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院健康快速发展
教育厅新闻办
发布时间:2015-03-26 15:35:11.0
2014年,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始终以改革引导发展,以改革赢得主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先行先试,有力推动了学院发展。学院荣获了“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这是该院继2013年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50强)”之后,取得的又一国字号荣誉。
一是坚持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发展职业教育。学院通过召开改革发展务虚会议等形式对学院深化改革工作进行了深入讨论和研究,确立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创建全国知名高职院校的奋斗目标,明确了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服务社会人才需求、主动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办学定位,构建了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实训对接生产、服务对接需求的办学模式。面向市场、面向就业、主动服务的办学理念引领了学院的发展,省委书记郭庚茂称赞“这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
二是坚持用市场理念发展职业教育。学院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转变发展观念,从强调“我能做什么、我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转变为“市场需要什么,我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紧紧围绕济源产业发展,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产品质量控制及生产管理、学前教育等专业,为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紧紧围绕行业企业需求,与济源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河南力帆新能源汽车公司、河南豫光集团、济源钢铁公司、豫港焦化等签订三方用人合作协议,为济源富士康科技集团、河南力帆新能源汽车公司等组建订单班和定向培养班,服务企业人才需求。
三是坚持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发展职业教育。先后引入了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持续实施质量提升主题活动,建立了学院、企业和第三方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保障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2014年学院师生在全国职业技术大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2项、团体二等奖3项、个人一等奖5项;在河南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目前,学院建成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示范专业5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级“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示范性综合实训基地4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被授予河南省首批品牌示范院校、2014值得推荐的20张河南教育名片、河南省民主评议学校行风工作先进单位。
四是坚持用服务理念发展职业教育。学院牢固树立服务理念,以服务求支持,以服务谋发展。通过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2014年该院组织1440多名毕业生留在济源工作,占到毕业生总数的40%以上。在严峻的招生形势下,录取各类新生3458人,稳定了万人办学规模,集聚了城市人口,拉动了地方消费水平,扩大济源在全国的知名度。建成了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济源研发基地和济源社区大学,开展成人教育和技能培训10466人次。向济源元丰科技等中微企业派出9名派遣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服务、科技文化下乡330多项次,有力服务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五是坚持用改革创新理念发展职业教育。坚持开放办学,不仅在形式上推倒围墙,更在办学理念和体制机制上打破藩篱,学院将2014年确定为“改革提升年”,确定了分阶段分层次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模式、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等重点改革项目,并作为课题予以立项研究和改革实践。充分发挥济源职教集团的作用,建立“校企联盟”,推进校企合作,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共建的准源精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跳线、成型、车制、陶瓷等4条生产线全面投产,学生进厂实习并产生效益。与重庆力帆实业集团共建的力帆汽车学院正式挂牌,将建成集人才培养、职工培训、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校企合作共同体,为济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改革了单一的封闭式办学模式和单一的政府投资模式,建立了开放办学和多元投资办学机制,办学活力和综合实力得到增强和提升。
学院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济源“一个中心,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上来,优化专业结构,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