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七大”育人体系 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9-04-28 10:40:29.0
为紧紧抓住社会发展新要求、政策变化新形势、教育改革新局面,我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虚功实做、落实责任,在教育教学中充分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构建“七大”育人体系,切实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体系
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完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相关课程设置,通过智慧课堂、翻转课堂等创新形势,优化思政教学设计,加强思政教学管理,由教师“大水漫灌”式的思想灌输转换为师生“交流互动”式的思想碰撞,取得了较好效果。在传统思政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我校还穿插思政方面微课、微视频课程,定期开展“周末理论大讲堂”活动,不断丰满思政课课程体系。我们还不断拓展思政课的内涵外延,树立“大思政课”的理念,认真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尤其是将医学教育中提倡的“仁、爱”精神、职业礼仪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二、扎实推动实践育人体系
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推进学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了“党员志愿服务队”、“爱心天使志愿服务队”和“濮阳医专志愿服务站”,引导师生积极参与无偿献血、义诊等医疗卫生公益事业达110余人次,组织师生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文明城市和文明校园创建等活动1.4万多小时,构建起“校党委统筹部署、各支部扎实推动、在校生广泛参与”的实践育人体系,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大医”情怀。
三、深入推进文化育人体系
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核心文化贯穿主线,以传统文化彰显本色,以医学文化滋养塑造特质,以各类学生社团为阵地,并在学校积极设立濮阳市演讲朗诵协会、摄影家协会等多种协会的分会场,开展了一系列诸如“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课展示活动”、“白衣天使杯书画摄影展”、“全校共读学校领导推荐书籍活动”等多种文体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牢牢掌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
四、创新推动网络育人体系
加强学校网站与“两微一端”的建设与管理,设立了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百度贴吧等网络平台的专门管理员,丰富内容,加强舆情管理和对内向外的沟通交流,用“网言网语”宣传优秀文化,主导舆情走向,讲好医专故事,弘扬真善美。大力推广“学习强国APP”在师生群体的应用,并将其作为日常生活学习的重要部分,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制定出台学校《关于加强信息宣传工作暂行规定》、《网络安全责任实施方案》等制度,引导师生强化宣传意识,树立网络思维,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五、切实强化管理育人体系
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开列制度清单,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下功夫,制定出台学校《章程》、《学生违纪处分暂行规定》、《学生申诉处理办法》、《学生奖励暂行办法》,完善校规校纪,积极推进职能部门的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举办论坛、讲座以及相关主题班课,开展“最美学生”、“最美宿舍”、“文明标兵”、“优秀志愿者”的评选活动,选树了一大批典型榜样。刚性措施和柔性引导相结合,努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六、不断深化服务育人体系
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校各级干部积极主动深入师生一线,广泛听取师生的意见建议,把握师生成长发展需要,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积极帮助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合理诉求,比如提升教职工食堂质量、建立学校充电桩、完善学校风雨操场和图书馆功能设施,积极开展对外文化联谊和体育交流等,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七、积极优化组织育人体系
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校内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增强工作活力、促进工作创新、扩大工作覆盖、提高辐射能力,发挥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和活动,促进师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