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
推荐成果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
1 |
特色中医传承教育模式的建立及其与院校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 |
郑玉玲、詹向红、呼海涛、王振亮、张 瑞、闫国立、任 平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2 |
促进高校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研究 |
刘志军、王洪席、张红霞、刘克辉、任新会、王振存 |
河南大学 |
3 |
地方大学建设复合应用型一流本科的研究与实践 |
李小建、司林胜、李晓峰、詹克波、张道庆、张新祥、蔺全丽、李丽蓉、孟现志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商丘师范学院 |
4 |
农业基础学科与优势学科拔尖人才实验班的研究与实践 |
孙天华、何松林、林同保、吴建宇、仉海涛、胡选振、赵鹏飞 |
河南农业大学 |
河南科技学院 |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
5 |
构建基于“标准”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刘炯天、宋毛平、姜建设、祁秀香、赵 燕、胡 涛、魏海深、王 珂 |
郑州大学 |
6 |
基于“CDIO+”理念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
曹 健、张鬲君、王东云、郑秋生、刘洲峰、李惠杰、穆云超、周光辉、车战斌、陈金环、王 洁、薛冬梅 |
中原工学院 |
7 |
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校专业结构与服务面向的研究与实践 |
赵卫东、石恒真、剧乂文、王肖芳、张东初、岳永胜、王季方、阮世敏、王红利、邢培旭、陈江风、王中魁、张云超、王 伟、陈 勇 |
郑州轻工业学院 |
8 |
集成式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 |
卞 科、张体祥、祝玉华、郑学玲、胡继云、卢 娜、谭玉波、王安东、马晓录、陈虹杉 |
河南工业大学 |
中鹤纯净粉业有限公司 |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
9 |
《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综合改革试验区》 |
时明德、赵虹元、宋文献、李功连、孟宪乐、李艳丽、魏荣梅 |
洛阳师范学院 |
10 |
泛在学习环境下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梁存良、陈广文、徐久成、李帅军、宋 晔、朱 珂、罗红艳、李海龙、张 瑾、邓敏杰、王天意、王春丽 |
河南师范大学 |
11 |
新形势下应用物理专业的教学创新及前景定位的探索与实践 |
孙金锋、巩晓阳、李同伟、魏荣慧、王 翚、琚伟伟、王 辉 |
河南科技大学 |
12 |
转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若干关键问题研究与实践 |
刘荣英、张世海、徐文华、邹满丽、贾艳丽、唐 鹏、张广铎 |
南阳理工学院 |
13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优化与方式创新研究 |
牛书成、孙喜英、闫秀敏、黄瑞新、李晓愚、刘中元、毕昱文、张 静、徐俊蕾、王冰蔚、徐立志、赵东喜 |
河南科技学院 |
郑州大学 |
14 |
高师院校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祁传达、宋争辉、陈越奋、何俊杰、张 帆、丁其科、李 锐、王 娟、潘中华 |
信阳师范学院 |
15 |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的大学课外培养体系建设研究和实践 |
杨国欣、王文杰、刘声涛、吴晓昊、李宇靖、孔祥慧、田志红、姚 纲、李文涛、李继光、王凤科、王 钰、张晓洁、罗 晴、黄喜乐 |
河南科技大学 |
北京工业大学 |
上海师范大学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16 |
富于黄河文化特色的地理学专业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
乔家君、秦耀辰、马建华、孔云峰、翟秋敏、苗长虹、秦 奋、潘少奇 |
河南大学 |
17 |
多元驱动下矿业、安全类工程技术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
景国勋、杨玉中、武学超、邓广涛、赵观石、张英琦、袁东升、崔志恒 |
河南理工大学 |
18 |
本科师范院校物理学创新型人才多层次立体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杨宗献、陈明银、陈运保、侯新杰、路战胜、梁存良 |
河南师范大学 |
19 |
校企联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
郑 征、王泰华、李伟伟、李玉东、陶海军、张培玲、谢贝贝、张玉均、张福贵、张海洋 |
河南理工大学 |
华飞电子公司 |
20 |
高等农业院校核心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
宋安东、胡选振、赵鹏飞、赵 雯、李兴旺、董娜琳、宛新生 |
河南农业大学 |
21 |
基于中医学类专业临床能力培养的实训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
张大伟、李建生、彭 新、高天旭、许国防、常征辉、马丽亚、雷 洋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22 |
学习型社会视域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研究与实践 |
刘广明、孙普阳、张会巧、张虎斌、张松超、伍 毅、何 健、马丽筠、谢 丹 |
河南工业大学 |
23 |
地方高水平大学研究生“PS/AP”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郑州大学为例 |
王宗敏、关绍康、冯密罗、梁 惠、李旭东、朱诚身、李玉晓、安万辉、刘春太、周清雷 |
郑州大学 |
24 |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 |
陈 洁、李喜芬、张冬梅、张俊杰、刘 佳、孙俊豪 |
河南农业大学 |
25 |
高等学校中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陈随清、朱建光、时 博、李晓坤、纪宝玉、王一硕、朱 鑫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26 |
创新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白慧玲、宋纯鹏、王国英、葛振英、王耀辉、刘中华、陈明亮、王天仕、金东洙 |
河南大学 |
27 |
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赵 杰、王 静、李 静、赵 松、张 辉、翟运开、黄亚辉、程根阳、王晓东、高景宏、李陈晨、石金铭、李胜云、陈雪梅 |
郑州大学 |
28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
王红艳、姚锡长、户小英、孙金华、徐玉明、徐 峰、陈 娱、张国富 |
河南农业大学 |
29 |
地方综合大学实践教学体系“一体两翼”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姜建设、古 新、张景华、刘一飞、俞海洋、何 巍 |
郑州大学 |
30 |
能力导向型卓越软件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张浩军、赵玉娟、邓淼磊、张德贤、王 峰、甄 彤、王社伟、李国仓 |
河南工业大学 |
31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互动型课题牵引教学模式新探 |
杨静娴、于向东、顾成敏、程明欣、姚德奎、谷佳媚、蒋桂芳、谭宇、郑素侠 |
郑州大学 |
32 |
应用型本科畜牧兽医类专业《动物生物化学》核心课程建设 |
王永芬、何金环、连艳鲜、李凤玲、郑 鸣、索江华、乔宏兴、李华玮 |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
33 |
“双贯通三螺旋四协同”的信息类专业工程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 |
王忠勇、张延彬、邓计才、郑志蕴、王 飞、范文兵、王黎明、钱晓捷、李学相、万 红 |
郑州大学 |
34 |
分类培养模式下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应用 |
鲍林林、樊 静、蒋 凯、祁巧艳、金彩霞、皮运清、周建国 |
河南师范大学 |
35 |
基于sakai的协作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沈记全、阎秋凤、赵俊伟、叶小涛、王静咏、吕爱丽、赵广鹏、吴志强、王 娜 |
河南理工大学 |
36 |
融合理念下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
杜志强、宋争辉、李玉向、贺洪丽、杨运强 |
郑州师范学院 |
信阳师范学院 |
37 |
强化科教融合,突出分类建设,培养卓越复合型应用人才的教学实践 |
李 勇、张 锐、王海龙、颜 敏、孙建华、李伟超、邢培泉、郝伟斌、周会娟、霍 方、王智超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
郑州大学 |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
38 |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胜任力提升研究与实践 |
朱海风、王天泽、刘法贵、郭瑾莉、宋冬凌、王俊梅、冯志君、李立峰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39 |
新世纪考古专业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
韩国河、赵海洲、徐 玲、郜向平、崔天兴、惠夕平、许俊平 |
郑州大学 |
40 |
地方教学型院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李淑萍、程印学、郭文佳、孟现志、刘福林、刘惠敏、谢 煜、张灵霞 |
商丘师范学院 |
41 |
地方院校电类本科专业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途径和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
宋寅卯、曹卫锋、郑安平、曹祥红、金 楠、王永华、徐国华、高卫民 |
郑州轻工业学院 |
42 |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
李 捷、乔保军、何 欣、张东生、王 冬、李 涵、谢 苑、樊立辉、于俊洋、刘俊男、侯秀红 |
河南大学 |
43 |
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培养机械行业一线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
韩建海、薛进学、苏 冰、杜 辉、邱 明、李 莲、任小中、杨国欣、董汉杰 |
河南科技大学 |
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 |
44 |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技术大学战略改革及其转型发展综合研究 |
刘海峰、谭 贞、刘彦军、谢欣欣、王 坤、张彦群、顾永安、王玉丰 |
黄淮学院 |
45 |
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
方雪琴、尹晓楠、蒋洛丹、李晓筝、张 衬、任丙超、王鲁昌、刘 伟、贺晓宏、薛玉琴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46 |
融贯生态—建构理论的低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
张新中、郝丽君、肖哲涛、李红光、卢玫珺、宋 岭、高长征、张东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47 |
土木工程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梁 斌、徐红玉、张益华、焦燏烽、王 林、于英霞、虞跨海 |
河南科技大学 |
48 |
Web2.0视野下的英语视听说课程体系改革 |
牛保义、李香玲、杨书霞、申少帅、任凤梅、梅 冰 |
河南大学 |
49 |
开展高校二级院系绩效评价提升办学效益的研究与实践 |
雒保军、张 睿、刘国庚、李晓斌、聂 丽、刘美成、张军亮 |
新乡医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