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入耳、句句入心;启发引领、热血沸腾;唤醒内心、受益匪浅,回顾培训第三天,一起直击思政“偶像”讲座现场、访谈交流对话现场、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展示现场。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进一步发挥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区域联盟协调指导工作委员会作用,提升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能力素质,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8月19日至23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2022年度河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推进会暨骨干教师培训班。本次培训由河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河南师范大学承办。
专题报告
窦桂梅《儿童站立“大思政”正中央》
清华附属小学校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指委委员、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专家指导组副组长窦桂梅作专题报告
窦桂梅从思政课教师要将中国问题的解读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具有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围绕“胸怀‘国之大者’,立足课堂主阵地”“把历史当作最深沉的教育,促进学科同向发力”“善用社会资源,家校协同大思政育人”“讲好中国故事,构建由我到我们的命运共同体”四个方面对“何谓成志教育视野下的‘大思政’”进行了详细解读,生动诠释了清华附小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对大中小学一体化教学起到良好的引领与示范作用。
商丘片区专家委员、商丘市第一中学副校长王嘉惠主持
学员认真听讲
主题论坛
如何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论坛现场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讲师张珺倩主持
发言代表
许昌片区秘书长、许昌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王林
信阳片区副秘书长、信阳市教体局思政科科长姜军
河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成员、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思政课教研员杨伟东
郑州片区专家委员、郑州市陇西小学校长张卫东
南阳片区专家委员、南阳市内乡县实验高中校长李莹
点评专家
清华附属小学校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指委委员、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专家指导组副组长窦桂梅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院长、河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副组长孔国庆
学员认真观看、学习
教学展示
来自新乡片区的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材为依托,围绕“党与人民心连心,喜迎党的二十大”这一主题,进行了一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
新乡市育才小学教师吕文静主持
新乡市新区小学思政课教师宋丽萍《党与人民心连心》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思政课教师范楷
《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
新乡市第一中学思政课教师李建楠
《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苗彦恺
《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点评专家
安阳片区秘书长、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玉璞
新乡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中原名师王红奎
学员记录、学习
中原大地奏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主旋律,培训第三天,学员热情不减。
活动热议
学员感悟
郑州片区专家委员、郑州市陇西小学校长张卫东
22日,我有幸作为嘉宾参与了“如何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论坛,还聆听了窦桂梅校长的精彩报告,受益匪浅。首先,小学的思政课必须“回到学校本身,回到儿童本身”。清华附小思政课受欢迎、效果好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视角,“儿童站立‘大思政’正中央”这种学生视角就是清华附小思政课的生命线。其次,教师队伍建设仍然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中之重。清华附小对思政课教师的新定位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教师队伍建设仍然是学校“大思政课”建设的当务之急,一定要下大力气抓好队伍建设。最后,思政课程体系建设是学校“大思政课”建设的核心体现。清华附小的思政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让我看到了学校思政发展与提升的真正路径,没有课程体系就不会有真正的“大思政课”。
许昌片区秘书长、许昌学院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部长王林
感谢省教育厅思政处搭建的交流学习平台。22号上午,我有幸作为嘉宾参加了“如何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主题论坛,与各位专家“大咖”面对面交流,受教颇多、受益良多。结合这几天的培训学习和片区讨论,我充分地认识到,“大思政课”建设是一项伟大而神圣的育人工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线下和线上相结合”“课堂主渠道育人和实践育人相结合”,大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目标,教学路径,教学研究的探索和交流互访,听课观摩,集体备课,协同调研等机制”的构建,既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也要“大手拉小手,小手不松手,贯通整条渠”,各学段有效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
安阳片区专家委员、安阳市新一中学副校长郭新峰
22日上午,我非常荣幸聆听了窦桂梅校长和孔国庆教授在“如何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主题论坛上的点评和发言。两位专家从不同视角向我们阐述了推进“大思政”建设应该注意的问题和遵循的指针,使我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肩负的责任和努力的方向。
一、要有使命情怀,要对思想课教育工作充满挚爱,长期坚守,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思政课教师要担当起“国之大者”的学科教学责任和历史使命,引导教育学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二、立足思政课堂主阵地,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于无声处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社会生活,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政治性、实践性和时效性。
三、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树立大“大思政”观念。面对新时代新挑战,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不断转变育人观念,创新育人方法,关注学生心灵,不断提高政治素养、理论素养和专业素养。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锻炼、感悟、成长。要做好和不同学科同行、思政课不同学段同行的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做好衔接点,补齐空白点,更好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洛阳片区管理委员、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牛子宏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22日,聆听了讲座和论坛,尤其是下午的教学展示环节,我对一体化建设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感悟。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连续、递进的过程,其过程不得有任何内容和形式的脱节与倒置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育人效果,因此,大中小学的思政课必须是一个科学的、完善的整体系统。为此,我们必然着手解决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除了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守好自己的一段渠外,更要关注学生其他阶段思政课的状况,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互相沟通、加强学科、学段和地域的合作,共同上好一堂思政课。
商丘片区专家委员、商丘市梁园新区前进小学副校长谢晓燕
我非常有幸参加了这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培训学习,听了各位专家、教授,以及论坛中来自一线的老师、校长们的分享之后,内心是满满的感动与震撼。
本次培训学习,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注入了源头活水,我每天都在汲取新知识中成长,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做一名反思型教师。像专家在讲座中倡导的那样,做好“四个坚持”,“专、钻、谈、辩”有机统一,“学、思、践、悟”,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二、增强了使命担当责任感。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培养具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孩子打好人生底色,帮他们系好人生第一粒纽扣,作为基础教育的一线思政教师的我们责无旁贷。三、加强联动机制,上好大思政课。积极与初中、高中、大学做好沟通交流,做好学段间的衔接,努力实现“四个一体化”建设。
本次学习,不虚此行。我会带着满满的信心,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今天就是培训的最后一天,学员们收获了什么?又有什么样的感悟?他们将在结班仪式上作哪些分享。8:30直播见。
收看渠道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豫教思语”视频号
点击“预约”准时观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