进校园”“红旗渠进课堂”等目标落到实处,引导学生深刻领会“红旗渠精神”实质。队员们纷纷表示,思想受到了深刻洗礼,精神得到了极大提振,会将这次学习成果全面转化为学习和工作的激情,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动力,带着时代赋予的新使命站在舞台中央,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足迹,牢记嘱托学思想,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激发勇毅前行动力,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