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手机版

鹿邑县:打好人事改革“组合拳”下活教师队伍“一盘棋”

发布时间:2019-04-28 13:53:41.0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鹿邑县委、县政府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高瞻远瞩、审时度势,自2017年开始率先探索教师队伍综合改革之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主持召开十余次专题会、座谈会,部署研究教育改革工作。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讨论,紧紧抓住影响、制约鹿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因素,从作风建设、培训培养、机制创新、教师管理方面入手,抓住“人”这一核心要素,管培并重,引育并举,先后出台了关于教师科学补充、校长竞聘上岗、教师全员竞聘、名师名校长培养等七个专项改革方案,系统、整体、协调推进,打出了一套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组合拳”,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勤勉敬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质量教师队伍,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人才强教之路。
  
  一、善做“加法”,正风树气提能力
  
  强师德。鹿邑县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制订出台了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建立完善了教师师德档案。持续强化师德宣传教育,开展了“不忘初心,立德树人”师德主题教育和“最美教师”评选活动,为每位最美教师制作专题片,通过电视台、报刊和网站、微信、微博等进行大力宣传,并举办颁奖晚会大张旗鼓地对他们进行表彰。各学校也通过演讲比赛、征文活动、师德报告会和座谈会等形式,不断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形成了师德香满园、处处是楷模的强大教育正能量。
  
  提师能。加强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固本强基工程,鹿邑县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搭建全员覆盖的教师培训交流平台。一方面请进来外地学科名师前来授课,聘请一批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特聘专家定期讲学,走出去让教师进名校与名师互动,与名校建立密切联系,代培代训,交流提升,不断开拓教师们的教育视野。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支持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轮岗支教,建立城乡校本教研协作体,带头开展校本教研,经常性地开展“城乡手拉手”送教下乡活动,不断探索“练训、竞训”新模式,以赛代训,以评促训,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目前,全县教师高学历比率达99 %,有122名教师成为省、县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
  
  二、勇做“减法”,全员聘任激活力
  
  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是师资水平的均衡。鹿邑县积极探索“县管校聘”改革,在全县教育系统深入推进教师全员竞聘上岗工作,学校设置教育教学管理、教学和教学辅助等三类岗位,逐校逐班定人定责定岗,做到因班设岗、因课设岗、因事设岗,对落聘人员给予一年的内部待聘期,待聘期间学校参照在岗教职工管理,组织待岗及转岗培训,并提供1-2次的竞争上岗机会。支持落聘教师到乡村偏远学校轮岗支教,对支教教师发放农教补贴,增发专项交通补助,对考核优秀的支教教师在组织提拔和评优晋级方面优先考虑,城镇教师挤、乡村教师弱的现象得到基本改变。同时加大对民办学校的人才支持力度,鼓励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对民办学校返聘的公办教师一切费用(工资、奖金、五险一金等)由民办学校承担,保留其公办教师编制,其它待遇参照公办学校教师执行,有效盘活了教师资源。
  
  鹿邑县还在实行教师全员聘任的基础上,逐步推行中小学校去行政化,对学校校长和中层干部岗位进行公开选聘,把一批想干事、真干事、能干事的教师充实到了学校领导岗位上来,让教师“有为”更“有位”。并且逐步完善了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分配制度,对落聘教师扣发绩效工资,对一线教师倾斜绩效工资,对优秀教师奖励绩效工资,着力解决教师队伍中“职业倦怠”和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热情。
  
  三、多做“乘法”,名师带动强内力
  
  鹿邑县把名师培养工作作为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发挥名师带动的倍乘效应,计划三年内评选出县、乡级名师1000名,名师三年一聘,采取目标管理、定期考核和末位淘汰相结合,实行动态管理,对连续三次评为名师的授予终身名师荣誉称号。县财政为名师培养成长设立专项资金,名师每人每月享受300元岗位津贴,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同时投入资金100余万元,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建设18个名师工作室,配备计算机、多媒体一体机等办公设备,每个工作室每年拨付3万元业务经费,为名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实施名师“六个一”工程,在骨干培训、专题讲座、观摩示范、课题研究、资源建设和学科推动方面压担子,加速名师专业成长,通过不断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鹿邑县走出了一条“名师带动—骨干成长—全员提升”的教师自我发展模式,辐射带动了近万余名基层教师专业成长。
  
  四、巧做“除法”,优化管理添动力
  
  做好“除法”就是破除教师队伍发展中的管理症结,全面提升管理水平。首先建立了教师科学长效补充机制,通过招教和特岗不断为农村教师队伍补充新鲜力量,统一把新教师安置到乡镇中学或中心小学工作,便于集中管理使用和老师们的交通、工作、生活,让教师能够分下去、留得住。县政府把高中教师纳入住房保障范畴拿出土地、资金建设教师周转房,各学校也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标准化教师周转宿舍,配置空调、电脑,添置热水器、炉灶等改善教师办公生活条件。县里每年设立专项奖励资金教师节期间重奖优秀教师,及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和各项津补贴,并主动为教师松绑减负,教师一律不得承担非教学工作任务,让教师聚焦主业专心教学。教体局定期组织召开教师座谈会,倾听教师们的意见和想法,节日期间各级领导深入基层对教师开展走访慰问,各学校也积极为教师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全县上下真心重视教育、真情关注教师,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动能。此外,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师队伍管理,鹿邑县以全县干部作风大整顿为契机,转作风、严纪律、树形象,实行校长“五天四夜工作制”和教师八小时坐班、集体备课等制度,全县教师实行联网人脸识别考勤,局督查办采取包乡巡查、定点督查的办法对民办学校使用公办教师、教师无序流动和教师兼职代课等现象进行全方位、全覆盖督查,全年共取消教师编制28人。
  
  鹿邑县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践,激发了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动能,真正让群众感受到了教育改革带来的新气象和新变化,也使鹿邑的教育事业迈入了和谐发展的“快车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