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 河南工业大学学子的学习日记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全省高校师生深刻把握新时代伟大成就,增强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决定开展“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河南高校以“山”“水”“河”“渠”“树”“字”作为关键词分6条主线路,组成12支分队,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河南高校学子们在行走中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并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实践过程、抒写实践感悟。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红旗渠分队——河南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学生王晶的学习日记。

我的学习日记

  7月12日 星期三

  7月12日,河南工业大学红旗渠分队实地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红旗渠路线,感受修建红旗渠的困难和不易,学习红旗渠精神。晨风徐徐,我们首先在校门口集体合影,随后踏上了实践活动的道路。我们来到红旗渠景区,这里绿意盎然水源充沛,与以前干旱的状况截然不同,可谓变化巨大。再往前,一个刻有“红旗渠就是纪念碑”字样的大型建筑矗立在我们面前,抬头仰望这块石碑,仿佛可以看见先辈修建红旗渠时的场景,它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

  接着,我们来到了红旗渠枢纽工程分水闸,聆听我校青年教师在此授课。看着墙上的一张张照片,我似乎也感受到了红旗渠分水闸修建成功时的喜悦。最后,我们来到了红旗渠纪念馆,看着当初修渠的一些写照和注释,我不禁感叹这真是一个伟大工程。在馆内,我们不仅看到了林县人民是如何开渠引水的,还学习到了林县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重走革命之路,体会时代变迁,我突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自豪感。曾经有一股思想的巨浪在这片土地翻涌,而百年之后,青年又一次呼吸着这股思想的浪潮生长,红旗高扬,一路坦荡。

  7月13日 星期四

  寻访红色踪迹,忆峥嵘岁月。今天,我们继续走访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红旗渠路线,感受修建红旗渠的艰难。登上一百多阶的楼梯,我们开始朝红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出发。青年洞修筑在太行山腰的峭壁之上,太行山坚硬如钢的石英砂石,一锤下去,只能留下一个斑点,可想而知青年洞的开凿是多么艰难。我们在青年洞前重温入党誓词,内心的爱国信念更加坚定。

  随后,我们参观了谷文昌生平事迹展。跟随讲解员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谷文昌无私奉献带领人民走向胜利的事迹。“不忘初心”立于展厅正中央,这是谷文昌对党的忠诚,更应是我们年轻一代应该遵守的信念。最后,我们来到石板岩镇,参观扁担精神纪念馆。在纪念馆内,听讲解员为我们讲述林州人民的那份勤劳朴实,我受益颇多。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吾辈青年当续红旗渠精神之火,唱响红色旋律,激扬红色精神,争做新时代的领跑人。

  7月14日 星期五

  弘扬劳模精神,激发奋进力量。今天,我们以“访”为主,拜访了最年轻的修渠人张买江老人和当时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接见的干部群众,到访了红旗渠干部学院和庙荒村。从村民的记忆中了解修渠的艰辛,我们感悟到了昔日与当今在生活上巨大的改变。

  迎着朝阳,我们来到了张买江爷爷的家中,他向我们讲述当年年仅13岁的他就被母亲送到了修渠工地,要替因为修渠牺牲的父亲完成修渠引水的遗愿。现在张买江是林州市红旗渠干部学院的一名劳模讲师,虽然已年逾七旬,但他仍然坚持在讲台上为一批又一批学员讲述当年修渠的故事,传承着红旗渠精神。听了他的热情讲述,我感受到了当时生活条件的不易,从心底里为当今社会和谐发展感到自豪和珍惜。

  下午,我们来到了庙荒村,其相关负责人对近些年庙荒村的发展历程进行一一讲解。我们还采访了一些村民,对乡村建设发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血与泪堆筑而成的红旗渠,造就了现在美好的生活。我们不禁感慨万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感悟颇多,我们当代青年人应该积极发扬红旗渠精神,并将红旗渠精神融入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随着时间的更迭,我们相信红旗渠精神将会深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影响终生。

  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足迹,牢记嘱托学思想,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激发勇毅前行动力,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