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培养策略

  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参与者,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核心要义与理论精髓,坚持党委领导和政治站位,借助培训、教学比赛、学术研究等载体,以习近平“六要”要求为目标,多角度,立体化培养培育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

  以党委领导保证方向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打造培养离不开学校党委的领导和支持。目前,各高校都成立了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思政课领导工作小组,定期研究思政课建设问题。在此基础上,将学校领导上台将思政课制度化、常态化,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带头,全体校领导对思政课开展经常性的听课、交流,听取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部的工作汇报,切实关注、关心思政课教师发展。具备条件的高校可以打造一支由校领导、学院总支书记等党政工作者组成的兼职思政课教师队伍,保证队伍建设的质量和层次。

  以各类培训助推成长

  构建多元立体式培训体系,助推教师成长。从学校“以老带新”结对帮扶到教育厅组织集体备课,从教育部周末理论大讲堂到“专业领军人物骨干研修项目”、“全省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研修班”,培训是高校思政课老师最好的提升途径,也是由“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由“经验型”向“科研型”成长的必经之路,通过“送出去请进来”,可以加强思政课教师角色定位,提升业务素质。

  以教学比赛提升能力

  鼓励教师组建团队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在教学团队备赛过程中,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教研讨论等活动,分享教学资源,交流新媒体、新技术运用经验,不断反思总结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促进教师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新媒体、新技术运用能力。与此同时,高级别比赛往往能够淬炼青年教师的成长,使他们通过创新话语表达、借助短视频平台等手段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创造有深意、有新意、有活力、有张力的学习体验,改善课堂表达艺术,磨练教育教学本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体验感,扩展知识、视野与思维方式,切实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

  以学术研究策力教学

  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融学术研究与教学为一体,使二者相互促进,良性循环。鼓励教师加入国家认可的各类专业学术团体,开展经常性的学术研究活动。对政治素质良好、专业理论知识较扎实、创新意识强、甘于吃苦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并给予适当的科研启动经费,使其对前沿性、创新性、适用性的课题开展学术研究。加强对青年思政课教师的科研指导,实行指导教师制度,积极创造条件,促进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尽早形成老中青相结合、多学科相交融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骨干队伍,创造浓厚的思想政治学术氛围,反哺教学。

  以“六要”要求培养全才

  思政课教师要以“六要”为基本遵循,坚守价值引领的初心,做政治站位高、家国情怀深、辩证思维强、学术视野广、道德自律好和整体人格正的“全才”型教师,充分把握新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精准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敏锐感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各要素的发展变化,积极吸纳新知识、新技术,将其融会贯通于思政课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将理论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用自己的行动、学识、阅历点燃学生对于真善美的向往,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培育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