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手机版

大交流、大充电!2023年河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圆满结束

厅思政处 发布时间:2023-07-28 10:21:47.0

  为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认真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攻坚行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于6月14日—16日举办2023年河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本次培训由河南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原理”分教指委承办,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省教育融媒体运营中心协办。

  2场专家讲座,集中式学习、充电,打开了视野、开阔了思路,引得培训现场掌声不断。

专家讲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3 版)

教材编写说明与教学难点解析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项目工程专家

教育部高校思政课“原理”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熊晓琳

  熊晓琳主要从两方面讲起:一是针对“原理”2023版教材的修订思路和学员们进行了详尽分享,列举了2023版教材的新变化,强调了2023版教材修订的四个指导思想,即体现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决议精神、体现学术界研究的前沿成果、体现思政课教学中反馈意见、体现原理课教材的自身逻辑;二是就剩余价值理论这一教学难点从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的流通及剩余价值的分配三个方面进行了解析。最后,她结合自身经历谈及教研室主任的角色定位问题,强调教研室主任除了常规工作,还应以身作则,加强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重视集体备课。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原理”分教指委委员、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胜锋主持

提升“马原理”教学有效性的两个维度

教育部马工程教材编写组成员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闫方洁

  闫方洁首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行’”的总问题和“知识层面学懂、方法层面学活、思维层面学透”的总目标。其次,她指出了“原理”课的抽象性、高阶性、思辨性及系统性等特点。最后,闫方洁从把马克思主义讲鲜活、把马克思主义讲“出新”两个角度进行了经验分享:要把理论讲鲜活,要有透彻的理论意识和敏锐的现实意识,避免理论与现实“两张皮”;要把马克思主义讲“出新”,避免陈旧感、超越教材体系,讲出大学“原理”课的广度、深度、温度。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原理”分教指委委员、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家涛主持

学员认真学习

  6月16日下午,2023年河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结业仪式举行,此次培训班圆满结束。

结业仪式

结业仪式现场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原理”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员、许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寇鸿顺作指导发言

  寇鸿顺从三个方面总结了此次培训:一是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达到了提升综合能力的目标。从名校大家的讲座到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再到教材、教参的编写、修订再到研讨交流,培训安排科学,内容丰富,突出了实用性和针对性。二是有力推动了“原理”分教指委的工作,促进了全省“原理”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老师对“原理”分教指委有期盼和要求,从会前的预备会,会议中的专家发言及老师间的交流等,对提升全省“原理”课建设工作提供了指引和启发作用。三是探索出了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式,形成了讲政治、提质量的共识。以问题为导向,聚焦核心,抓住关键,高度专业的培训方式,值得进一步总结和推广。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原理”分教指委委员、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汪青松发言

  “好马配好鞍,教材配教参”“爱我你就用用我,恨我你就改改我”,汪青松现场看则金句频出,实则用心良苦,期待大家能用好教参、改进教参,共助“原理”课建设发展。汪青松用三个词总结了此次培训:荣幸、常来、再见。他表示,很荣幸能够承办如此重要且意义重大的会议,希望各个高校之间的同仁能够常走动常联系,把这次会议作为一次相互交流沟通的“量变”的开始。最后,他用一句话结束了这次培训:亲朋好友喜相见,共话“原理”乐无边。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分教指委委员、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彤主持

  结业仪式上,各小组代表作总结发言。

第一组学员代表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郭彦森

  郭彦森表示,经过两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感触颇多:要及时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原理”课,讲清楚蕴含其中的“道理、哲理、学理”;要把剩余价值生产、流通、分配作为一个整体来讲,理清其理论逻辑;要讲鲜活,讲“出新”,提高“原理”课讲课实效性。随后,他感谢了省教育厅思政处和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给大家提供的这次学习交流机会,期待以后能更多地组织这类活动,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训。他还提出一些想法:一是“原理”课要点多,思政课教师要做好梳理,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规律;二是要以小见大,选择具体要点,在有限的课堂中精选案例,采用合适的教法,设计课堂形式;三是希望我省思政课教指委把握学生差异,区别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层次的学生群体。

第二组学员代表

郑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范会平

  范会平首先回顾了这两天半的培训的收获与感悟:一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的深度学习,一次叩问自己讲授“原理”课时的初心和作为一名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使命的心灵敲击。随后,针对如何上好“原理”课,她谈了自己的几点感受:第一,要“讲准”,坚定理论自信。讲准“什么是”需要全面把握,要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要义,做到既知其言又知其义。第二,要“讲深”,增进理论需求。讲深“是什么”需要系统深刻,以理服人。第三,要“讲透”,增强理论认同。讲透“为什么”需要全面透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第四,要“讲活”,增强理论自觉。讲活“怎么做”需要活学活用,需要创新教学形式。以中国为关照,以时代为关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讲清楚“怎么样”“怎么看”“怎么办”。

第三组学员代表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陈海龙

  陈海龙表示,两天半的培训,第三组全体学员收获满满。一是明确了方向。专题讲座让大家对新教材的编写主旨和使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如何讲好、讲活、讲新“原理”课的“道理、学理、哲理”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二是开阔了眼界。示范讲课和经验分享对改进教学、打造“金课”和对青年教师教学进行技能培训有很大启发。三是交流了经验。各学员实事求是反馈使用教育部课件和教参的具体情况、存在疑惑和建设性意见,还分享了自身高校“原理”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的创新思路、成功经验和遇到的困惑。通过热烈交流,相互启发,收获了很多新思路、金点子。四是凝聚了力量。本次培训省教育厅思政处领导、“原理”分教指委专家和教研室主任面对面进行交流,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了省教育厅对“原理”课教学的高度重视和对“原理”课教师发展的关心支持。尤其是“原理”课的教参编写和修改,为建好“原理”课、讲好“原理”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撑。

第四组学员代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王晓岗

  回顾培训会,王晓岗表示,有感动,有温暖,有收获,也有新的期待。

  有感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思政处关注学校最基层的组织——教研室,统筹进行顶层设计,真抓实干,脚踏实地,让教研室主任们充分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组织的帮助和组织的支持。有温暖。大家既交流了“原理”课上困惑、经验和感悟,也分享了喜悦。有收获。领导的谆谆教诲、“大咖”们的悉心指导、同行们的典型示范,让我们在学习中收获颇丰,受益良多,为今后的工作和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参考。有新的期待。希望交流再上一个台阶、培训更聚焦一点,让教研室主任也能走上“舞台”成为主角,也期待大家的交流擦出亮丽的火花。

  最后一天的学习干货满满、理论深刻,来看看大家有哪些收获?针对“原理”课程又收获了什么新感悟?

学员收获

第一组学员

郑州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张琳琳

  丰收六月,伴随着专家学者的倾囊相授和老师们的热切交流,此次专题培训已经结束。本次培训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使我收获良多。

  在今天的培训中,熊晓琳教授就2023版教材编写及教学难点开展解析,“手把手”教大家在思政课中如何把道理讲透,如何以逻辑讲述真理的魅力,以政治经济学的一个知识点为大家上了一堂精彩的示范课。对于教研室主任工作的理解,也给予了针对性的建议。闫方洁教授的报告指出教师教学要有“总体性意识、结构性视角、现实性原则”,以提升教学鲜活性、创新性。在培训中,我感到欣喜的同时,也感受到自身教学的不足,对于今后的教学也有了更深的思考:一方面,要以问题为始,深挖吃透教材,在不断地反问与回答中提升教学能力,做“深入浅出”的好老师。另一方面,要以逻辑为遵循,革新教学方法,突破重难点,兼顾教学的有趣性与理论性,让学生在教学中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第二组学员

河南科技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段梦洁

  虽然这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时间短暂,但我收益颇丰。通过参加培训,我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讲解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围绕中心问题,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把它的理论、逻辑、内在依据讲深讲透讲活,做到以理服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思政课教师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道理、学理、哲理”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合,用风趣幽默的言语呈现一场精彩的思政课程,变老师独角戏为师生情感共鸣的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第三组学员

商丘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牛明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承担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明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就需要教师能将具有抽象性和系统性的“原理”课讲出新意,讲出趣味。

  听了熊晓琳教授和闫方洁教授的讲座,我对“原理”课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是要从教材出发又要适当超越教材,适当延伸教学内容,去挖掘理论的来龙去脉,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体现出内在逻辑;二是要关注学生需求,学会用现实中的问题去解释回应理论的科学,为学生答疑解惑,凸显教学的价值引领;三是应不断进行学术研究,让学术有效地成为教学的支撑,以丰富的学理性把“原理”课讲透彻、讲明白。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进行有效融合,增强“原理”课堂的鲜活性。

第四组学员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杨珺

  本次培训形式多样,干货满满。今天上午,熊晓琳老师和闫方洁老师的专家辅导,更是让我受益良多。熊晓琳老师在对2023版教材进行整体说明的同时,对政治经济学部分进行了详细解析,“手把手”教大家如何把知识讲清、道理讲透、思想讲活;闫方洁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两个维度分享了她在提升“原理”课教学有效性方面的思考和处理经验。两位专家的讲座虽各有侧重,但又有相通之处,都强调“原理”课教学要在钻研理论的基础上展现“原理”课的逻辑之美,突出对学生真实需求的回应、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照,以透彻的理论分析和敏锐的现实把握提升教学效果,为我在以后的“原理”课教学提供了积极借鉴。

第四组学员

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陈雷

  通过此次培训,与大家交流学习,我想就“原理”课教参的修订优化提一些建议。建议下次修订优化“原理”课教参时,可以考虑把近十年来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真题中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所有考点内容,以专题的形式把历年涉及的各章节真题考点内容分散到各章节的参考资料中去,以年份的形式标注出来。一旦思政课教师将修订优化后的“原理”课教参的历年考试真题添加到各章节的教学课件PPT上,那么就会产生双重使用效果:一方面,教师使用“原理”课教参更加接地气;另一方面,学生基于考研的目的更加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形成一种双向叠加效用。

  此次培训是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措施,助力思政课教师吃透教材、备好课、上好课,各高校思政课教师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充分发挥好关键课程作用,不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毛概”教研室主任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