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手机版

多措并举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发布时间:2019-04-28 13:56:22.0
  永城市合理规划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建设,增加城区学校学位供给,保障适龄少年儿童就近入学,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整体提升全市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一、加强招生规范管理,积极消除城区大班额。通过大力实施《永城市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规划(2014—2018)》、《永城市义务教育学校消除大班额的专项规划(2016—2020)》,加快城区学校建设步伐,扩大城镇学位供给,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2018年秋季学期,永城市各小学、初中起始年级不再新增超大班额,同时加快解决现有大班额,避免新的大班额问题,大班额占比进一步下降。2020年12月底前,永城市计划新建小学6所、初中2所,改扩建小学2所、初中1所,增加学位24600个。
 
  
  二、推进项目基础建设,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
统筹“全面改薄”、“扩充城镇教育资源”、“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等项目建设资金,大力支持城区中小学建设。目前,永城市第九小学、第十小学、第七小学、第三中学改扩建项目已完工投入使用,共提供学位7700个;老城实验高中资源转化利用,腾出学位3000个;规划扩建永城市第二、三、四、五小学已启动,共提供学位2640个;2018年市政府投资1.8亿元,新建教育综合园A区项目,总规划占地面积182亩(其中永城市第五幼儿园占地20亩、永城市第十一小学占地54亩、永城市第四初级中学占地79亩、体育文化公园占地29亩),新增学位6720个,计划2019年秋季投入使用。教育综合园区全部建成后,将形成聚教育、文化、生态于一体,集幼教、普教于一身的城市教育圈,提升了我市商务中心区的综合承载力,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发展功能,成为我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投资1433.5万元进行改扩建的12所农村中小学改薄项目,投资4129.5万元的650套新建教师周转宿舍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
  
  三、着眼更高质量均衡,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坚持城乡并重和软硬件并重,通过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配置师资、乡村教师收入分配倾斜、利用信息化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将优质高中招生分配指标向乡村初中倾斜等方式,加大对薄弱学校和乡村教育的扶持力度,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升薄弱学校和乡村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适度稳定乡村生源,营造良好的城乡教育生态环境,为农村学生在家门口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城乡学校按统一标准同步配套教学设施、各类实验装备、多媒体教学“班班通”。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义务教育师资配置。一是持续增强教师招聘力度。按照“缺多少,补多少,缺什么,招什么”原则,加大教师招聘工作力度,解决教师缺编、数量不足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永城市共招聘教师1438人,特岗教师1022人,新招聘教师全部充实到缺编学校,教师编制实行全市统筹、科学调配、动态管理,切实解决城区和乡镇教师配置问题。二是加强教师培训。通过“国培、省培、市培”教育平台,加强培训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业务素质明显提升。三是积极开展永城市教育系统中小学校城乡结对帮扶活动。建立结对帮扶机制,促进城乡教研融合,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本着“城乡结合,共同提高”的原则,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线,以交流互动研讨为手段,为城乡学校教师搭建展示和交流互动的平台,使各结对学校在合作中共享,在互补中发展。
 
  
  五、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权利,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关注关爱留守儿童。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制定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关爱保护氛围,努力使全市留守儿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确保每个留守儿童享受公平的义务教育。二是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做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与城区学生同等的受教育权益。三是保障残疾儿童少年上学的权利。四是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聚焦学生资助,实施精准资助,全面落实国家、省定资助政策,让“党晖温暖”温暖人心。2018年,共资助学生48715人,发放资金3219万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