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于7月26日至28日举办2022年度全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研修班。
研修班主题论坛上,学员专家交流学习、金句频出。今天,围绕“‘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建构”这一主题,一起来听听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实践经验。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同时要求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进一步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
“大思政课”的提出,要求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和实践,持续推进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切实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全过程。
结合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话精神、《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本)》、《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等文件精神,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际出发,就“大思政课”建设谈几点思考。
“大思政课”建设的内涵
建设“大思政课”,是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内在要求,必须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出发,准确把握“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性。建设“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持续加强思政课建设的基本遵循,必须从切实促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出发,准确把握“大思政课”建设的紧迫性。建设“大思政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必由之路,必须从构建“三全育人”教育格局出发,准确把握“大思政课”建设的必要性。
“大思政课”建设的重点
建设“大思政课”,要发挥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不懈浓厚立德树人氛围,提升思政课程质量,深化课程思政内容,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每个人。在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结合思政教育教学实际,注重多维度同向发力。在时间上,强调“四史”结合,坚定理想信念;在空间上;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强化目标任务;在育人过程上,统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与综合管理,知识学习与能力提升,规矩意识与习惯养成等系统整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大思政课”建设的基本路径
建设“大思政课”,要在“善用”上下功夫。要紧紧抓住传统课堂的有效时间,讲清,讲活,讲深,讲透思政课程的主要内容,实现灌输性与启发性的有效统一。要高度重视网络课堂的积极作用,丰富课程内容,拓宽知识边界,灵活学习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实现主导性和主体性的有效统一。要充分发挥社会课堂的实践功能,增强人文精神,厚植家国情怀,促进学思践悟结合,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效统一。要统筹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自我教育的各项工作和环节,全校一盘棋,抓校风,促教风,带学风,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有效统一。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大思政课”建设中的定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大思政课”建设的主阵地。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主要课程、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的主要职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导力量。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大思政课”建设的主渠道。一方面,是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关键课程。肩负着坚持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讲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历程的光荣使命。另一方面,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倍增要素。通过学科专业交叉,课程内容互补,教师之间交流,理论研究互助,思政课程可以有效丰富课程思政内容、形式,达到相互促进,同向同行,立德树人的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是“大思政课”建设的主力军。思政课教师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人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既是思政课教师,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讲好思想政治理论,也要善于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既要做科学理论的传播者,也要做共产主义的信仰者。
围绕“大思政课”,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对“大思政课”的认识要到位,思政课关键课程的把握要准确,教师关键作用的发挥要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政课质量提升的改革创新要扎实有效。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对照总书记“六要”的标准要求,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做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水平,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积极参加手拉手集体备课活动,努力学习先进经验。要把集体备课、实践教学、4+1课程联动等提升能力的方法进一步走深走实。
四是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围绕“八统一”的标准要求,自觉主动,学习借鉴,团队合作,大胆实践。以改革创新促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