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手机版

漯河市突出三个强化,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育厅新闻办 发布时间:2018-09-04 17:15:06.0

  近年来,漯河市教育局根据省市工作安排部署,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引领,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抓手,以培育“四有”教师为根本,不断强化教师管理、教师培训、服务保障工作,进一步激发教师活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强化保障,提升教师幸福感、获得感

 

  一是提高工资待遇。努力完善教师工资管理体制,市、县财政对教师工资实行专户管理,统一工资标准、统一发放时间,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做到教师工资不低于本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不断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发放制度,建立以师德为核心、绩效贡献和专业发展水平为导向的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评价机制。对农村偏远乡镇任教的中小学教师实行绩效工资总额5%倾斜补贴政策;落实乡镇工作人员补贴政策,向农村教师发放每人每月200—300元的补贴,保障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稳定。

 

  二是强化社会保障。积极推进教师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行社会保险制度和住房公积金制度,按规定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为偏远农村教师建设周转房,2013-2015年,投入517万元,在舞阳建设13个项目,建设面积4165平方米。根据我市教师周转房工程建设规划,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在临颍县投资3588万元,新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624套,建设面积2.2万平方米,安排1124名教师入住。目前,第一批建设资金644万元已下达,计划建设周转宿舍112套,建设地点分别位于大郭乡胡桥学校、固厢二中、繁城镇二中、繁城镇回族中学、陈庄乡中心小学、瓦店一中、皇帝庙一中、台陈镇中心小学。

 

  三是落实培训经费。市、县财政加大对各级各类教师培养培训项目的保障力度,年初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每年不少于本地教职工工资总额的2%,各中小学校按不少于学校年度日常公用经费总额8%的比例,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做到了专款专用。

 

  四是完善激励表彰机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教育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了管理完善教师表彰奖励制度,教师节期间,隆重开展优秀教师评选表彰大会,主要领导走访慰问优秀教师代表,努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长期扎根农村、热爱教师事业、痴心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典型事迹。

 

  强化管理,促进队伍提师德、激活力

 

  一是切实加强师德建设。扎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分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师德教育,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将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善教师信用体系和师德档案制度,建立师德失范曝光平台和定期通报制度,把师德建设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范围。以开展“不忘初心、立德树人”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为主线,把师德师风先进校创建活动作为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载体,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结合起来,与漯河最美教师、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评选结合起来,与其他争先创优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树立典型、办讲座、搞演讲、开论坛、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涵,推动师德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二是完善新教师补充机制。针对教师数量不足的状况,该市逐步完善新教师补充长效机制,由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面向社会公开为全市教育系统招聘教师。近三年来,全市公开招聘教师1970人,其中农村教师839名。自2009年到2017年间,每年为舞阳县、临颍县招聘农村特岗教师,共计1238人,主要是补充农村学校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紧缺专业,全部安排到农村中小学校任教,特岗教师不仅优化了农村教师队伍,而且提高了农村教育水平,促进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积极申报农村小学全科免费教师计划,经省同意,2017年-2018年,漯河市共有120名全科教师培养计划。为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学生规模较小的乡村采用了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全市中小学基本做到了内部机构设置合理,教师编制管理规范。

 

  三是严格落实教师持证上岗制度。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成立教师资格认定制度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教师资格申请人的资格审查和认定,切实加强了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规范性。目前全市教师队伍中,各学段教师与所任教学校类别、层次基本一致。对全市教师资格的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了存储,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切实落实教师“持证上岗”制度。

 

  四是严格实行校长竞争上岗和教师聘用制度。严格执行校长任职资格标准和专业标准,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不断完善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把演讲答辩、民主推荐、考察考核、择优聘任等作为公开选拔校长的主要程序,重实绩、讲品行,看口碑,确保校长择优选拔公正透明。切实抓好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全市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持证率达98%。积极采取措施,严格控制中小学代课教师数量,逐步规范对代课教师的管理。

 

  五是强化职称管理,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根据省市职改工作的精神,各县区制定出台了职称推荐工作实施意见,严格落实“五公开”(职称政策公开、申报数额公开、推荐办法公开、业绩条件公开、推荐结果公开)规定,严格按照“公开、展示、考核、评议、监督”的申报推荐制度开展工作。在核定职务结构比例时,对农村教师予以适当倾斜。执行在农村教学第一线连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满30年,且当年年底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满5年的农村教师,可不受单位结构比例限制,专设职数考核认定和聘任中小学一级教师。落实了在农村聘任的中小学中、高级职称教师,调入城市学校聘任时,需重新按照城市学校教师职称评审标准申报评审,通过后再聘任相应级别的政策,鼓励农村教师安心农村教育,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强化培训,助力教师强素质、增能力

 

  一是认真落实“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按照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组织实施“国培计划”——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的通知要求,积极组织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研修、乡村送教下乡、网络培训、访名校等培训项目,组织高中教师短期培训、置换脱产培训、远程培训等,每年组织3000-5000名教师参加国培、省培,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二是认真落实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按照教育部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全员培训的原则,漯河市教育局利用假期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每年组织2万余名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完成50学时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任务。

 

  三是创新教师培训模式。认真组织开展市级骨干教师漯河名师培训,2017年组织100名教师在浙江大学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武汉科技大学合作,组织教师参加硕士研究生培训,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各县区组织开展新教师入职岗前培训,使新入职教师明确角色定位,提高教学能力,坚定职业理想,提升师德修养,缩短新教师角色转换期。各学校组织校本教师培训,通过师徒结对、青蓝工程等方式,带动教师整体素质提升。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中原名师工作室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中原名师、学科技术带头人带动学科教师快速成长。实施“中小学校长研修计划”,加强校长培训,培养一批有志于现身教育事业的名校长和教育专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