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高等学校:
现将教育部《关于转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经验报告〉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93号)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学校实际,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与实践,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七年七月九日
关于转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经验报告》的通知
教高司函〔2007〕9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直属高等学校:
高等学校新闻院系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新闻现象,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造就一批政治上合格、业务上优秀的新闻与传播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自2005年起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学实践。两年来,在教学、科研和学生实践等多个环节中,都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了不少有益经验。现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经验报告》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学校实际,积极推进高等学校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各高等学校如有好的做法和经验,请将材料报我司文科处。
联系人:储新宇;电话:(010)66097804。
附件: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经验报告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二○○七年六月十四日
附件: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经验报告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于2002年4月成立。5年多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坚持“素质为本,实践为用,面向主流,培养高手”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教学、科研和学生实践,取得了不少有益经验。
一、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教学
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养出政治上合格、专业上优秀的新闻与传播人才,是新闻与传播院校必须思考的问题。在这方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2005年秋天,在院长范敬宜教授的提议和推动下,学院开设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作为一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课程采取讲授和自学相结合方式,邀请传媒界、理论界、以及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开设讲座,同时编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参考资料选编》,供学生自学使用。
为了使学生真正领会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积极探索新途径、研究新方法:除本院老师担任课程外,还聘请新闻领域的专家学者、著名新闻工作者来办专题讲座。每星期五晚上上课,一个学期16讲。通过专家学者的演讲,并辅之以电影观摩、课堂讨论、网络学堂等形式,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可喜的转变,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是僵化的、枯燥的。这一点在学生的感言中得到较为充分体现。有学生写道:“最重要的是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自己的主心骨。它不是空洞的、教条的,而是鲜活的、有灵魂的;它不是玄虚的,而是实在的;它不是远离我们的,而是每时每刻我们都能触摸到的。”
除此之外,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还将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为人与为学、目标与兴趣、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等结合起来,通过教育教学各环节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在资深教师的带动下,年轻教师也积极配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个龙头课程,在自己承担的专业课程中,主动对学生加强国情、社情、民情教育。如青年教师在讲授社会调查方法时,引导学生深入北京市各区,就北京市农民工接触媒体情况进行广泛调研,形成了关于《建设和谐城市文化,实现农民工与市民文化生活“齐步走”——首都农民工的媒体接触情况》的调查。
二、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科研
2007年1月18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成立。中心的成立不仅标志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与实践,又迈出了新的一步,而且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科学、研究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凝聚了一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功底扎实、能打硬仗的老、中、青结合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队伍。该院全职教师25人,其中博导7人,教授13人,副教授7人,讲师5人。有博士学位者16人,占64%;来自国家主流媒体的高级记者3人,占12%。另外,还有校内双聘教授3人,校外兼职教授7人。这支队伍承担了大量与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和新闻教育改革相关的课题,如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在当代的创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闻实践的结合、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等。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还注意组织研究力量,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供决策咨询。主要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课一次;承担中宣部重大委托课题两项;主讲中央外办省部级发言人培训近百期。
三、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带动学生实践和就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新闻与传播人才来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为重要。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经验是:只有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体验媒体,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和形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2005年,由二年级本科生李强撰写的社会调研报告《乡村八记》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赞扬。温家宝总理说:“一位二年级大学生如此关心农村,实属难得”,并指出:“从事新闻事业,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而责任心之来源在于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的了解和热爱。只有这样,才能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做文章。”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每年都组织学生前往老少边穷地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不但了解了中国国情,而且还能够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国计民生问题开展调研。每年都有一批学生的重点调研报告得到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同时,加强专业教育中的实践环节,推荐学生到主流媒体实习,参加编辑部门的编前会、策划会,通过旁听学习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贯穿到业务实践中,如何处理重大新闻选题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提高了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和投身主流媒体的积极性。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为中央和地方的主流媒体、各级政府的重要部门培养和输送了一批高素质人才。据统计,有超过60%的毕业生进入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经济日报社、中国日报社、中国青年报社和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和中宣部、外交部、教育部、中央外办、中央台办等部门工作。