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新时代学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于8月16日—19日举办2022年全省高校暨教育厅直属学校团委书记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
5场主题论坛、6位点评专家、20位发言嘉宾,论坛主题紧扣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热点、难点与痛点,发言学员与点评专家交流经验、思想碰撞,精彩纷呈,让团委书记们体验了一场与众不同的学习之旅。
大思政格局构建——学校共青团在大思政工作格局中的定位和作用发挥
发言代表
河南理工大学团委书记支光辉
支光辉分享了河南理工大学主动探索,积极打造的“七个一”学习宣传体系:办好一次专题报告,强化身份意识;组织一场知识竞答,深化学习实效;观看一部红色电影,擦亮信念底色;开展一项主题团日活动,激发使命担当;编排一部红色话剧,淬炼信仰力量;推出一场主题宣讲,凝聚奋斗力量;践行一份青春担当,彰显奉献意识。“七个一”学习宣传体系的实施,有利于在大思政格局中找准定位并积极发挥作用。
许昌学院团委书记史若延
史若延表示,高校团组织应当引导学校青年学生不断增强对党、对祖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认同,在“大思政”工作格局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他分享了自己的四点看法:一是合理切入,丰富“第一课堂”形式内容;二是优化机制,提升“第二课堂”育人实效;三是整合资源,提升思政产品供给质量;四是凝聚合力,构建组织育人工作体系。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周楠
周楠提到,对于构建大思政格局,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发挥“五育人”作用,将团的工作主动融入大思政格局中。主要包括以思想育人为主导,强化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实践育人为基石,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程;以文化育人为助力,推进校园文化蓬勃发展;以服务育人为根本,构建服务青年学生思想新体系;以组织育人为保障,大力实施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团委书记李霄锋
李霄锋提出了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关于大思政格局构建的三点看法:一是心怀融入大思政格局的意识,坚持党的领导,强化部门协同;二是锻造贡献大思政工作的能力,以推动团学改革为统领,以规范团务为抓手,以研学交流为平台,锻造贡献大思政工作的能力;三是夯实共青团工作的基层基础,提升团员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点评专家
武汉大学团委书记黄鑫
黄鑫指出各高校团组织在开展大思政工作时,应尤其注重潜移默化的思想引领效果,将思政工作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全员”即动员学校党委、学工委、团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多方力量共同开展思政工作,“全程”即团组织应当积极参与到一个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全方位”即高校不管做什么工作,核心要点都应当落实在做好大学生的思政工作之上。
西安交通大学团委书记苏翔
苏翔指出,共青团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政治性的群众组织。高校团组织应当理直气壮讲思政、理直气壮抓思政、理直气壮做思政,扭转旧观念,贴近青年学生,在青年学生群体中,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主力军作用。
陈凯从思政处的角度指出高校在大思政领域应当发挥的作用,他提出高校应当坚持实践育人,与时俱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团组织需要在网络舆情管控、意识形态斗争、新冠肺炎疫情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有条不紊地开展德育工作,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工作中做到“守正创新,稳中求进”。
青年思想引领——融媒体背景下如何做好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
发言代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团委书记程霞
程霞分享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共青团组织探索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学生喜爱的融媒体宣传教育平台。她提到,加强融媒体平台建设,一是提高思想认识,把握好思想引领工作导向;二是加强平台内容建设,打造特色栏目和优秀文化产品;三是创新载体形式,提升宣传教育吸引力,切实推动思想引领工作走深走实。
河南农业大学团委副书记雷雯
雷雯分享了河南农业大学团委通过构建网络思政新格局,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工作经验。她提出,构建网络思政新格局,一是以新媒体为平台,思想引领常态化;二是以朋辈榜样为典型,思想引领示范化;三是以主题教育为形式,思想引领鲜明化。
南阳理工学院团委书记郭兴华
郭兴华谈到,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青年思想引领工作产生了新的变化,网络和社交媒体日益成为常规的信息传播渠道和话语表达空间。他分享了南阳理工学院在融媒体背景下积极探索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新路径,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建立融媒体思想引领工作新机制。二是突出“全覆盖”,拓展思想引领的广度。三是唱响主旋律,提升思想引领的深度和高度。四是突出原创性,提高思想引领工作大局的贡献度。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团委书记董瑞瑞
董瑞瑞分享了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以搭建“四个课堂”为目标,推动“四个融合”打造特色思想引领体系。一是搭建“实践课堂”,推动社会实践体验和思政课理论教学相融合,增强学生的“使命感”。二是搭建“红色课堂”,推动校园文化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相融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三是搭建“榜样课堂”,推动自我教育和朋辈教育相融合,打造“爆款”产品,吸引青年的眼球。四是搭建“成长课堂”,推动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融合,及时总结反思,提升媒体“曝光率”。
点评专家
武汉大学团委书记黄鑫
黄鑫在讲话中指出,高校团组织的思想引领工作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分三方面论述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一是以青年为中心,了解青年的特点,分析思考融媒体如何对当代青年学生产生影响,强调新媒体对青年学生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塑造作用。二是守住舆论底线,正确引导舆论方向,帮助青年学生获取有效的正面信息,做好其思想引领工作。三是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团组织的新媒体活动,加强与青年学生的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人。
西安交通大学团委书记苏翔
苏翔表示,近些年来,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青年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在此背景下,团组织的融媒体宣传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他指出,做好新媒体宣传的最重要一步是关注青年,了解青年,看到青年在哪里,适应新时代青年的特点。各高校团组织应当进行平台战略规划,对于不同宣传的平台,面对不同的受众青年,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真正实现“破圈”。高校团组织要主动打破与青年学生间的隔阂;同时,不同高校团组织间要加强交流,密切联系,凝聚合力,共同谱写新时代高校融媒体引领的新篇章。
共青团河南省委宣传部部长孙冬青
孙冬青表示,“党有号召,团有行动”“青年在哪,共青团就在哪”“斗争在哪,共青团就在哪”是共青团组织在媒体融合时代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的底层思维,更是指导各高校团组织如何去做的基本准则。在此基础上,各高校团组织要始终与青年学生站在一起,关注青年所关注的问题,聆听青年所发出的声音,提升新媒体青年化水平,坚持引领力、服务力、组织力“三力协同”。
河南中医药大学团委书记高磊
高磊表示,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分享了河南中医药大学在建设学生社团文化中,推进学生社团改革的五个方面。一是贯穿一条主线,服务“大思政”工作格局。二是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将学科知识、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知识有机结合,将学生兴趣培养与思想提升相结合。三是把脉问诊,规范制度保障;未病先防,严格把关审批;三因制宜,开展星级评定。四是注重顶层设计,注重思想引领,注重示范建设,注重打造品牌。五是结合不同类别社团制定发展计划,做好精细化建设。
郑州轻工业大学团委书记景志勇
景志勇分享了郑州轻工业大学在“严”“活”“实”三处着眼,发挥社团育人实效的方法。“严”,就是要严格落实社团建设管理制度;严格规范社团活动健康发展;严格排查社团工作不留死角。“活”,就是社团文化要在发挥育人作用方面活跃;要在激发青年学生方面活力;要在提升第二课堂方面活泼。“实”,就是扎实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做实志愿公益实践服务;务实学生成长成才培养。
洛阳师范学院团委书记曹嘉
曹嘉书记表示,洛阳师范学院通过推进社团改革、深化社团育人功能保障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成立学生社团建设管理评议委员会,设立校团委社团管理部保障社团发展;二是把正方向,加强指导,持续巩固提升社团团支部建设,强化社团运行的组织和管理基础;三是加强管理,突出重点,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落实监督指导。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房静
房静分享了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在社团建设方面,如何发挥社团文化的育人作用。围绕4个聚焦,抓好4个着力,一是聚焦顶层设计,在“铸魂”育人上再着力;二是聚焦分类培养,在“导航”匹配上再着力;三是聚焦精准施教,在“搭台”赋能上再着力;四是聚焦育人成效,在“铺路”激活上再着力。
点评专家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司林胜
司林胜指出,学校社团是学生以兴趣为目的自发形成的团体,社团的兴起大多是学生的自发行为,这决定了高校团组织在进行社团管理时必须具有底线思维。他谈到高校团组织一定要防范社团脱离管理、意识形态走偏、内容泛娱乐化、组织官僚化、隐形商业化等风险,高校团组织应当加强对学生社团指导老师的培训,加强对各类社团的督导,加强对社团骨干的教育培训。
洛阳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曾涛
曾涛针对新时代学生社团的育人机制及实践路径的问题,他谈到了四点:一是高校团组织要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二是让社团成为引领学生的重要力量,为学生发展提供自由的平台。三是社团建设要注重青年学生的个性发展,既要关注主流文化,更要关注亚文化群体,让学生在学校获得成就感,归属感。四是高校团组织要在经费、场地、指导老师等方面大力支持社团发展,为学生社团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共青团如何推动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
发言代表
河南警察学院团委书记刘建民
刘建民针对如何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他发表了自己的三点看法,一是把牢宣传阵地,发挥引领作用,塑造英勇正义的警察形象,营造浓厚的警营氛围,积极探索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模式。二是打造文化品牌,优化育人功效,把警察意识融入学生的血脉、灵魂。三是开展丰富活动,锻铸忠诚警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洛阳理工学院团委书记杨涛
杨涛介绍了洛阳理工学院以“四轮驱动”机制助推校园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工作经验。一是构建“三层两级”组织机构,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开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二是建章立制,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实施保驾护航。三是以科技创新月为载体,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搭建优质平台。四是以高质量的学科竞赛、精品化的社会实践助力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书写出彩青春华章。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团委书记乔捷
乔捷分享了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具体做法。学校结合商科特色,用话剧的“小切口”弘扬和传承校园文化建设的大主题。她提到了三个方面:一是“剧”有趣,紧跟文化传承时代潮流;二是“剧”有料,创新文化育人活动载体;三是“剧”有效,丰富豫商文化教育资源,并运用“剧”的特点将戏剧创作、商贸文化、舞台表演、素养培养有机融合,进一步传承弘扬豫商文化。
郑州商学院团委书记张鹏
张鹏介绍了郑州商学院以“活力郑商”“人文郑商”为建设目标,以“四个活动阵地”为载体打造富有特色校园文化的工作经验。一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打造思想引领活动阵地;二是结合属地资源,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阵地;三是以学生为中心,打造学生自主参与活动阵地;四是以“两节+两季”为框架,打造精品文化活动阵地。
点评专家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司林胜
司林胜表示校园文化是大学文化特有的组成部分,具有广泛互动的特点,共青团应当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统筹作用。一是高校团组织需要深刻研究校园文化的本质,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二是高校团组织应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出发点,主动和各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协调,提高站位,发挥主导作用;三是高校团组织需要发挥学校基层教育组织和学生社团文化的“双带头”作用,提高学生社团的文化内涵、学术内涵、创新内涵,助力校园文化建设;四是高校团组织要引领学生积极与校园环境融合,结合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营造校园劳动的良好氛围。
洛阳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曾涛
曾涛表示,高校团组织要深刻认识到共青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应当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将校园文化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印记。同时,他指出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要着重突出办学定位,带领二级学院发展自己的文化特色,形成“八仙过海”的多彩景象。他强调,校园文化建设应当采取“全媒体的方式”“大众化的语言”和“艺术化的形式”,产出高水平的文化产品,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学校共青团建设——新时代学校共青团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及提升青年团干能力素质
发言代表
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学校团委书记王会杰
王会杰分享了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学校在做好新时代中职学校共青团自身建设时的工作经验。他提出,要努力将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汇聚强大青春力量。他表示,提升青年团干素质,一是聚焦主责主业,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二是强化责任担当,加强学生团干的教育培训;三是学思践悟,不断提升团干扎实履职、实干担当、廉洁自律能力。
河南省驻马店财经学校团委书记李媛媛
李媛媛介绍了河南省驻马店财经学校共青团组织围绕“四维工作格局”积极探索出的“一带一领三服务”的工作模式。一是扎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建设学习型团组织。二是完善机制,强化团的组织建设,夯实基础,优化团的队伍建设。三是开展常规性仪式教育,积极倡导志愿育人文化。四是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把竭诚服务团员青年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团委书记朱亚利
朱亚利分享了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在共青团建设方面的五点主要做法:一是深化 “五双工程”,落实党建带团建思政育人机制;二是注重人才培养,打造高水平团干部队伍;三是大力推进学生社团高质量发展,构建人人社团、社团人人的育人格局;四是打造新媒体育人平台,弘扬青春正能量;五是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
河南省实验中学团委书记崔志强
崔志强从三个方面分享了河南省实验中学对于加强学校共青团建设的做法和经验:一是育人铸魂,确保团组织先进性,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二是优化机制,激发组织建设新活力,构建一心双环,完善团学组织架构;三是着眼长远,重视优秀团干部培养,党建引领,优化资源保障机制。
点评专家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司林胜
司林胜在点评时表示,加强学校共青团自身建设及提升青年团干能力素质是高校团组织工作的基本内容。他指出,加强学校共青团自身建设的关键在于“五个力”,分别是凝聚力、引领力、服务力、认同力以及影响力。高校团组织应当做好“党建带团建”的工作,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学校的各种活动中,以青年为中心,服务好青年。他强调,广大青年团干应当不断强化政治能力、知识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意志品质等,加强自身建设,培养良好的精神风貌。
洛阳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曾涛
曾涛指出,只有认识到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才能做好学校共青团自身建设,提升青年团干的能力素质。他强调,共青团组织是党培养社会主义新青年的后备军,各高校共青团组织需要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崇高使命,积极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切实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任务。青年团干们应当急党中央之所急,勇于挺进主战场,敢于担急、担险、担重,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更好的成绩。
此次培训是破工作难题,寻成长之策的一次机遇,团委书记们将增强信心,砥砺前进,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不断开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